王磊磊,郭愛萍
(太原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課堂討論與英語專業(yè)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王磊磊,郭愛萍
(太原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批判性思維對于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概述了批判性思維的定義與特點及國內(nèi)外對其的研究,闡述了課堂討論對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意義及具體的實施過程.
批判性思維;課堂討論;英語專業(yè)學生
當今時代要求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是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其重要.而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嚴重不足.黃源深認為,相對于其它專業(yè)的學生,中國外語專業(yè)學生更易患“思辨缺席癥”.因此,使用有效地教學方法,例如:課堂討論,來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很有必要.
美國學者羅伯特·恩尼斯定義批判性思維為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對我們的信念和行動起決定作用.美國的布朗和基利教授認為,批判性思維指的是能抓住要領,善于質(zhì)疑與辨析,基于嚴格的推斷,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維.批判性思維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索諾馬州立大學的理查德·保爾教授認為,真正的批判性思維是滲透于日常生活中心的公正思想.同時,批判性思維中心也科學地描述批判性思維:如果我們想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并提出恰當?shù)慕鉀Q方法,就必須依靠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包括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技能兩方面,批判精神是一種有意識地進行評價的傾向,能激發(fā)人們的批判性思維意識,促使人們朝某一個方向去思考與看待問題.它包括:獨立意識、自信心足、主動的思考、尊重他人、糾正自我等等.而批判性思維技能是指能進行有效批判思維活動的技能,包括分析、推理、檢驗、決策和問題解決的技能等.批判性思維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視野開闊、思維獨立、不斷創(chuàng)新、考察全面具體及可以實踐并控制.
國外研究起源于20世紀初社會學家威廉威廉.格雷安.索姆奈所著的《社會習俗論》一書,之后對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學者們各有不同,但以法喬恩為代表的德爾菲報告中所做的定義被大都學者認同: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有目的的、自我調(diào)控判斷的過程,包括解釋、分析、評價、推理及對證據(jù)、概念、方法、標準的解釋說明,或?qū)ε袛嗨罁?jù)的全部情境的考慮.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很多,不僅探討批判性思維的定義、特點及意義等,而且研究了有關的課程安排和教材編制.代表人物有恩格斯,格拉澤,法喬恩等.
國內(nèi)研究:早在1986年林崇德和朱智賢就指出:思維具有批判性極其關鍵,很有必要對思維的批判性進行研究,但在近十年學者才開始重視對其研究;主要研究批判性思維和教育學、邏輯學、外語教學、醫(yī)學護理等的相關關系及其影響因素和培養(yǎng)途徑等方面.代表人物有:劉儒德,羅清旭,文秋芳,武宏志,鐘啟泉等.根據(jù)現(xiàn)有資源,本文從中國期刊網(wǎng)(CNKI)檢索出過去15年(1996~2011)在核心期刊發(fā)表的有關批判性思維的文章及其萬方數(shù)據(jù)庫中有關批判性思維的學位論文,對其加以分析,發(fā)現(xiàn)篇名中含批判性思維的文獻有769篇,其中探討有關如何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388篇,有關教學的有310篇,其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研究更是鮮有問津,一共有38篇文獻:如李瑞芳僅闡述了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之間的關系并介紹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 (李瑞芳,2002);文秋芳則關注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及其量具的構建和效度的測評(文秋芳,2006).鑒于關于課堂教學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想具體從討論式教學法這方面入手,研究一下目前英語教師如何通過課堂討論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課堂討論過程中,由學生組成的各個小組對批判性問題表達觀點,互相討論評價各自的想法,批判性地理解問題,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課堂中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結合討論的教學形式,對學生批判性能力的培養(yǎng)很重要.相反,傳統(tǒng)教學是由教師備課,組織并講解教材,學生只是被動的吸取.這一過程中發(fā)展了教師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學生.因此,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當學生對同一問題進行討論時,必須學會運用基本的概念、原理及事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并且教師和學生處于合作狀態(tài),學生不只是聆聽而且在思考并運用有效地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當面對新的信息,學生不僅能接受,而且能加以評價.
課堂討論需要小組成員都積極參與,闡述各自的觀點,傾聽他人的觀點,由此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信息.討論法要求學習自主,主動建構知識和積累經(jīng)驗來發(fā)展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尤為關鍵,在小組討論中,參與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實施課堂討論的一般步驟是:(1)教師布置討論課題;(2)學生查閱資料,課下討論;(3)課上討論并進行小組匯報;(4)評價與反饋.為真正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起著關鍵作用,包括篩選課題,鼓勵學生提出質(zhì)疑并參與討論,采用恰當?shù)脑u價標準.討論法轉移了課堂中心,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其中教師對課堂組織和指導起關鍵作用.
實施討論應注意的問題有:
(1)選取具有批判性的課題.評價討論課題是否具有批判性,要研究問題的特點,結合教學目標提出問題設問的方式.大多數(shù)教師會選擇復雜、綜合和現(xiàn)實的問題,這種問題解決途徑和答案并不限定,容易引起討論.而且討論這類問題利于掌握和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的批判性能力.
(2)討論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提出質(zhì)疑,這是討論的動力.發(fā)言時自認為完整的觀點會被他人質(zhì)疑,在討論中,論證了有價值的觀點.
(3) .評價非常關鍵,教師應及時有效地對學生的態(tài)度、觀點等各方面總結評價,并以肯定、鼓勵為主.而且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總結.課堂討論并不要求對問題達成統(tǒng)一看法,存在分歧也很有價值.
(4)正確理解教師的角色.教師要與學生交流并進行概括性總結,引導學生回顧討論,闡明正確的結論,肯定學生討論中產(chǎn)生的各種想法.對于錯誤的或意見不統(tǒng)一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學生參考討論.最后總結學生的優(yōu)點并指出討論中存在的問題,來改進之后的討論.
總之,新的時代要求人們具有創(chuàng)新性,在平時的外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采用有效地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提高其創(chuàng)新的能力,從而造就大量高素質(zhì)的新型人才.
〔1〕Brilhart,J.K.et al.Effective Group Discussion.New York:McGraw Hill,2001.
〔2〕Paul,Richard&Elder,Linda.The Miniature Guide to CriticalThinking:Conceptsand Tools [M].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2004.
〔3〕Robert H.Ennis.A Logical Basis for Ma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Education Leadership.1989.
〔4〕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1-19.
〔5〕朱褶榮,李孝媛.實行討論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J].山東教育,2001,(Z1):91.
〔6〕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趙彩然,劉艷萍.我國英語專業(yè)與其他文科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05).
〔7〕文秋芳,王建卿,趙彩然,劉艷萍,王海妹.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01).
〔8〕干詠昕.用批判性思維方法打造批判性思維課程[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9〕丁容容.高職高專英語專業(yè)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英語泛讀》課程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10〕王建卿,文秋芳.國外思維能力量具評介及啟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維能力現(xiàn)狀研究報告[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7).
H319.3
A
1673-260X(2012)01-0207-02
太原理工大學校教改項目(2011年);山西省留學人員科項資助項目(20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