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歐陽蔚君
略讀課文該怎樣上?
隨著新課程實驗教材的實施,小學語文中略讀課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自五年級上冊起,略讀課文已與精讀課文平分秋色。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它們都是閱讀的最基本的方法,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讀與精讀一樣重要。略讀課文該怎樣上?這已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
《跑進家來的松鼠》是選自人教版教材十一冊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該組以“人與動物和諧”為主題,選有四篇美文,讓學生繼續(xù)練習用較快的速度把握主要內容,感受動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情感,體會并學習作者將這種真摯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方法。
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和動作詞語及恰當?shù)男揶o方法把事物描述得真實具體,這是高段學習的一個重點。而本組則要求繼續(xù)學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我們應該與“內容分析式的教學”說再見,把目光轉移到“怎么寫”上來。
《跑進家來的松鼠》寫的是一只松鼠跑進我們家后,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fā)生的一些趣事。課文處處充溢著對松鼠的喜愛。課文中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用充滿童趣的筆觸生動描寫松鼠的習性。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
設計思路如何把握?
根據(jù)文本的特點,課要上出“趣”感,也要上得扎實。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思維,關注語言形式。一方面可以通過語言形式的揣摩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所表達的思想。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語言形式中掌握語言規(guī)律和方法,習得寫作的技巧。還要讓學生將習得的表達方法在小練筆中進行運用,真正做到讀寫結合,學以致用。一堂語文課,自始至終都要從語言表達的角度來教課。
由此,可從三個方面來預設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松鼠與作者一家建立的深厚感情。繼續(xù)練習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如何將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而具體的。教學重點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松鼠與作者一家建立的深厚感情。學習作者如何將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而具體的。
在以上分析的前提之下,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有關松鼠的一些圖片資料、預習作業(yè)紙和作文稿紙。
1.談話
看畫面,問學生:“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有關松鼠的文章,你們還有印象嗎?”(生說)今天,這可愛又機靈的松鼠跑進了“我”家(出示課題《跑進家來的松鼠》)。
2.揭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略讀課文,第22課《跑進家來的松鼠》。(生)齊讀課題。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了你們去預習,你覺得今天要學的《跑進家來的松鼠》和五年級學的《松鼠》在寫法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3..梳理內容
這篇課文是用幾件事來寫松鼠,那么究竟講了幾件事呢?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出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寫在相關內容的旁邊)
(1)學生默讀課文,做批注,教師巡視。
(2)交流。
①學生說,教師板書“貯存冬糧、晾曬蘑菇、墊窩過冬”。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請你看著這三個小標題,說說《跑進家來的松鼠》主要說了什么?(學生說)像這樣,把文章中的幾件事歸并在一起,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
【要求“快速瀏覽課文,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每件事,再把文章中的幾件事歸并在一起?!睂Ω吣昙壢绾胃爬ㄎ恼轮饕獌热萏崾玖嗣鞔_的方法,便于學生領悟和掌握】
1.重點聚焦第一件事
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看看小松鼠在我們家做的第一件事,(呈現(xiàn)相關課文內容)“貯存冬糧”這件事中,作者是怎樣描繪這只松鼠的?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
(1)學生快速閱讀,準備交流
(2)交流
【預設】
①它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柜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活得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樣東西。[這句話介紹的是松鼠的習性,它喜歡亂跑、跳來跳去,但作者對小松鼠的這些行為并沒有絲毫的埋怨,讀到的只有稱贊]
②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癧跳、蹭、咬”幾個動詞,顯然,松鼠已經(jīng)成為作者的親密伙伴。動詞寫出松鼠的可愛靈活,更流露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③爸爸哈哈大笑,說:“我怎么沒想到這一點呢!咱們家的松鼠是在儲備冬糧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開始儲備冬糧了。這是松鼠的天性,咱們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3)小結:作者就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通過對松鼠動作的描寫來表現(xiàn)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一個“哈哈大笑”,一句“天性”,把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隱含在這樣尋常的一言一行之中,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通過“品讀松鼠的一舉一動,感受信賴和友好;品讀家人對松鼠的一言一行,感受寬容與喜愛”。習得作者就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通過松鼠的一舉一動和家人的一言一行”表達出作者一家人和松鼠真實而深厚的感情的】
2.略學第二、三件事
在后兩件事中,像這樣人跟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還有嗎?作者又是怎樣表達出他們一家人和松鼠之間的情感的呢?
(1)學生快速默讀,獨立體會。
(2)交流體會。
[通過對“哭笑不得”和“空落落”的解讀,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作者一家與松鼠之間的情感]
3.小結:(引導看板書)就是這樣,作者就是通過對有關松鼠的幾件事的描寫,從松鼠的一舉一動,從家人的神態(tài)、語言中,讓我們都能感受到家人對松鼠那份寬容,那份理解,那份喜愛,這也是我們這篇課文的巧妙之處。
【先從第一個畫面切入,指導學生學好一個重點段,然后在此基礎上,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對第二、三件事進行開放式學習,從而習得如何表達人與動物之間真情實感的方法就是“通過對有關松鼠的幾件事的描寫,從松鼠的一舉一動,從家人的神態(tài)、語言中,讓我們都能感受到家人對松鼠那份寬容,那份理解,那份喜愛”】
像以前我們學過的《白公鵝》、《珍珠鳥》啊,都從不同角度寫出了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有很多作家也寫了很精彩的片段,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呈現(xiàn)片段)
(1)學生自由欣賞。
(2)交流。
[預設問題:“你最欣賞什么?”或“你從哪里感受到他們濃濃的情誼?”或“你為什么笑?”]
1.布置小練筆
生活中,你也許養(yǎng)過小動物,或者你也看見過別人養(yǎng)小動物。是不是也有人與動物和諧生活的畫面呢?下面,老師給你們10分鐘時間,描寫一個人與動物共處的畫面,表達出人與動物之間深厚的感情。
2.學生小練筆(教師巡視指導,給精彩的作文畫笑臉)
3.分享小練筆
(選一篇描寫不夠具體或生動的,再選2——3篇精彩的小練筆,與大家分享交流)
(1)學生讀自己的小練筆
(2)指名點評或讓作者自評
4.修改小練筆(機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跑進家來的松鼠》,又進行了小練筆,充分感受了人與動物的情感。老師向同學們推薦一本好書《我的野生動物朋友》,建議大家課后去看看。
在多次磨課中反思。
在市教研室在我校舉辦的“閱讀教學研討”活動以及全國小語教學法研究中心和《作文報》浙江省寫作教學研究與實踐基地在臺州組織的教研活動中,我執(zhí)教了《跑進家來的松鼠》,為此修改導學案12次之多,且經(jīng)歷了5次磨課過程,雖然有些艱辛,但收獲頗豐。
第一次磨課——多遍誦讀,學習通篇課文。
第一步是通過讓學生談“略讀課文如何學習”、借助“課前閱讀提示”了解本課的學習任務;第二步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學習用小標題概括事情;第三步是通過一遍又一遍的讀來研讀整篇課文,體會我們一家與松鼠的真情實感;第四步是進行小練筆,要求用一件具體的事寫一寫自己與動物或別人與動物的真情實感。
這次試教后,大家討論的熱點是:略讀課文該怎么教學?語文味在哪里?朗讀指導一定要嗎?品讀應該有的,是否需要整篇品呢?這一教學設計,學生的讀占了一定的分量,寫話也有了。但是小練筆交代得不明白,學生寫了完整的習作,并非預設中的一個片段,而且整個教學平鋪直敘,過程不夠清晰。
在大家的熱烈討論下,我逐漸明晰了修改教學設計的思路:以“作者與松鼠的情感”為主線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通過讀、品、說、想、寫等方法品讀第一件事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人與動物的真實感情。至于設計什么樣的問題引領學生入境?什么時候該巧妙地遷移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教學?是我接下去要重點思考的。
第三次磨課——抓情感主線,體會真情實感,習得表達方法。
上課伊始,我設計了“預習反饋”,首先按照“本課生詞”和“描寫神態(tài)”兩類詞語分別呈現(xiàn)檢查了識字情況,然后在梳理出了文章的主要事件以后,很順利地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環(huán)節(jié)以“在我們家人的心目里,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只松鼠”為話題,引導學生多次讀課文,用圈圈、點點、寫寫的方式到文中去找答案,體會人與動物的深厚情感。第三環(huán)節(jié)以“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的小松鼠,就好好讀讀這個部分,看看作者是用什么辦法把這只小松鼠寫得這么可愛的?”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第四環(huán)節(jié)是小練筆,我提供了詞庫,旨在豐富學生習作的詞匯。
這次試教的效果反而沒有第一次的好,深刻地反思以后,明白是沒有真正從學生的情感出發(fā),“生詞認讀”讓課突然生硬起來。第二和第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存在包含內容,順序凌亂,且沒有詳略之分,依然在形式上繞圈子,沒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牽得太緊。為學生提供的小練筆詞庫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過于雜亂。從根本上來說,是老師沒有真正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出發(fā)設計教學。
第五次磨課——詳略得當,注重語言表達。
1.學好重點,懂得表達
首先從“貯存冬糧這件事中,作者是怎樣描繪這只松鼠的”切入,使學生直奔“語言表達”的目標。
(1)品讀一舉一動,感受信賴
抓住“它整天滿屋亂跑,在櫥柜和架子上跳來跳去,動作靈活得驚人,從來沒有碰掉過一樣東西。”和“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臉,還輕輕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边@段話中的一些動作詞,明白作者就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通過對松鼠動作的描寫來表現(xiàn)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作者把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隱藏在這簡單的一舉一動之中了。
(2)品讀一言一行,感受寬容與喜愛
抓住一個“哈哈大笑”,一句“天性”,了解把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隱含在這樣尋常的一言一行之中,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感受了爸爸對松鼠的寬容和理解之后,從“除了對松鼠的外貌描寫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外,還能從什么地方體會到家人對松鼠的喜愛?”過渡到第二、三件事的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方式,從松鼠的一舉一動,從家人的神態(tài)、語言中,感受到家人對松鼠那份寬容,那份理解,那份喜愛。
2.拓展閱讀,欣賞體悟
以《我與小摩西的友誼 》和《綠毛龜》片段開展拓展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帶著問題“你從哪里感受到他們濃濃的情誼?”去欣賞,目標明確,比較到位地說出了“作者不僅可以通過動物的一舉一動,還可以借助人物的一言一行來表達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其實,欣賞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表達方法的過程,而且在欣賞了作家的精彩片段之后,還可以幫助激發(fā)學生的回憶,為小練筆的選材打下基礎。
第五次試教,有三大亮點。第一,在略學“晾曬蘑菇”部分時,在老師用一連串的導語帶領下,學生終于明白是怎樣的蘑菇曬場才會讓“我們”哭笑不得,對我們家人與松鼠的真情實感的領悟也就水到渠成。最大的亮點是老師能在教好一個重點段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后兩件事,不僅契合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也為學生習得作者表達人與動物之間情感的方法做了鋪墊。第三,學完課文,我安排了一次小練筆:描寫一個人與動物共處的畫面,表達出人與動物之間深厚的感情。效果較好——學生寫得精彩,感悟也很獨特。這樣一來,本課習得的表達方法在小練筆中得到了運用,真正做到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教師有效的主導得到了較好的發(fā)揮,在關注孩子的語言表達過程中,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思維與情感齊飛共揚。
在磨課中習得與成長。
通過磨課,改進了我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生成了許多教學思路。
1.從文本的特點來看,應該上出“趣”感
在精讀重點段“貯存冬糧”時,我對孩子表達的內容總做不到應對自如,“接球”不夠迅速不夠靈敏,使得課堂氣氛間或冷場,缺乏“趣”感。細細想來,許是鍛煉太少之故,才會在細節(jié)上總做不到收放自如。
2.在扎實的基礎上,應該上出“靈動”
在學生們用簡明扼要的短語概括每件事之后,老師引導學生看板書,學著“把三個小標題連起來說”,明白了“把文章中的幾件事歸并在一起,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從概括小標題到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老師都在無痕地讓學生們扎扎實實地習得方法。不過,在概括小標題時,我過于嚴格了:“偷曬蘑菇”說得很有趣也很簡潔,沒有必要繼續(xù)糾正,非得要出現(xiàn)老師滿意的答案“晾曬蘑菇”才罷休。這個過程可以放開一些,讓孩子不會拘束,正如劉老師所說的,對孩子的答案不要過于否定,要尊重孩子的思維。
3.拓展閱讀的選材要有所側重
如果在拓展閱讀中很好地把握選材問題,會讓孩子有很好的寫作方向。在用“拓展閱讀”指導孩子寫動物時,對“動作”和“語言”的指導應該有所側重。我選的是《我與小摩西的友誼 》和《綠毛龜》,同樣是為了表達作者與小動物之間真實的情感。前者側重于對動物趣事中動作之“趣”以及動物與人互動的場面的描寫,后者則側重于對動物的一系列連貫的動作和人因動物而產生的活動的描寫。其實我還可以再選通過語言描寫來表達人與動物深厚情感的片段,以便更有效地引導孩子進行小練筆。此其一。在拓展閱讀的選材上,我選的內容沒有針對性,只是趣味性較強罷了。如果閱讀內容跟課文有相同之處,則可以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加以強化。對于跟課文不同之處,則要多多加以拓展,才能真正做到讀得“廣”,從而真正達成拓展閱讀“拓寬閱讀視野”的目的。此其二。
總而言之,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去教課。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高段學習的一個重點,而“用具體事例來寫動物”和“把人與動物的情感寫具體”是該課讀寫結合要關注的兩個知識點。我在設計中就注意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意會作者是怎么把人與動物的感情表達得真實而具體的。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上,我會繼續(xù)加強學習,豐富閱讀積累,豐厚文化底蘊,夯實理論功底,提高文本解讀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的能力,嘗試著把課上得更開放些更大膽些,以期有朝一日實現(xiàn)“大氣開放,精致和諧”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