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國“嫦娥三號”將首次開展著陸器和月球車的聯(lián)合探測。下一步的深空探測主要是開展月球、火星、金星、小行星、木衛(wèi)及太陽太陽系空間的探測活動,其中最主要的是開展月球和火星探測。
人類開展火星探測,一是希望證實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二是對火星本體進行研究,從磁層、大氣層、火星環(huán)境、地形地貌、地質(zhì)構造、化學成分、礦物組成、內(nèi)部結構和演化歷史等方面與地球進行對比研究,探討行星與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
在各國開展的火星探測任務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美國開展的一系列火星探測計劃。歐陽自遠介紹說,“好奇”號是人類有史以來設備最齊全的火星探測器,“火星是人類對太陽系探測的重點,美國對火星的探測活動系統(tǒng)而有步驟,且目標十分明確,值得其他國家借鑒和學習”。
目前,我國也在計劃對火星等開展探測?!?011 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明確指出,我國將開展深空探測活動,以火星探測為深入點,統(tǒng)籌開展大行星、小行星、金星、木星等系統(tǒng)的探測。
歐陽自遠建議,我國開展深空探測,首先要提出比較長遠的、富有前瞻性和創(chuàng)新意義的科學問題;其次,要具有大視域,選擇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突破;三是綜合考慮國家深空探測的技術能力及技術水平,將科學目標與其緊密結合,同時推動我國相關技術能力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要明確每一次深空探測的科學目標,既有創(chuàng)新性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堅持科學發(fā)展?!睔W陽自遠表示。
(摘自2012-11-29《中國科學報》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