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函
食管癌術后護理體會
鄒景函
目的探討食管癌術后護理方法及常見并發(fā)癥的護理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實施的47例食管癌手術的臨床資料,總結術后護理要點及并發(fā)癥的護理干預對策。結果1例術后胸腔大出血,2例吻合口瘺,2例乳糜胸的患者經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及手術治療而痊愈。結論科學有效的護理對降低食管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食管癌;并發(fā)癥;術后護理對策
1 趙漢鵬,張偉亮,陳漢杰,等.食管癌術后胸內吻合口瘺12例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2,7(6):435-437.
2 杜賈軍,彭忠民.胸外科并發(fā)癥學[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3:198.
3 李霜,孟兆翠,焦莉華,等.高齡食管癌病人三切口手術的臨床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5):1332-1333.
4 唐云,李榮,陳凜,等.全胃切除術后腸內營養(yǎng)支持[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3,6(2):128-130.
5 張衛(wèi)東,吳艷春,陳亮,等.食管癌術后乳糜胸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6,16(19):2954-2956.
6 胡嶠.食管癌術后乳糜胸的預防和治療[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09,3(9):113-114.
7 張萍.食管癌術后的飲食管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12):23-24.
430030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高干科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對于早中期的食管癌,目前手術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療手段,本文通過對47例食管癌患者的術后護理,體會到有效的護理干預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和手術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達到早日康復。
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7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32歲;術前均由胃鏡檢查及X線鋇餐檢查確診,并行食管-管狀胃吻合術。
2.護理體會
(1)胸腔引流管護理:胸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管道因扭曲造成引流不暢或脫出,及時更換引流瓶,防止逆行感染。密切觀察引流瓶內水柱波動情況、引流量、顏色及性狀,如術后引流液為血性、色鮮紅,且引流量每小時超過200ml,連續(xù)4~6h,提示胸腔內有活動性出血的可能,應積極二次開胸止血手術。本組術后發(fā)現1例出血,于術后10h行開胸探查止血術治愈。如發(fā)現混濁液、食物殘渣或乳糜液排出,則提示食管吻合口瘺或乳糜胸,應及時向醫(yī)生報告,予以處理。
(2)胃管護理:保持有效的胃腸減壓可減輕吻合口張力,減少消化液的浸泡,改善吻合口血供,有利于吻合口愈合。留置胃管的固定及通暢引流是術后早期的護理重點,嚴密觀察胃腸減壓的引流量及性質,術后24~48h引流出少量血液,應視為正常,如引出大量血液應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
(3)呼吸道管理:指導患者正確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咳痰,給予鎮(zhèn)痛劑以保證患者翻身并坐起拍背咳痰,痰多粘稠難咳時,可用超聲霧化稀釋痰液,還可行環(huán)甲膜穿刺及纖支鏡吸痰,防止痰液聚集發(fā)生肺不張和肺部感染。
(4)空腸造瘺管的護理:空腸造瘺是早期腸內營養(yǎng)的常用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灌注液種類:應選擇低脂低糖富含各種維生素的無渣流食,如牛奶、豆?jié){、米湯、菜湯、鮮果汁等交替灌注,每日供給熱卡不低于2000kCal。勻速灌注逐漸加量。②灌注方法:備好的流質應緩慢注入造瘺管,一開始每隔1h灌注1次,每次50ml,如無不適可逐漸增加至200ml,每隔2h灌注1次。③灌注的溫度:38~42℃為宜,過高易燙傷腸粘膜,過低易刺激腸蠕動而致腹瀉。④保持造瘺管通暢清潔,每次灌注前后均需用溫開水20~30ml沖洗管腔。⑤造瘺管周圍每日應予清潔消毒,更換敷料,灌注后需將造瘺管遠端夾緊并用無菌紗布包裹,妥善固定以防滑脫。
(5)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對策:吻合口瘺吻合口瘺是食管癌術后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也是術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發(fā)生率為3%~5%[1],死亡率更高達50%。一旦發(fā)生,治療護理都非常困難。吻合口瘺發(fā)生時間多為術后6~10d[2]。盡早發(fā)現吻合口瘺是保證傷口盡快愈合的前提[3],當患者突然出現發(fā)熱、胸痛、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等癥狀,應警惕吻合口瘺發(fā)生。發(fā)現后應立即禁食并積極治療,由于外漏的消化液嚴重污染胸腔,組織脆弱炎性反應重,單純修補瘺口難以愈合,治療重點是吻合口周圍充分引流,積極營養(yǎng)支持及有效抗生素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可以減少消化液分泌,同時抑制分解代謝[4],有利于漏口愈合。本組2例患者因吻合口瘺發(fā)生時已拔除胃管及空腸營養(yǎng)管,由醫(yī)生在X線透視下重新置入胃管及營養(yǎng)管,以便充分減壓引流及保證腸內營養(yǎng)的攝入,2例患者經積極治療四周后漏口痊愈出院。
乳糜胸乳糜胸是食管癌手術后并發(fā)癥之一,系術中損傷胸導管所致,乳糜液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水及電解質,丟失后極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電解質紊亂,最后呼吸、循環(huán)衰竭,危及患者生命。若胸腔引流液呈淡紅色乳糜樣,則有胸導管損傷的可能。通暢有效的胸腔閉式引流是治療乳糜胸的重要措施[5],胸腔引流量的大小是決定治療方法的重要依據,乳糜流量>800ml/d應手術治療[6]。本組發(fā)生胸導管損傷2例,分別于術后第5天及第7天行二次開胸結扎胸導管后痊愈。
(6)飲食護理:食管缺乏漿膜層覆蓋,故吻合口愈合較慢,術后應嚴格禁食和禁水。為避免增加吻合口張力,術后進食應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患者一般于手術后5~7天開始飲水及進食,應先試飲水,若無不適,再進流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食,宜少食多餐,細嚼慢咽,減輕胸腔胃對肺的壓迫,每日進食6~8次,每次不超過200ml,術后第10~12日改無渣半流質飲食。為防止胃液反流至食管,指導患者進食時取坐位或半臥位,進食后30min避免平臥,餐后適當活動 30min[7]。
小 結
食管癌患者術后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相輔相成的,科學系統(tǒng)的護理對降低食管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