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晶 張俊杰 杭州市余杭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骨科 杭州 311100
姚新苗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骨傷科
我院自2007年5月—2011年2月,采取分期治療的方法治療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25例,取得較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本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17~58歲,平均36歲;左側14例,右側11例;開放性損傷按Gustilo分型:ⅢA型9例,ⅢB型14例,ⅢC型2例;骨折部位:脛腓骨上段5例,中段11例,下段9例;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0例,高處墜落傷8例,重物砸傷7例;合并傷:顱腦損傷4例,腹腔出血3例,其它部位骨折6例。
2.1 手術方法 一期手術:均在受傷8h內開始實施手術。行外固定支架加負壓引流技術治療9例,行清創(chuàng)加外固定術治療16例。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充分了解患者的全身狀況,準確評估手術耐受性,糾正休克狀態(tài)。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氣管插管全麻下進行清創(chuàng)手術。嚴格按規(guī)范步驟進行清創(chuàng),用3%雙氧水浸泡并刷洗傷口2~3次,預防厭氧菌感染。根據傷口的情況必要時可適當沿肢體縱軸擴大傷口,以充分暴露傷口深部,剪除已撕裂或挫傷而失活的皮膚。在保留組織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徹底清除挫傷、撕碎和失去活性的筋膜、肌肉和肌腱;肌肉損傷切至切口滲血及鉗夾有收縮為止;切除污染和受挫壓的肌腱時以出現(xiàn)正常組織為標準,盡量保留肌腱以待二期手術。對污染嚴重的骨折端,可以鑿除或咬除骨皮質0.5cm,用刮匙刮除污染的骨松質時需深達1cm,注意去除無組織聯(lián)系或者失去活性的小骨片,盡量保留與周圍組織尚有聯(lián)系的小骨片,以減少骨缺損程度。清創(chuàng)完畢后再用生理鹽水、聚維酮碘及3%雙氧水溶液反復沖洗傷口。充分止血,在無張力情況下能直接縫合皮膚予以一起關閉傷口,然后進行外固定架固定。如創(chuàng)口處皮膚存在缺損,且骨、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有外露,難以行一期直接縫合的,清創(chuàng)徹底后先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再裁剪與創(chuàng)面大小形狀相似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武漢VSD),將其覆蓋創(chuàng)面,縫合數針固定。用酒精紗布清潔創(chuàng)面周圍再脫脂,再用干紗布擦干后用生物透性薄膜封閉創(chuàng)面,覆蓋范圍應超出創(chuàng)口邊界5 cm以上,接負壓和引流裝置。
二期手術:未使用負壓引流技術治療的患者在清創(chuàng)外固定術后1周或者傷口拆線后1周左右進行內固定手術。使用負壓引流技術治療的患者在創(chuàng)面閉合傷口拆線后一周左右進行。改內固定手術時間為一期清創(chuàng)外固定手術后8~45天,平均19天。本組25例全部應用鎖定加壓鋼板進行微創(chuàng)手術,根據骨折斷端附近的軟組織情況決定鋼板放置于脛骨內側或外側。以骨折斷端為中心,作6~8cm切口,盡量減少剝離骨膜,予以復位,透視證實脛骨復位良好、力線恢復后,潛行置入鎖定加壓鋼板,導向器引導下鉆孔并擰入鎖定螺絲釘。骨質缺損者,行自體髂骨于骨折端缺損部位植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逐層縫合,關閉切口。
2.2 術后處理 術后抗生素常規(guī)使用5~7天預防感染,清創(chuàng)外固定患者予以常規(guī)釘道護理,傷口及時換藥處理,根據術后X線片的情況可酌情調整外固定架。對使用負壓引流技術治療的患者回病房后吸引管連接中心負壓,壓力維持在0.5~0.8 mPa,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并注意引流量的大小。根據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生長情況可選擇直接縫合、創(chuàng)面植皮或皮瓣轉移手術。若皮膚發(fā)生部分壞死需再次行清創(chuàng)加負壓引流技術處理。
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加負壓引流技術治療9例中,6例經1次負壓引流技術治療后采用直接縫合法創(chuàng)面愈合;有3例經2次或2次以上負壓引流技術治療后采用植皮法創(chuàng)面愈合。一期行清創(chuàng)加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16例中,經過及時換藥處理,傷口愈合12例,經過二次清創(chuàng)后創(chuàng)面愈合4例。25例中除1例存在嚴重血管損傷者行截肢術外,24例經過8~24個月,平均13個月隨訪,均達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時間6~14個月,平均8個月。參照Johner-Wruhs評分標準[1]:優(yōu)12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優(yōu)良率達88%。
4.1 高能量損傷軟組織床保護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以及汽車的普及,高能量損傷致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病例日趨增多。在處理此類骨折時,若不注重保護軟組織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容易導致截肢等嚴重后果。目前骨科界所推崇的BO理論基本內涵就是在骨折復位固定過程中,重視骨的生物學特性,最大程度地保護骨折局部的血供,而不騷擾骨的生理環(huán)境,使骨折的愈合速度更快,防止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其核心宗旨是保護骨的血供。上世紀90年代,國外學者提出的損傷控制理論,主張損傷早期手術需盡量簡化,避免實施復雜手術所造成的二次打擊以及惡性循環(huán),避免出現(xiàn)致死三聯(lián)征,帶來了治療結局的改善。近年來該理論逐步在骨科領域得到推廣,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一般都屬于高能量損傷,按照損傷控制理論,早期的治療原則是挽救生命,減少再損傷和二次打擊。本組病例均在損傷控制理論和BO理論核心指導下進行治療,早期手術及時謹慎關閉創(chuàng)面,外固定架簡單有效的固定,最大程度地保護骨折局部的血供,盡可能少破壞骨折附近軟組織,給軟組織修復和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條件,加快骨折愈合,減少截肢和無功能肢體的發(fā)生。
4.2 分期治療的必要性 開放性骨折是骨外固定架的使用指征之一,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一期采用鋼板內固定,因要部分剝離骨膜和附近軟組織,造成軟組織再次損傷,容易導致感染、骨折延遲愈合、骨不連甚至截肢的發(fā)生,不符合BO理論的觀點。由于脛骨具有軟組織覆蓋少、局部血運差等解剖特點,加之外固定架有兼顧創(chuàng)口及骨折兩方面的優(yōu)點,外固定支架便成為許多學者治療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首選[2],但因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屬于高能量損傷,軟組織床嚴重損傷,貿然行內固定手術容易發(fā)生感染甚至截肢等嚴重后果,而使用外固定架固定后,部分患者創(chuàng)面仍然難以一期閉合,需要對軟組織進行管理。骨折愈合和軟組織的恢復可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外固定架固定雖然給軟組織管理提供便利,但可產生應力遮擋,單獨長期使用外固定架,骨折不愈合率較高,待軟組織條件許可后,二期改外固定為堅強內固定,有利于促進關節(jié)功能鍛煉和骨折愈合,減少了骨折不愈合的幾率。我們采用分期治療,早期治療宗旨是修復軟組織,后期宗旨是骨折內固定,目標是達到骨折端力學及生物學環(huán)境的雙重優(yōu)化[3]。
4.3 關于改內固定手術時機的選擇 本組改內固定手術的時機選擇清創(chuàng)外固定術后1周或者傷口拆線后1周左右進行。未使用負壓引流技術治療的患者,一期清創(chuàng)術后1周左右,傷口無紅腫無滲出,查血沉和C反應蛋白均在正常范圍內,可早期行內固定手術;使用負壓引流技術治療的患者,傷口拆線或者創(chuàng)面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同時更換小腿石膏,1周后復查血沉和C反應蛋白若在正常范圍內,則進行切復鋼板內固定手術。
通過對本組25例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的分期治療,我們體會,分期治療是GustiloⅢ型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案,早期應用外固定支架,可使骨折端初步穩(wěn)定,減少疼痛,有利于軟組織的修復。但早期手術的原則是簡單有效,安全關閉窗口,避免對軟組織床造成再次損傷;二期微創(chuàng)原則下對骨折進行堅強內固定,能加速骨折的愈合,減少骨不連的發(fā)生,便于護理和功能鍛煉,能顯著提高患肢的功能。
[1]Johner R,Wruhs O.Classification of tibia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internal fixation[J].Clin Orthop,1983,(178):7-25.
[2]王 弘.外固定器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Ⅲ度開放性脛腓骨骨折[J].海南醫(yī)學,2008,19(6):37-38.
[3]龔偉華,朱振安,孫月華.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分期治療[J].國外醫(yī)學骨科學分冊,2004,25(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