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解劍秋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小學生作文要“對寫話有興趣”,“樂于書面表達”,“能不拘形式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不僅是一種教學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學生說話、寫話、習作都是自內(nèi)而外的表達,最能體現(xiàn)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學生獨特的性格特征和氣質(zhì)特點。在長期的教學中,筆者深感兒童生活中大量的是平凡的小事,兒童有自己生活的世界,有自己的心理,有自己的語言。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應用兒童的語言,寫自己的生活,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而寫之前是否能夠自如得體、恰當準確地借助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感情,能夠借此與他人達成良好的溝通,形成和諧的互動,是寫好作文的一個重要前提。
口語交際訓練一定要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也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
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或多媒體來描繪、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扣動學生心弦,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容易引起他們的說話欲望,激發(fā)他們口語交際的熱情。如在學習口語交際課《售貨員》時,教師就注重把孩子們引領進購物的情景,通過回憶購物情境,在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又如在教學《應該聽誰的》,教師充分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引入童話故事,組織學生進入交流觀后感的口語交際情境,引導他們參與評價的全過程,讓他們在交流各自不同的意見中能夠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
新“課標”實施以來,雖然注重了對交際話題的選擇,使其能努力貼近學生生活,盡量地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但是,由于地域不同,城鄉(xiāng)有別,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經(jīng)驗存在著差異,話題要達到與學生零距離的要求不可能完全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盡量運用手中有限的教育資源,盡最大可能地讓交際的話題與實際情境互相適應,從而貼近生活,讓交際的話題實在,有意義。學習《售貨員》一課時,教師就注重創(chuàng)設一個與學生零距離的交際話題。首先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回憶各自生活中不同的購物情景。接著讓學生扮演售貨員、顧客,再現(xiàn)購物情境,怎么買,怎么賣,交流各自的意見。然后,讓其他學生品評,評選出最佳售貨員和最佳顧客。由于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虛擬性的生活情境,使本來不可能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際活動,成為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它讓每個學生置身于一個個有變化的貼近生活的虛擬情境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表達交流的興趣、動機與欲望,而且安排了學生與特定的對象(顧客與售貨員,小評委們與最佳小顧客、最佳售貨員)交流,使訓練呈現(xiàn)出多樣性,便于讓學生在與不同對象的交往中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
口語交際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交際平臺來實現(xiàn)交際過程的,在這個口語交際平臺中,學生要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實現(xiàn)對話過程。
雖說現(xiàn)在的口語教學更多地強調(diào)了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但由于每個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或多或少地會與需要交流的角色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進而會影響交際的交流與展開。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使用外在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角色的印象。教學《售貨員》這一課,對于顧客的角色學生扮演得最多:幫父母買日常用品、生活用品,給自己或同伴買學習用品。而售貨員的角色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相對就顯得陌生一些。因此,此時教師就在推舉出的售貨員的胸前貼上一塊“售貨員”的標志,讓他明白自己的角色與別的同學的角色是不一樣的,是站在不同層面上的,突出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
又如,另一位教師在教學一年級課文《從現(xiàn)在開始》時,在每個小朋友胸前都貼上不同的小動物標志,讓“小動物們”發(fā)表在不同“大王”領導下生活的不同的感受。這節(jié)課小朋友興致高昂,課堂氣氛熱烈,交流活躍。成功之處在于:首先,貼近了小朋友的現(xiàn)實生活,讓小朋友眼里的小動物們來到了他們的課堂上。其次,增強了小朋友的角色意識:我現(xiàn)在就是小獅子、小梅花鹿、小猴、小雞……我要學著他們說話,發(fā)表他們的意見、見解。因為注重了角色意識,學生的興致高了,積極性強了,對話的興趣得到了空前高漲。
小品、相聲、獨角戲等都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表演形式。以此為抓手,創(chuàng)設一定的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容易激發(fā)他們口語交際的興趣,使他們在表演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如在教學《應該聽誰的》時,教師在引導學生觀看了動畫片《騎驢》后,讓學生組成持不同觀點的幾個小組,各自發(fā)表發(fā)表見解。接著,讓學生演一演《騎驢》這個動畫片中的故事,并且根據(jù)各自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對著扮演爺爺?shù)睦蠋熣f一說自己的觀點。如此一來,《騎驢》中的爺爺由于教師的牽線,來到了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說的興趣提高了,他們都爭搶著要對“爺爺”說說自己的看法,要勸勸“爺爺”以后不要人云亦云。
口語交際是面對面的你來我往的一種信息交流活動,交際雙方既是單向流動的兩端,又是雙向流動的回歸點,兩者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互動性。
口語交際更強調(diào)的是對話的交流。同學之間要想實現(xiàn)交流,必須先聽清楚對方的發(fā)言,吸取聽者對自身的反應。同時,傾聽不僅僅是被動的聽,還要注意用心去聽,聽出人家表達的意思,聽出人家的話外之音。有時,還要進行認真思考。需要時,甚至必須作出積極的應答。如老師在教學《應該聽誰的》,引導學生觀看動畫片《騎驢》時,就對學生布置了一項看聽的任務:仔細地看一看,聽一聽,故事中的人們對“騎驢”有幾種不同的看法。在分小組討論中請大家仔細地聽,待會兒要評一評誰對誰錯,或誰說得最棒,理由最充分。其實,這些都注意做到了引導學生去仔細地聽,認真地聽。
口語交際,聽人說話,不光要聽語音,辨詞義,品情調(diào),不僅僅是“聽”的能力,還必須歷練人格修養(yǎng),拓寬知識視野,具備“沉著自如”應對各種場合的能力。在教學《售貨員》時,教師首先明確知識技能三個要點,有禮貌、態(tài)度大方、說清楚。在技能訓練過程中,選擇兩組同學到臺上示例,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思考中學會購物及與售貨員之間的交流、討價還價等。同時,執(zhí)教老師更深入課堂,如果購買者拿不定主意時,可反過來讓售貨員來推薦,以此來判斷物品的優(yōu)劣。
口語交際中說寫能力互相轉化,只有積極主動認真地聽,才能根據(jù)接收到的信息反饋自己說的內(nèi)容。同時,也只有認真地表達了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想法,才能為自己下一步更好地寫打下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口語交際是一種使用言語和非言語因素的行為。這不僅要注意語詞的得體,還要注意聲調(diào)的高低、強弱,語氣的緩急、輕重。要借助體態(tài)語言,還要注意舉止修養(yǎng),但是這些都是外在的,重要的是關注與兒童的生活世界以及他們的興趣、驚奇感相聯(lián)系,讓口語交際成為一種個體經(jīng)驗、感受的自由表達。
口語交際易于創(chuàng)設民主、活躍的課堂情境,營造熱烈、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語交際能激起習作表達的欲望,較好地達到說與寫互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