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晨
(徐州市大屯礦區(qū)第二中學,江蘇 徐州 221000)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根據(jù)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針對語文教材實際,憑借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社會情感。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但語文工具不是簡單的生產(chǎn)工具,而是極具思想與內(nèi)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而,語文教學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任務。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边@話道出了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情感是溝通教師、學生、作品的橋梁;情感是豐富學生內(nèi)心世界,體現(xiàn)人間美的真諦,展現(xiàn)多彩世界的一塊瑰寶。
(一)情感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語文和其他學科相比,似乎更強調(diào)情感。因為語文教材本身頗具情感性,教材且都是作者“情動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無不是“情”的噴涌結晶。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就應把握文中噴涌出的感情激流,領悟字里行間跳動著的感情脈搏。這樣,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號,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說,“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核心。
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fā)利用情感因素,拓寬學生的精神空間。隨著人類物質(zhì)生活的不斷提高,陶冶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意識勢在必行。在中小學階段,應該以情感因素為動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而語文教學正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F(xiàn)行義務教育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語文教學對培養(yǎng)兒童的情感更是有它獨特的有利條件。因而,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從語文學科特點出發(f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與文與道的辯證統(tǒng)一規(guī)律,充分挖掘和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有意識地以個人的良好情緒體驗去影響和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愉快的情緒體驗,就能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感受文章情感,體會作者情懷,深入理解課文,產(chǎn)生情感,受到情感陶冶。
(二)情感是溝通教師、學生、作品的橋梁。情感能使作品永葆青春,情感更能引起讀者如癡如醉,情感更是作品獲取生命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把情感視作溝通老師、學生、作品的橋梁。特別是中、小學生,他們正是情感生成期和情感積累時期,這時,他們最需要的是教師的引導和激發(fā)。如果老師上課,一味地生硬呆板,這當然是素質(zhì)教育所貶棄的。如果老師又只是平淡地敘述,也只會像一條小溪在平坦的山谷中流淌那樣悄無聲息,它雖然悠長美麗,但永遠也不會有小溪流沖出懸崖時那震撼人心的壯美瀑布。它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或情緒低落。這當然也與素質(zhì)教育是相悖的。我國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一貫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fā)。語文課上,基本上是三段式:讀生字解詞語,分段落歸納段意,講寫作特點。就如同完成既定的任務,不注重挖掘文章蘊涵的深層含義,忽視作者的感情脈絡,不能把情感教育滲透在教學中,致使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處于心靈封閉狀態(tài),不能積極地與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因此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情感進行開發(fā)訓練應該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課題。而且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中學生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如果不加以及時引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很容易產(chǎn)生偏差。所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更有條件,在情感教育上下一番工夫。
(三)情感是豐富學生內(nèi)心世界,體現(xiàn)人間美真諦,展現(xiàn)多彩世界的一塊瑰寶。情感訓練,從某種意義來說就是喚醒學生各種心理感受,包括對自然、社會、藝術等的感受。所謂的“心有靈犀一點通”這“靈犀”是需要在廣泛深厚的生活積累之上才能產(chǎn)生的,“青山有幸埋忠骨”,“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都是作者首先對對象有所感悟,才能借來抒發(fā)豐富的感情,那么我認為教師幫助學生領悟作者熔鑄在作品中的各種思想感情,是語文課中進行情感教育的關鍵。
如在《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于赤壁之戰(zhàn)后兵敗華容道,狼狽不堪。遇關羽重兵而有全軍覆沒之災,最后關羽迫于昔日的知遇之恩而釋放了他。縱然英勇蓋世的關云長也不能不為情所動,可見情感的力量是多么偉大。成長中的中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未來充滿憧憬,對社會充滿熱情,既可能因為朋友的誤解而傷心,也可能為了一句鼓勵的話語而欣喜。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抓住這一情感要素,激活學生的情感細胞,引導學生游歷知識的樂園。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準確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才能細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美化情懷,完善人格。
教學工作是特殊的,因為它所面對的是充滿感情的人。人有七情六欲,當人們的各種情感得到自由表現(xiàn)或釋放時,人才能在平衡中盡情享受生活、享受學習和享受工作。因此,讀到文情并茂的文章時,我們的各種感官會被調(diào)動起來,即使是不同的讀者也會產(chǎn)生情感共鳴,猶如一塊空明靈透的翡翠,讓人愛不釋手;聽到熱情洋溢的講解時,我們的激情會被激起,猶如一股即將噴出的泉涌,那樣讓人心潮澎湃。同樣在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中,如果師生融入作品的情感激流中咀嚼作者情感、品味作者深邃的思想、體會人間真諦,是多么美好愜意啊。
既然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如此重要,那我們將怎么實施情感教育呢?首先要善于設計課堂導語,努力創(chuàng)造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交融點。王夫之講“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只景,景總含情”??梢娗榕c景是統(tǒng)一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導語設計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xiàn)情感所產(chǎn)生和存在的情境,讓學生一上課就進入角色,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找到與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點,去體驗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從而使他們靈魂得到凈化,感情得到升華。如教學《天凈沙·秋思》可用音樂《橄欖樹》為導入背景音樂,再這樣設計導語:“千百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它以極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他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很好地誘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其次要借助朗讀,激發(fā)學生情感。文學是借助語言來描寫的。許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都蘊涵著美的情感,給讀者賞心悅目的美感。語文教師應運用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進行教學,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情感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語文教師的朗讀。成功的表情朗讀,可直接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它會將無聲的語句變?yōu)橛新暤恼Z言,通過對文字信息的再創(chuàng)造,把課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對作品內(nèi)容心領神會,從而收到“其義自見”的效果。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手段,以情發(fā)聲,以情帶語,根據(jù)不同作品的不同內(nèi)容,用不同的語音、語調(diào)來進行朗讀,該昂揚時昂揚,當?shù)统習r低沉,讓濃郁飽滿的情感進入學生的心田。如朗讀《春》中的“春風圖”一節(jié):“‘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币痪渲幸玫脑娋湟x得一字一頓,“母親的手”和“撫摸”兩處用重音連讀,讀得語重而情深,讓人感覺到春風的和煦、舒坦和柔情。學生在教師的朗讀中進入角色,不僅仿佛置身于萬物復蘇、爭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將從這篇散文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中受到強烈的感染熏陶。
再次、憑借教師自身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情感的這一特點,以情育情。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親切感,信任感。學生“親老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學生厭惡甚至憎恨老師,那么對其所教學科也自然沒有學習熱情。教師要對學生傾注全部愛心,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差生要傾注更多的愛。讓學生感到教師可信,可親,可愛,產(chǎn)生一種滿意,喜愛的情感。其次要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相信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引導,多鼓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認識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表現(xiàn)出更大的學習和參與熱情。再者,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熱烈高漲的情緒,絕不把個人不健康的情緒帶進課堂,以免影響學生。由此看出,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最后,老師帶著飽滿的情感走進課堂,在熱情洋溢的講解中,應充分用好教材,恰如其分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行情感教育。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語文教材是通過精挑細選的佳篇美文,文章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丑,對學生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zhì)培養(yǎng)以及是非的辨別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社戲》、《蘇州園林》等課文,是民俗文化的大展示臺,向人們展示著我們具有豐厚底蘊的民族文明。認真探究這些課文中的民俗成分,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他們對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的關懷,從而更加熱愛我國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這樣達到了利用情感塑造人、教育人的目的。在紛繁復雜的情感世界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健康地控制和釋放感情。這就要求老師要把情感教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因為作品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反映,它是人們的情感最集中的表現(xiàn),因此,語文教學是一門情感教育的課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作品傳達出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有益的指導下體會人間真情。
結合教材,并非拋開學生個體不管。相反,教師更應結合學生實際和文中所透出的情感相比較、相聯(lián)系。這就更應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各種感情因素,深刻感悟作者的思路和文章價值,以致深化文章內(nèi)涵和豐富學生的情感,甚至使學生感到自己從前也有過這種情感體驗,從而在這里找到了表達的方式。
學生個體的差異決定學生情感也具有差異性。雖然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但是人的情感又具差異性。人都有感情,且都有其脆弱的一面。所以我們的教學就是要抓住這點注入新的感情,使學生、老師與作品思想融為一體,達到情感共鳴的境界,使學生受到陶冶,產(chǎn)生共鳴作用。但人們因自己的經(jīng)歷、感受及喜好的不同,對情感體驗也不同。因此課堂上要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情感積極因素,以情動情,幫助學生體驗情感。只有結合學生個體情感的差異性進行教學,才是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只有這樣,才會有一百個人讀《孔乙己》,就有一百個不同的孔乙己。因此,我們的教育要做到百花齊放,就必須注重個性差異,讓學生自由健康地釋放感情、體驗感情、豐富自己的感情。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表現(xiàn)人間美的真諦,是體現(xiàn)世界豐富多彩的一塊瑰寶。因為它是多彩世界情感的濃縮。所以,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