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家魁
(宿遷市文聯(lián),江蘇 宿遷 223880)
捧著何永康老師惠賜的大著《詠慷集》,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哈代的詩句:“被時間搖撼的黃昏之軀中/搏動著正午的心。”這種聯(lián)想,不是因為他們的詩歌風格相近,而是因為他們真正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的年齡相近。哈代寫了三十年小說,寫成了世界級的小說家。但是到了接近花甲之年時,毅然決然不再寫小說,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從1896年至1928年(88歲)的最后三十二年,詩歌的成就竟然超過了小說,龐德、奧登、迪蘭·托馬斯等巨匠都對他崇敬有加,菲利普·拉金甚至說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何老師目前當然還不是“最偉大的詩人”,我的意思只是說,從35歲左右開始創(chuàng)作,完全不影響寫出好詩,完全有可能寫成“偉大的詩人”。哈代在67歲時,遇見了一位小姑娘:佛洛倫斯·愛米麗·達格黛爾,開始是紅顏知己,后來成為終身伴侶。她使這位在當時認為生活的樂趣已經蕩然無存的哈代,煥發(fā)了第二次青春,有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感到吃驚的“思維敏捷,光彩照人”的晚年;而何老師遇見的,則是舉世公認的比佛洛倫斯更有魅力的繆斯女神。
其實,真正使我驚奇的,還不是何老師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的年齡,而是他此前的職業(yè)。他是“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這稱號可不是犒勞作為詩人的他,而是犒勞作為教育家的他、作為三十余年主持江蘇省高考閱卷的他……這樣的職業(yè),按一般情況來看,其詩寫得不錯的,也至多是宋詩一路的,主要是以教師的口氣,告訴讀者:你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呢?只緣你身在此山中;或者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諸如此類。但翻閱《詠慷集》中的一首首詩,覺得他既不是一位大齡作者,更不是一位職業(yè)教育家,詩中充滿了稚氣、神氣、元氣,甚至還有一點淘氣。須知,這些“氣”,都是詩人最必不可少的“空氣”。難以想象,不論新體、舊體,詩中若是沒有這些“氣”,面目將是何等可憎。何老師這是得了繆斯真?zhèn)饕?。“月亮?我也走/一路只帶詩和酒”、“喝來喝去囊空了/酒肉朋友散如鳥/窮愁潦倒想爹娘/空對床前明月光”(《謫仙大江逐月歌》);“常說女兒如小襖/咱家閨女是圍巾/貼心暖意歐來亞/醉了香泉獨釣人”(《女兒從歐來亞寄來小圍巾》);“寶寶數枸杞/次次難盈百/脫口發(fā)嬌音/‘紅豆生南國’//媽媽喜上眉/滿面皆春色/絮絮又叨叨/‘寶寶通平仄’”(《紅豆娃》);“仰看星河俯看塵/多才阿舅說詩文/彎彎新月船兒小/載我童心逐白云”(《憶二舅父》)……這樣的詩,絕對是做了一輩子老師的人很難寫出來的。
現在,有些詩人喜歡“貪大求洋”:大主題、大部頭,洋觀念、洋形式……高調、高蹈;有些詩人則喜歡掉書袋,賣弄知識,引經據典……而最有資格這么做的何教授、何博導,卻明確主張:“寫日常生活,寫凡人小事,寫魯迅先生鐘情的‘野草’?!薄对伩都分凶顒尤说脑娖?,大多是出自“日常生活”、“凡人小事”?!芭f巢拆后鳥無棲/猶記雙親苦啄泥/緊捂心窩藏故土/懷中日夜子規(guī)啼”(《舊宅拆遷懷土留念》);“滄桑駝了親娘背/白發(fā)如山壓脊梁/日夜盼兒歸舊宅/艱難翹首望蒼?!保ā秼寢岏劻恕罚弧耙环蛛m小/牽動萬戶千家/關乎學子心頭血”(《高考閱卷動員詞》);“雨打風吹/摧殘飛絮/凄惶小籽無歸處/貧寒地母敞胸懷/滋滋乳水勤呵護”(《踏莎行·無題》);“匆匆打道別香泉/夜不關門二十天/驚看室中無缺失/窮鄉(xiāng)僻壤最安全”(《夜不閉戶二十天》);“釣得巨型鰱大頭/陸君呼我看豐收/口中嘖嘖心中楚/只怪魚兒咬錯鉤”(《漁人妒》)……只有學富五車、五十車的詩人才會明白,大俗即是大雅,真正的好詩是大地里長出來的,而不是溫室里、象牙塔里制作出來的。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真正的好詩就像現在人們才發(fā)現的、最好的食品,乃綠色食品也。至于像“秦淮別了過烏江/走出繁華覓大荒/湖畔相逢惟問姓/香泉個個叫漁郎”(《香泉人物》)、“葉芽似米綠絲蘇/動若輕煙靜待扶/忙碌春風何去也/柳簾深處育鶯雛”(《新柳》)之類的詩,則是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了。
何永康老師執(zhí)教高校,桃李滿天下,生活上絕無后顧之憂。但他最近幾年,一是開始釣魚,一是開始寫詩。何也?釣翁之意不在魚(利),寫詩之翁不在詩(名),在于寄托也,在于回歸也。人是精神動物,“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才是人考慮的終極問題也。寄托什么?心靈也,精神也;回歸何處?鄉(xiāng)村也,山野也。人只有在故鄉(xiāng)的懷抱里,人只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才能找到真,才能找到善,才能找到美,才能找到托體托心的最后的最好的歸宿?!疤K州小妹林家女/喜拾花魂返故鄉(xiāng)”、“味苦味甘皆有味/家寒家暖總歸家”、“多少人生無奈事/都隨釣線沒沉沙”、“靜心吞吐/萬象澄懷處”、“幸得香泉水/洗出暮年霞”……集子里這類詩句,俯拾即是,處處流露出何老師釣魚寫詩的弦外之音也。
《詠慷集》的第一輯中,有五絕《凝思茹珠》一詩:“大氣通宵聚,晨來一露珠。霞光輕點擊,七彩化音符?!笨煽醋魇撬脑姼栎d道宣言。詩歌雖然強調個我、個性,但思無邪是一要求,有益于世道人心,也是一要求。何老師畢竟是滿腹詩書之人,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早已融化在他的骨子里、血液里,他的諸多詩作中,都洋溢著先憂后樂、為民請命、為民代言的人文精神、大愛情懷。正所謂胸中之大氣、浩氣,只為凝聚成滋潤萬物之清甜露珠也,只為凝聚成人間歡樂之彩色音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