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張小莉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其鮮明的文化烙印。習語是某一語言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從廣義上來說,它包括習慣用語、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不僅具有言簡意賅、寓意深刻的特點,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語音、詞匯、句型、語法等,還必須了解語言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和背景。而英語中大量的短小精悍、意義豐富的習語則提供了一個了解其文化內涵的契機。本文試圖從以下這幾個方面來探析習語的文化內涵,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英國位于西半球,來自歐亞大陸的東風(eastwind)寒氣逼人,從大西洋刮來的西風(west wind)帶來了春天。因此英語中“東風”代表著衰敗凄涼,而“西風”卻象征著生機溫情。英國著名詩人雪萊就寫了一首詩來頌揚“西風”。(《西風頌》《Ode to theWestWind》)。這與漢語中“東風”和“西風”的文化涵義完全相反。
另外,英國是一個島國,四周環(huán)海,捕魚業(yè)和航海業(yè)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英語中就衍生出了大量與航海和魚有關的習語。如:allatsea(不知所措),seehow the land lies(觀察形勢,了解情況),in deepwater(陷入嚴重困境),big fish(大亨)等。
在各民族的發(fā)展進程中,宗教對其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文化不可避免地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英語國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其教義《圣經(jīng)》被奉為經(jīng)典。因此,就有很多來自《圣經(jīng)》里的人物、事件構成的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習語。如:God blessyou(上帝保佑),Go tohell(下地獄),Judaskiss(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scapegoat(替罪羊),eye for eye,tooth for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asold as Adam(和亞當一樣老,比喻極其古老的),a 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比喻災難、麻煩的根源)等。
風俗習慣是生活在某一個地區(qū)的人的生活方式或是該地區(qū)人的生活中的某些思想和準則,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面包是英美各個國家人民的主食,黃油、牛奶、果醬和奶酪也都是人們的家常食品。因此,英語中有大量的習語反映了人們的這種飲食習慣。如:earn one’s bread(賺錢糊口),take the bread outof someone’smouth(搶走某人的飯碗),butter both sidesof someone’sbread(在同一時間從兩件事中獲利),bread and butter(謀生之道),big cheese(大人物),have jam on it(好上加好)等等。
對于不同的動物或是相同的動物,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或是相同的態(tài)度,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英美人認為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對狗頗有好感。在英語中有很多關于狗的習語,而且大多是褒義的。如:Loveme,love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兒),every dog 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然而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狗常常被用來形容壞的東西或反面人物,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
在英語中,名字不僅僅是一種符號,還有著豐富而有趣的文化內涵。英語中含有人名的習語,主要來源于《圣經(jīng)》、古希臘羅馬神話、歷史事件、文學名著及科學發(fā)明或首創(chuàng)者等這五個方面。如:to raise Cain(撫養(yǎng)該隱),在《圣經(jīng)》中Cain是亞當和夏娃的長子,因嫉妒弟弟Abel(亞伯)而將其殺害,因此to raise Cain就譯成“引起騷亂、風波”;Shylock(夏洛克),莎士比亞名著《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現(xiàn)在Shylock被用來喻指“無情的放貸者”。
語言是歷史的一面鏡子,通過語言,尤其是習語,我們可以熟悉一個民族的過去,了解偉大的人物和重要的歷史事件。如:meet one'swaterloo,出自1815年拿破侖在Waterloo遭到慘敗,意為“一敗涂地”;Dear John letter是指分手信,起源于二戰(zhàn)期間戰(zhàn)場上的美國士兵收到家鄉(xiāng)的妻子或未婚妻寫的以“Dear John”開頭的分手信;而“Cold War”(冷戰(zhàn))和“Iron Curtain”(鐵幕)則形象地概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方國家50年代到80年代末的時代特征。
習語作為語言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包含著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或者在英語學習中,只有了解英語習語中的文化背景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語,提高自身的英語交際能力。
[1]楊芳.英語習語的文化內涵〔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02年8月第22卷第3期.
[2]杜宏麗.探析英語中源于人名的習語及其文化內涵[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2月第29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