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路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功能”已成為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改革的重要任務。如何使課程評價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煥發(fā)生命活力的手段,促進發(fā)展而不是阻礙發(fā)展?詮釋新課程的理念,結合發(fā)展和教育心理學的觀點,聯系我國以往基礎教育的評價實踐,就必須構建一種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教育評價。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便提上日程。那么,什么是素養(yǎng)?簡單的說,也可以理解為“素質”。當然,二者還是有細微的差別。新課改強調素養(yǎng)其實是想說后天的教育對人的影響?!罢n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條便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那么,“語文素養(yǎng)”指什么?應包含哪些要素?
“語文素養(yǎng)”是指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融合語文課程的整體目標要求?!罢Z文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則體現在語文課程標準之中,體現在必修,選修課程標準之中。而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已經包含在我們的教學目標之中。
1.評價既要重視學業(yè)又要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還要促進學生的水平的發(fā)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綱要》明確指出“要改變過于重視評價的甄別,篩選功能”。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荚囎兂闪擞绊憣W生發(fā)展的一種導向。評價則是一種價值判斷。單一的評價認為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學習差就是差學生。這種評價方法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評價。它的負作用太多。正如某些人說的,“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在這種評價下,學習好的學生則被認為是完美的。而學習差的則被認為是一無是處。如果任其發(fā)展,這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和社會適應都是極為不利的。因而單一的評價標準,不可能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學生,也不可能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性的需求。
新課程倡導多元化的評價內容,提出了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特別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評價內容不僅要涉及文化知識的掌握,還應涉及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考察學生學到了什么,到對學生是否學會做一個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尊重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提出評價指標的多元化,以尊重個性并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性的要求。
2.注重過程評價和評價主體方法的多樣化。
應試教育的評價過于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不同時期的努力程度,很不科學。由于個體的差異,因此同樣的努力結果常常不一定得到相同的結果。充分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不同的個體。突出“轉變”,追求每個學生在原有心理發(fā)展水平上的進步和發(fā)展。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診斷學生成長中的問題。
同時過程評價認為,沒盡力應該自責或受到批評,如果已經盡力了,那么無論結果如何都無須自責更不應該批評。新課程要求評價注重過程。變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評價的好處更多在于,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承擔起一種責任。同時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別人,因為每個人都希望通過努力獲得成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幸運。
3.評價主體的多元和評價方法的多樣。所謂評價主體指對評價客體進行判斷的個體或團體。需要評價信息的各方面人員邀請到評價中來,讓他們提出更多的建議。同時這種評價是在協商的基礎上完成的。長期以來,我國學生評價的主體是以他評為主,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在這種被動接受評價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新課程倡導學生評價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它以評價對象為主體,注重評價對象的個人價值,重視民主。評價目標和評價計劃可由學生和教師協商制定,雙方認同后方可實施;同時,注重多渠道交流信息,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即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這樣,將評價活動變成了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同時在相互溝通協商中,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積極、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評價關系,這將有助于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有效地對學生的發(fā)展進行監(jiān)控和指導,幫助學生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共同承擔促進不斷改進、獲得發(fā)展的職責。
世界優(yōu)秀的教育家提出學校的中心任務:發(fā)展能使學生在一個復雜社會有效生活的特征。布魯姆指出:關注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成長,尊重個體差異,依據學生不同的特點與背景,正確認識每個學生的不同的發(fā)展特點,為每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fā)展的具體建議。
必須通過評價獲得反饋以改進學習計劃。同時,評價的結果以科學性的展示給學生使其對自身有一個更深的認識。評價往往讓學生有不安。這時,就需要將其表現得到確認,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
課程改革要求,評價的功能和新的評價技術都有了本質性的變革。評價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在新課程藍圖下,我們也應該使課程評價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理念,開發(fā)生命潛能,成為提升生命質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