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陳金鳳
“課標”在中年級習作目標中強調(diào)“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在這兩項目標中可以看出,如果中年級的學生能夠?qū)χ車氖挛锂a(chǎn)生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受感動,也就有了“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的素材,這將有利于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在習作起步教學中,我常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習作興趣,從而樂于表達,愛上作文。
經(jīng)典童話故事、淺顯的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等深受小學生喜愛。推進讀寫結合,不妨從故事入手,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如故事續(xù)編、改編、插編等。以下,我想重點談談怎樣指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編寫故事。
“讀寫”當中的“讀”,不僅是讀文,當然還包括讀圖、讀物。我曾在繪本閱讀指導中,嘗試過請學生邊讀邊創(chuàng)編后面的故事,學生很喜歡。小學生對新奇的東西總是感興趣的。我家有一對白瓷貓飾品,一只高一點的貓扭頭向身后,撇著眼睛,似乎有一種不屑一顧的神態(tài);另一只瓷貓要稍稍矮一些,昂著的頭上還戴著一個花蝴蝶結,眼神中帶著傲慢。有一次,我把它們帶到教室里,擺得高高的,這對充滿童趣的陶瓷貓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再請他們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編一個小故事寫下來。25分鐘后,小組、大組交流,有一個學生在讀完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后,還建議我調(diào)換一下這兩只貓的擺放位置。這樣,他還會接著編故事的下一段。真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提議!這一節(jié)習作課的效果比我事先預設的還要好。
“文包詩”是蘇教版的新文體,把詩歌大意編成小故事包含在文內(nèi),文化濃郁,深入淺出,趣味盎然,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在同學們對“文包詩”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在教學古詩《元日》的時候,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文包詩”,教學效果不錯。我先請同學們將詩歌多讀幾遍,借助插圖和課前預習了解詩歌大意,走近詩歌。接著,請同學們談談我們這里過春節(jié)時的文化習俗和孩子們的活動。這一說,孩子們個個勁頭十足,一呼百應,學習狀態(tài)非常好。再帶領學生走進詩歌,把詩歌中描繪的和我們熟悉的春節(jié)文化活動具象聯(lián)系起來,帶著主體意識發(fā)揮想象。然后,請同學們從詩歌中走出來,整合語言素材,編個小故事口頭說一說。最后請學生回憶《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慈母情深》等“文包詩”的寫法,學習自主創(chuàng)編《元日》的“文包詩”,題目自擬。
這樣的創(chuàng)編,素材有詩可依,行文有例可仿,條理有綱可循,想象的語言有個性,起筆難度不大,而又有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值得一試。
謎面篇幅短小,多為韻文,易誦易記,語文味濃,趣味性強,是小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創(chuàng)設猜謎游戲情境,把讀謎、聽謎、猜謎、編謎的語文味和趣味性融于一體的活動引進習作課堂,是我的習作起步教學策略之一。
“事”是常用字,小學生寫起來卻容易出錯,不是丟了上面的一橫,就把中間的一橫寫得右邊不通頭。一天作文課上,我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孩子們一聽猜謎語,一下子來了勁,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在黑板上寫下謎面:一橫下面一張口,一把梳子堵路口。一根梳齒冒出頭,豎鉤來了手牽手。寫罷謎面,就有人舉手了。我告訴他們不要急,先放聲將謎面多讀幾遍。課堂上聽到了他們瑯瑯的韻律聲,那是最動聽的聲音。然后指名猜謎,再說說理由是什么。這樣一來,孩子們都記住了謎面,也記住了“事”的寫法。
讀謎、猜謎、寫字指導結束了,課堂教學還沒有結束。接下來,我對孩子們說:“你們喜歡這樣的游戲嗎?”“喜歡!”“我們嘗試著用筆把這件有趣的事寫清楚,行不行?”教室里傳來的是整齊劃一的聲音:“行!”我很滿足。讓我更滿足的是,看到他們不怕習作,筆尖飛轉。他們認認真真、樂于習作的樣子,就是最美的姿態(tài)。于是,一篇篇《猜字謎》《有趣的作文課》《猜謎游戲》……當堂誕生,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不需要絞盡腦汁湊字數(shù)。
再有趣的猜謎游戲,如果反復開展而沒有變化,也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在《“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中有一句:“不論有沒有人看見,我們都必須遵守規(guī)則?!蔽蚁氚选耙?guī)則”滲透到猜謎語中去,滲透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去,滲透到作文引路中去。一節(jié)作文課上,我對同學們說:“今天我們再來猜一個謎語。”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好”,他們覺得猜謎很輕松。我又略帶神秘地說:“今天這個猜謎游戲不是你們每個人都能順利完成的,不信等著瞧!”這一下調(diào)動了孩子們不服輸?shù)膭蓬^,一個個振作起來。我接著說:“聽清游戲規(guī)則,在我沒有說‘開始猜’之前說出謎面的算作犯規(guī)。在請你們說出謎底前,我可能還有別的要求。”接著,我故意選了一條孩子們特別熟悉的謎語,慢慢地說:“身子像堵墻,鼻子像鉤子……”教室里開始有些“騷動”,他們小聲嘀咕開來,“這有什么難的?不就是大象嗎?”一個男孩子忍不住冒出一個“大……”慌著用手捂住了嘴巴,把余下聲音咽了回去?!肮⊥跽敢?guī)啦。”一個孩子大笑道。這樣一來,同學們一個個提高了警惕,正襟危坐。我笑笑接著說:“耳朵像扇子,粗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比匀皇窃跊]等我說完謎面的時候就有人舉手了,我請他站起來說說剛才的謎面。他一下子變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說得語無倫次。我又請了兩個舉手的人來說謎面,沒有一個完全正確的。孩子們見狀,教室里原來高舉如林的小手漸漸蔫了下去。
“我知道你們舉手想說什么,可是你們面對一條極其容易猜的謎語,忽視了‘規(guī)則’,忽視了認真傾聽,忽視謎面本身的價值,忽視了語言表達的先后順序。請你們聽好了,我再說一遍,直到我說‘開始猜’才可以說出謎底。記住了嗎?”我嚴肅地說。
“記住了!”他們鄭重應道。
我再說一遍后,一部分孩子自信地舉起了手。我請兩個舉手的孩子來重復謎面,他們每個人說的都是對的。我問同學們:“為什么第一輪的幾位同學都不能準確地說出那條謎面來,而第二輪的人都一字不差地說出來呢?”
“第一輪時,因為謎面太熟,他們掉以輕心,沒有認真聽?!?/p>
“您這次不是單純地讓我們猜謎語,還在訓練我們的聽力,讓我們懂得‘傾聽比發(fā)言更重要’?!?/p>
“第二遍聽您說謎面的時候,我一邊聽,一邊想:謎面里每個小分句都是5個字,都有比喻。先說‘身子’這個整體,再說‘鼻子’、‘耳朵’、‘粗腿’、‘尾巴’這幾個局部;在說局部的時候,是按從前往后的順序說的。這樣一來,就能準確地記住您說的謎面了?!?/p>
學生該明白的都明白了。我說:“現(xiàn)在開始猜!”
孩子們齊聲說:“大象!”聲音達到了興奮點。
“剛才的活動就是我們今天的習作素材。開始吧!”孩子們在情緒一波三折的變化中,有了認識的攀升,在最后輕松說出謎底的愉快聲中開始了本次的習作。
本次習作,仍然有謎面出現(xiàn),仍然有猜謎活動,但在原來活動的基礎上,更趨向多維。在交上來的習作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內(nèi)容選材各有側重,有的側重介紹活動過程和同學犯規(guī)的童趣,有的側重寫自己的心理活動,有的則以一個旁觀者的冷靜來介紹同學們表現(xiàn),有的提到了“認真聽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學習的‘規(guī)則’,我們同樣要自覺遵守?!庇械穆?lián)系同學的發(fā)言,想到了已學課文《燕子》《珍珠鳥》中的寫法,作者在介紹小動物的時候,都按照一定的順序,還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表達清楚,生動有趣。
在同學們經(jīng)常讀謎、猜謎的經(jīng)驗上,他們對謎面的創(chuàng)編由表象逐步走向規(guī)律性的認識。教師結合種種范例,鼓勵學生創(chuàng)編自己感興趣的字謎、動物謎、日常用品謎等,開展“我編你猜”“你編我猜”的合作學習,學生興趣濃厚,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得到了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猜謎游戲、創(chuàng)編謎語進課堂,用趣味為習作鋪路,用活動點燃習作激情,用學習來的語言素材,拓展發(fā)散習作的星星之火。
“閱讀和寫作是孿生兄弟?!币胫敢龑W生習作,閱讀是少不了的。從一年級下學期起,每天下午課前20分鐘,我在教室里大聲讀適合低年級孩子的兒童文學作品,并倡導家長和孩子開展“親子閱讀”。到了三年級,堅持在學校開展“日有三誦”,早讀讀課文,午讀有班級讀書協(xié)會組織讀中外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夕讀學生優(yōu)秀日記、周記、習作。班級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我愛誦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朗誦會或比賽,還將同學自己的優(yōu)秀習作結集,促進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以讀促寫。雖然孩子們的誦讀水平還有待提高,作文集也不具有多高的文學價值,但這些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定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具有啟蒙意義。劉紹棠先生在《師恩難忘》中,稱他的小學語文老師用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詩人孫友田在《月光啟蒙》中深情講述了他小時候,母親用口傳為他打開了民間文學寶庫,給他送來月夜?jié)庥舻脑娗?,母親啟迪他想象,使他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王國。我想,我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也是一位母親,我將盡我所能地為同學們熱愛經(jīng)典文學引路,讓誦讀與習作同路,越行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