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北宋經(jīng)學家孫奭對教育的貢獻
王 飛
介紹了北宋經(jīng)學家孫奭在發(fā)展地方教育和傳播儒家學說方面所做的貢獻。孫奭任兗州知府時于文宣王廟建立學校,常用自己的薪俸補濟學生。調(diào)任國子監(jiān)直講后,他擔心學?;膹U,還專門上書請求朝廷派教授、給學田。在國子監(jiān)教書期間,為傳播儒家學說,孫奭還編撰了《五經(jīng)節(jié)解》《經(jīng)典微言》等普及讀物。
北宋;孫奭;教育;州學;儒家學說
北宋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北宋時期“重文輕武”,文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婆e制度的不斷完善,統(tǒng)治者對教育的重視,使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為世人接受。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孫奭興辦學校,培養(yǎng)人才,開北宋一代州學先風。
孫奭(962-1033),字宗古,山東博州博平(今山東茌平縣博平鎮(zhèn))人,后徙居須城(今山東東平縣),死后葬于須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孫奭“九經(jīng)”及第,之后為官四十余年。
孫奭生長的齊魯大地是儒學的發(fā)源地,歷來名儒眾多,文化氛圍濃郁,州軍官學、私人書院和民間私塾教育比較發(fā)達,私人講學風氣盛行。北宋的35位狀元中就有11位是京東籍(今山東?。┤耍痪颖狈礁髀返谝晃唬?]223。 著名的“宋初三先生”孫復、胡瑗、石介都曾在這里求學和講學。
據(jù)《宋史·孫奭傳》記載,少年孫奭,“好書術,不事產(chǎn)利”,師從王徹,學習儒家經(jīng)典。王徹去世之后,其他學生紛紛向?qū)O奭請教,孫奭繼承師傅的衣缽,做起了老師。孫奭為求學者解答疑難,“解析微指,人人驚服?!保?]12801因此,王徹的門生百人,“悉從公以終業(yè)。 ”[3]宋太宗端拱二年(989 年),27 歲的孫奭以“九經(jīng)”及第[4]678。宋初尊孔崇儒,在科舉取士上延續(xù)唐代制度,以詩賦為主,但與此同時提高了經(jīng)學的地位,在科舉中逐步加強了經(jīng)學的比重。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下詔曰:“舊制,九經(jīng)一舉不第而止,非所以啟迪仕進之路也;自今依諸科許再試。”[2]3605宋太宗在位時曾明確強調(diào):“進士先須通經(jīng),遵周、孔之教,或止習浮淺文章,殊非務本之道,當下詔切戒之。 ”[4]560。宋真宗尤其重視經(jīng)學教育,自稱“朕在東宮講《尚書》凡七遍,《論語》、《孝經(jīng)》亦皆數(shù)四”,強調(diào)“今宗室諸王所習,惟在經(jīng)籍”[4]1635。 宋廷通過多種渠道加重了經(jīng)學在仕途中的作用。因此,九經(jīng)科在宋初科舉中是很受重視的。許多飽學之士如邢昺、孫奭、孔維等人,均為九經(jīng)及第,通過九經(jīng)科踏入仕途。魯儒堅持盛世出、亂世伏的原則,只有在國家崇尚儒教時能受到禮遇,才會積極入仕。
及第后孫奭被授莒縣主簿。不久他就向皇帝上書“愿試講說”[2]12801,后遷任大理評事、國子監(jiān)直講(即太學教師)。教育和教學,是孫奭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內(nèi)容。
(一)創(chuàng)建兗州州學
宋初,統(tǒng)治者重視科舉。通過科舉考試的人,不僅可以做官,而且在其他方面也享有很高的待遇。這一政策雖然為統(tǒng)治者選拔了不少人才,但由于科舉科目有限,以考試選人,忽視學校教育,造成官僚機構(gòu)膨脹、官吏素質(zhì)低下,貪圖名利,不務實學的風氣也愈演愈烈。就連真宗也說“貢舉之門,因循為弊,躁競斯甚,繆濫益彰”[5]287。孫奭對科舉弊端有清醒的認識,并以自己的行動來避免這一弊端,推動宋代教育的發(fā)展。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孫奭出任兗州知府,在“文宣王廟建立學舍,以延生徒,自后從學者不下數(shù)百人”[6]。乾興元年(1022 年),孫奭回京擔任翰林侍讀學士,他擔心創(chuàng)建的學校因為自己的離開而荒廢,在乾興元年十一月,向宋仁宗上言:“知兗州日,于文宣王廟建立學舍,以延生徒,自后從學者不減數(shù)百人。臣雖以俸錢贍之,然常不給。自臣去郡,恐漸廢散。伏見密州馬耆山講書,太學助教楊光輔素有經(jīng)行,望特遷一官,令于兗州講書,仍給田十頃,以為學糧?!保?]2305宋仁宗答應了他的請求,楊光輔遷官奉禮郎??梢?,孫奭一直沒有忘記普及教化,沒有停止教書育人的工作。在兗州做地方官時,他積極建學舍、開講席,為求學者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還用自己的俸錢供給學生。離任還朝后,仍然念念不忘,請求朝廷派教授、給學田。史書記載:“乾興元年兗州守臣孫奭私建學舍,聚生徒,乞請?zhí)珜W助教楊光輔充本州講書,從之。此為州鎮(zhèn)立學之始。”[7]。孫奭這項建議非常重要,朝廷因此確定了諸州劃給學田的教育制度。田產(chǎn)是固定資產(chǎn),這就為州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根本的經(jīng)濟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講,孫奭為北宋地方教育的發(fā)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為教育舉薦人才
孫奭在乾興元年薦舉太學助教楊光輔為兗州州學教授,后來又與馮元一同薦舉楊光輔之子大理寺丞楊安國為國子監(jiān)直講。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十一月,宋仁宗召見了楊光輔父子。楊光輔已經(jīng)70有余,但他為仁宗講解經(jīng)典《無逸》,論說明白曉暢,深得仁宗皇帝的賞識。孫奭還薦舉了隱居不仕的趙師民為兗州教授。趙師民后來升遷為國子監(jiān)直講、崇政殿說書、宗正丞。與西夏作戰(zhàn)時上治道十五事,升遷為天章閣待制。可見,孫奭不僅關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薦舉學官方面,也是知人善任的。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孫奭與試太常博士國子監(jiān)直講賈昌朝、秘書丞諸王府侍講趙希言、殿中丞國子監(jiān)直講郭稹、左贊善大夫國子監(jiān)直講楊安國一起,在中書門下省講書。楊安國和賈昌朝都受過孫奭的知遇。孫奭判國子監(jiān)時,見各位博士講說,獨稱贊賈昌朝。還親自寫了《路隨》和《韋處后傳》給賈昌朝,勉勵他說:“君當以經(jīng)術進,如二公。 ”[4]2556雖然賈昌朝飛黃騰達后,人品為人所不齒,但對其才學的認識,孫奭還是有見地的。另外孫奭舉薦過一代名臣宋祁。后來宋祁親自為孫奭撰寫《行狀》,對他十分敬重。
(三)為皇帝講解經(jīng)典
淳化五年(994年)十一月,宋太宗到國子監(jiān),聽孫奭講《尚書·說命》三篇。孫奭講到“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時,太宗道:“誠哉是言也?!彼翁趧尤莘Q善,還發(fā)出感慨:“天以良弼賚商,朕獨不得耶!”[4]801于是,宋太宗賜給他五品服飾,對他倍加禮遇。
乾興元年,宋仁宗到崇政殿西閣聽孫奭講解 《論語》。十二月,宋仁宗又召集輔政大臣到崇政殿的西屋觀看孫奭講《論語》,并書古詩賞賜大臣[4]2378。孫奭是宋仁宗的首席經(jīng)學侍講官。孫奭給仁宗上課,不茍言笑,對皇帝要求非常嚴格。仁宗在上課時不注意聽講,左顧右盼,孫奭就會端端正正的站在皇帝面前,表情十分嚴肅的看著皇帝,直到仁宗端端正正的坐好才上課。
從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年)到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孫奭的主要職務是翰林侍講學士,即帝王之師。十年間,孫奭對宋仁宗嚴格要求,諄諄規(guī)勸。曾畫了一幅《無逸圖》進呈,希望仁宗戒安逸享樂,而勤于政務。孫奭還選擇儒家經(jīng)典的精要編輯《經(jīng)典微言》五十卷,可惜書已佚失。
(四)修訂教材,著書立說
宋初尊孔崇儒,在科舉考試中逐步增加了經(jīng)學的比重,儒家經(jīng)典成為宋代官學的基本教材。孫奭任國子監(jiān)直講期間,李至向宋太宗進言說,國子監(jiān)原來校訂的諸經(jīng)文字多有謬誤,“伏見國子博士杜鎬、直講孫奭、崔頤正,皆苦心強學,博貫《九經(jīng)》,問義質(zhì)疑有所依據(jù)。望令重加刊正,除去舛謬”[4]908。宋太宗采納了他的建議,即命孫奭等人重新校定《五經(jīng)》。除校訂儒學經(jīng)典,孫奭還編著和參與編著了一系列關于經(jīng)義和史學的著作?!秾O氏孟子正義》十四卷,此書尚存,這是孫奭考訂經(jīng)義的重要著作[8]。 《釋爾雅音義》二卷(已佚),這是宋真宗景徳二年四月孫奭與杜鎬奉命詳定?!秾O氏經(jīng)典微言》五十卷(已佚)是孫奭任翰林侍講學士時,選擇五經(jīng)切治之道編輯而成的。孫奭還編撰有《崇祀錄》《樂記圖》《五服制度》《五經(jīng)節(jié)解》等。 其中,《五經(jīng)節(jié)解》是孫奭為減輕學子學習經(jīng)典的困難而撰寫的普及性讀物。
孫奭的著述主要是對儒家經(jīng)典的考證和注釋。雖然他的許多著作已經(jīng)佚失,但從現(xiàn)存的《孫氏孟子正義》也可以確立他在經(jīng)學方面的歷史地位。他參與編撰的《冊府元龜》,也可反映他在音釋方面的重要貢獻。
孫奭為人師時,對學生諄諄教導,多方扶持,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涵義。教育工作者應該像孫奭那樣,不僅有淵博的知識和出色的傳播知識的能力,更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1]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2]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之集:中卷[M].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8.
[4]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5]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陳鈞.九朝編年備要:卷八[M].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7]黃本驥.歷代職官表:卷五十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高丁國.北宋孫奭與《孟子》正義關系考訂[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6(5).
G40-092.441
A
1673-1999(2012)11-0122-02
王飛(1978-),女,安徽蒙城人,碩士,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安徽亳州236800)文史系講師。
2012-03-19
亳州師專課題“宋代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研究:以張栻、孫奭為個案分析”(BSKY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