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明
(南京江寧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南京 211100)
中職學生學習文言文雖然已經(jīng)有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經(jīng)驗,但在上了中專后由于缺少了高考的壓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應降低。同時,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相比普高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學生對文言文有一種畏難心理,表現(xiàn)在課堂上,就是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力分散與課堂氣氛沉悶。汪鳳炎教授認為,個體身心發(fā)展受五個因素的影響,即遺傳、成熟、環(huán)境、教育和主體性。而“主體性”是指個體的需要、興趣、愛好、價值觀、人生觀或世界觀,以及個體根據(jù)它們對來自體內(nèi)外的諸種刺激進行判斷、選擇,吸收利用或改造的能力。由“來自體內(nèi)外的諸種刺激”,可以看出,影響學生主動性發(fā)揮的因素應從兩方面來分析,即學生自身和外部對其的刺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為教師對其的訓練)。
(一)學生自身的影響
1.自我效能感的影響。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富有自信心,能積極地開口講話;而自我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則缺乏自信,在課堂上就會消極面對,甚至心灰意冷。
2.場依存、場獨立性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認知越來越受到他人對自己評價的影響,如果學生獨立性比較強的話就會不受外界影響,始終保持進取的信念和強烈的自信心,那么他就敢于開口說話。
3.歸因模式的影響。如果學生在難以開口時,把原因歸結為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不夠或沒有準備,就會保持原有的自信心,對下一次仍然具有信心;如果歸結為不可控的因素,如自己天生能力低,天生就笨,就會降低自信心。所以,教師在學生表達出現(xiàn)障礙時,就要引導學生把原因歸結為可控的因素,這樣學生就能逐漸提升自己開口說話的勇氣,不至于一蹶不振。
(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
1.最近發(fā)展區(qū)對學生的影響。如果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帶有梯狀難度的學習、訓練內(nèi)容,設計出由低到高的教學目標,那么就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訓練的活動中,發(fā)揮其潛能。
2.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對學生的影響。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的價值。如果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尊重和關心,那他就會積極配合教師,師生合力,完成相應的訓練任務,而學生在自我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種“高峰體驗”的情感,從而對下一次教學充滿希望。
3.課堂文言文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對學生的影響。雖然此前學生學習文言文已經(jīng)有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經(jīng)驗,但畢竟文言文與現(xiàn)在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對其理解有難度,沒有感同身受的體驗,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只是就文本而文本,那么學生就會感到與己無關,表現(xiàn)在課堂上就是興趣索然。
(一)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職高生普遍缺乏自信心。職高學生初中時絕大多數(shù)在學習上一直是弱勢群體,超負荷學習讓他們吃盡了苦頭,少有老師的贊揚和掌聲,多的是“不是讀書的料”或“笨”的負面評價;少有自身成功的體驗,多的是失敗、挫折。這些長期受挫折的學生,在自我的意識中,漸漸地失去了對自我的信任。
1.教師一方面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少受外界負面評價的影響。另一方面在學生學習與表達出現(xiàn)障礙時,要引導學生把原因歸結為可控的因素,這樣學生就能逐漸提升勇氣。
2.把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1)鼓勵為主的原則,通過層進評價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在公眾場合發(fā)言時,學生一般表現(xiàn)為膽怯,不自信,甚至聲音發(fā)抖,臉紅耳赤,兩腿打戰(zhàn),個別學生緊張得說不出一個字。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老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鼓勵、表揚為主,關注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字未說的學生能夠登上講臺,也應給予鼓勵。把學生的進步通過多層評價、層進評價的方式記錄下來。對學生的缺點則盡量不在課堂上指出,選擇私下里和學生本人交流。只有堅持鼓勵的原則,才能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現(xiàn)的勇氣。
(2)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量。為什么很多學生不會說,說不好,不敢表現(xiàn),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說什么。中職學生在知識儲備上較為缺乏。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喜閱讀,無論是地理,還是歷史,所知甚少。腹中無墨,怎么可能在課堂上踴躍表現(xiàn)呢?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增加學生文化知識總量的積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
(二)在文字教學中訓練能力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堂課都應為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提供用武之地。所以,我設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把教材與學生口語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以教材為材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
1.普通話訓練普通話訓練以《漢語拼音方案》《普通話口語教程》為依據(jù),為學生設計訓練作業(yè),讓學生逐字逐詞標聲調(diào),個別字還要加拼音,此后重點放在讀上,或默讀,或自由讀,或齊讀,或分角色讀,或教師范讀;然后,讓2—3名學生面向全班同學逐個讀自己的作業(yè),要求聲音洪亮,音準、調(diào)準、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讀后,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議,肯定優(yōu)點,糾正錯誤,從而使全班學生共同提高,鍛煉自己的膽量。
2.誦讀訓練朗讀訓練既可以練習說普通話,又可以加強口語與書面語的聯(lián)系,使口語更加規(guī)范化。同時,朗讀還可以增加詞匯和句式的儲備,培養(yǎng)敏銳的語感。所以我以教材為材料,指導學生誦讀文言文,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tài)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讓學生開口。
3.將課文和生活相聯(lián)系。我們可以借助語文課本,從課文中提煉思考點,將課文和生活聯(lián)系。如學完《鄒忌諷齊王納諫》,引導學生思考最好的提意見方式是什么。語文老師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啟發(fā)學生將課文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
(三)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
下面是我設計的一次活動方案:
聽讀活動:1.現(xiàn)在請大家看《蜀道難》一詩,試試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誦讀下本詩。每組派代表誦讀。2.播放音頻資料《蜀道難》,與自己的誦讀比較一下。3.請大家自己準備一篇誦讀稿,舉辦一次主題為“無悔人生”的班級詩文朗誦會。
(一)準備階段:1.學生分組:三人一組,自行搭配。2.學生每人自寫或自找一篇與主題相符的詩文,教師檢查。3.小組自讀自評,選出一位同學代表本組誦讀。4.選4—6名同學(其他班級)擔任評委。
(二)實施階段:1.小組代表依次誦讀。2.評委評點,并打分。3.兩個班級的優(yōu)勝者到彼此班級交互誦讀。
在這個方案中,我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朗誦的要求,然后讓學生模仿資料朗讀,最后讓學生自己組合、評選,激發(fā)他們自我實現(xiàn)的欲望。
(四)在情感交流中促進發(fā)展
教師要認識并尊重學生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給學生一種感覺:課堂是我們自己的,是輕松、自主的。教師還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教師還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如果對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那么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松地展現(xiàn)自己呢?此外,還要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又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
(五)培養(yǎng)在社會生活中的交際能力
職校的生活不但是學生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也是他們學習與工作的過渡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其所學專業(yè)的職業(yè)情境,教給學生自己職場交際的方法,并且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鍛煉交際的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像《游褒禪山記》等游記類的文章,都可以以導游詞的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能力。
總之,激發(fā)學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就是要讓學生重參與,重實踐,聯(lián)系生活,以教材為材料結合專業(yè)特點在活動中不斷提高自己。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資料選編.2000.
[2] 馮建軍著.生命與教育.
[3] 李杏保,顧黃初著.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
[4] 劉淼著.當代語文教育學.
[5] 倪文錦主編.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
[6] 汪鳳炎,燕良軾主編.教育心理學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