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儀
(南京師范大學(xué),江蘇 南京 210000)
在安徒生童話中,貫穿著一個“蘿莉情結(jié)”。童話是以兒童為主要受眾,主角大部分為兒童,但安徒生在童話創(chuàng)作中對小女孩的偏愛是其他作家不能比擬的,他對童話中的小蘿莉傾注了滿腔的愛與期待,她們集中體現(xiàn)了純潔美麗、勇敢善良、憂傷沉郁等特質(zhì),作為思想內(nèi)涵的載體,她們突出了安徒生童話美好純真的特質(zhì),是安徒生童話的精髓所在。
“蘿莉情結(jié)”翻譯自Lolita Complex,蘿莉是洛麗塔(Lolita)的縮寫,源于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Lolita,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的愛情故事。書中對于loli的定義是:12—13歲,正在成長中,馬上要成熟但還未成熟的少女。Lolita代表一種嬌嫩、鮮艷和帶著企圖的青春,是年輕可愛的象征,是流落凡間的精靈。這正是安徒生筆下女主角的特性。如今“蘿莉”已經(jīng)被網(wǎng)友廣泛運用在少女甚至女童身上。
安徒生的“蘿莉情結(jié)”具體表現(xiàn)在他喜歡以純潔、低齡、早慧的少女為主角,她們年紀小卻不低幼,性格有著不符合年齡的沉靜,行動能力強,柔弱又堅強。
在安徒生所有童話里,《海的女兒》是最唯美的一個悲劇。小人魚是低齡早慧的蘿莉典型:“一個古怪的孩子,不愛講話,總是靜靜地在想什么東西”;她盼望也能像人類一樣擁有一個不滅的靈魂;她熱衷于聽姐姐們講述人類世界的故事,一直壓抑著浮上海面看看人類世界的渴望;姐姐們的花園里點綴著沉船上的奇異物件,小人魚的花園里只有紅花和雕像。如果這里是大觀園,小人魚的園子更像蘅蕪苑,寄寓了一種超越世俗快樂的精神性的沉思與追索;姐姐們先后浮上海面看到了陸上世界的各種奇觀,小人魚則恰好遇到王子船毀人亡的死亡命題,這使得小人魚成為安徒生筆下最深沉早慧的蘿莉。安徒生為小人魚安排了一個奇跡:她將通過三百年的善行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不滅的靈魂,她由“海的女兒”越過“人的女兒”升華為“天空的女兒”,安徒生不只給了她“人性”,更賦予了她“神性”的光輝,給她加上一雙天使的翅膀。
在《白雪皇后》中,格爾達和加伊本是一對快樂的小伙伴,但加伊被白雪皇后拐走,格爾達便踏上了尋找加伊的路程。她一路遇到無數(shù)苦難和溫暖,最終用眼淚和親吻融解了加伊心中的堅冰,成功解開魔咒。安徒生的“蘿莉情結(jié)”在這個故事里尤為突出,白雪皇后不是凡人,她擁有亦魔亦神的強大力量。故事可以說是一個強大的女王誘拐了一個小正太,而小正太的朋友小蘿莉與之進行了頑強的抗?fàn)?,終于贏回自己曾經(jīng)的朋友和未來的戀人。一個幫助過格爾達的芬蘭女人說:“她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這就是她的力量?!卑籽┗屎蠊兆呒右林皇强考右烈粫r的迷失和她強行的迷惑,格爾達卻因純潔的心靈和單純的執(zhí)著,蘿莉戰(zhàn)勝了熟女,凡人戰(zhàn)勝了神魔。美艷成熟的女性在安徒生童話里毫無優(yōu)勢。
在上述故事中,女主角都是善良姑娘,而《沼澤王的女兒》中的赫爾珈則是“蘿莉”的一個變種:不折不扣的小惡魔。她是一個帶著純真無邪的吸引力卻有著邪惡本質(zhì)的少女,白天美麗狂野,晚上變成一只善良丑陋的青蛙,同時擁有天使與惡魔的特質(zhì),但她最終在神父的感化下戰(zhàn)勝了自身的邪惡。她明明惡毒而可怕,但作者依然贊賞她喜愛她。這就是安徒生的童話世界,同樣是壞人,白雪皇后不占優(yōu)勢,而赫爾珈卻得到了作者的認可,因為赫爾珈再壞,也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小蘿莉,正處在青春年少性格未定型時期,一切尚有翻轉(zhuǎn)余地。赫爾珈的生母曾說:“我的孩子!我心中的一朵花!我的在深水里長出來的蓮花!”故事的最后,赫爾珈化作塵土,只留一朵枯萎的蓮花,在太陽的洗禮中化作一條光帶飄向空中。安徒生筆下的蘿莉們,像是天使一樣盤旋在俗欲之上,被安徒生小心翼翼地捧向天空奉若神明。
綜上所述,安徒生童話中的“蘿莉情結(jié)”是純潔、健康、美好、陽光的。安徒生借著白紙般干凈的蘿莉展現(xiàn)人性的崇高,肯定了那些深刻、高貴、永恒的精神,為安徒生童話蒙上了夢幻唯美的色彩。
《從丑小鴨到童話大師——安徒生的生平及著作》指出,安徒生童年時被在瘋?cè)嗽汗ぷ鞯淖婺笌ネ妫@有吃有玩的生活對于貧困的安徒生來說是快樂的試管,安徒生也經(jīng)常好奇地觀望病人,卻在某一天通過門縫看見一個赤裸的女人發(fā)病的狀況,這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所以他“對超過20歲的女孩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厭惡感,和她們在一起,我真的會發(fā)抖”,這可能就是安徒生“蘿莉情結(jié)”的起源,女性的裸體可以是美麗的,但在瘋?cè)嗽哼@個被安徒生視作樂園的地方,出現(xiàn)一個披頭散發(fā)的瘋裸女,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在安徒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種力量,無意識地控制著他對女性的感受,所以他會把對女性的喜愛投向20歲以下少女群體,使自身得到平靜和放松。
“蘿莉情結(jié)”形成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安徒生的自卑感。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母親靠洗衣度日,他的童年都在饑餓、窮困中度過。更讓他自卑的是,他長相丑陋,一位英國記者在遇見他之后寫道:“漢斯·安徒生的臉是一張農(nóng)民的臉,長至一生的感性和文化生活也沒能從他臉上移去泥土的印記?!彼啻卧谌沼浐蜁胖袑懙溃骸坝捎谖议L得丑并且將永遠貧窮,誰也不會愿意嫁給我?!卑餐缴簧捕啻蚊壬^對女性的愛,因為他自身的優(yōu)秀,吸引的也都是非同一般的女性,但這偏偏給自卑的安徒生帶來壓力和不安,所以他在追求女人的同時又總是下意識地躲避女人。躲避女人的基督徒安徒生,非常支持柏拉圖式戀愛,注重精神和心靈的溝通,并且排斥性欲,似乎他的愛情僅存在于精神的領(lǐng)域。
對于這樣的安徒生來說,蘿莉的可貴之處在于她們是女人,卻是未長成的孩子。尚未成熟帶著孩子氣息的女性是可愛的,流露著人心向往的溫柔、天真與純情。生理上,女孩已經(jīng)開始發(fā)育,具備了女性之美,但還遠沒達到成熟。心理上,女孩已經(jīng)基本擺脫了兒童階段的稚氣,已經(jīng)有意無意地認識到女性的價值,悄悄綻放出女性的魅力,是一種柔嫩純潔的女性氣質(zhì),沒有情欲的陰影。而外表丑陋的安徒生,他的童話世界就是他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花園,寄托了他的審美理想和人格理想,蘿莉情結(jié)也由他的心貫徹到他的文,安徒生對蘿莉的愛,是一種敬愛而非情愛,她們濃縮了人性最純美的形態(tài),是作者心中的神廟中最美麗的安琪兒,成為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化身。
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有“蘿莉情結(jié)”的大有人在。比如納博科夫的Lolita。中國古代的文人,到了中年老年后納的妾,大多是年輕姑娘。張先在80歲時納了一個18歲的小妾,蘇東坡就調(diào)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彪娪癓olita的中文譯名也正用了這句詩詞中的“一樹梨花壓海棠”;歐陽修的《望江南》也被指寫給他的外甥女:“江南柳,葉小未成蔭,人為絲輕那忍折,鶯憐枝嫩不勝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閑抱琵琶尋,堂上簸錢堂下走,恁時相見已留心,何況到如今?!弊掷镄虚g對小姑娘那種懵懂活潑姿態(tài)的細膩描寫,那種又憐又愛的真摯感情,絲毫不見猥褻。
在擁有“蘿莉情結(jié)”的人看來,蘿莉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生物。香港作家亦舒寫道:“少男少女真是美,完全透明,吸收了光華,然后再反射出來,明亮雙目,緊繃皮膚,整個人如罩在霧中,朦朦朧朧,似懂非懂,身體是大人的身體,然而其他一切未臻成熟,有探討的余地。后來是明白了,如光線穿過玻璃。”他們對小蘿莉的向往與喜愛往往只是追求一種單純美好的“人之初”天然自然狀態(tài)。更著名的是賈寶玉的“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的觀點,但寶玉對女兒的喜愛是有條件的:“女孩子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出了嫁,不知怎么就生出許多壞毛病來,雖是個珠子,卻沒有光彩本色,是顆死珠子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的變出三樣來?!薄疤}莉情結(jié)”推崇的女性要不諳世事,不染塵埃,要凝聚著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的特定內(nèi)涵。
安徒生的“蘿莉情結(jié)”也使他由衷地贊美少女,把她們推到舞臺的中央,凸顯了對女性的重新審視和尊重。在迄今尚未結(jié)束的男性社會的背景之下,很多童話蘊含著作為社會主流的男性對處于弱勢、附屬地位的女性的價值標準和要求期望。安徒生童話的“蘿莉情結(jié)”打破了這種男權(quán)主義的暗示,格林童話中的女孩只作為角色或行動元出現(xiàn),而安徒生傾注豐厚情感塑造了大量超越人性甚至沾染神性的美麗少女,這種對女性的尊重使他筆下的少女擁有明亮、完美的人格,這種美的發(fā)現(xiàn)和推崇使兒童在閱讀時不僅感受到童話故事的美好,而且能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響和教育,增強女童對自我性別的認同感,在兒童的性格形成中起到凈化的作用,傾聽和接受字里行間流動著的優(yōu)美低語:女兒當(dāng)自愛,女兒當(dāng)自強。
[1]安徒生.我生命的故事[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2]歐林·尼爾森.漢斯·克里斯琴·安徒生[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8.
[3]喬治·布蘭兌斯.童話詩人安徒生[A].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4]安徒生著.李道庸,薛雷譯.我的一生[M].成都: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83.
[5]安徒生著.金燕譯.安徒生自傳——我生命的童話故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67.
[6]黃月華.安徒生童話中的少女形象[D].廣州:暨南大學(xué),2002:36.
[7]張德禮.文學(xué)批評: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