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東營職業(yè)學院 山東 東營 257091)
改進會議報道,是當前我國新聞界所著力進行的一項重要新聞改革舉措。這一新聞改革的實質,就是按照我們黨大力倡導的新聞宣傳“三貼近”要求,努力改變近年來愈來愈嚴重的會議報道程式化、非新聞化傾向,使新聞工作更好地遵循新聞規(guī)律,會議新聞更具新聞性。會議新聞是校報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影響校報新聞可讀性的一根軟肋。努力改進校報的會議新聞報道,是提高校報新聞的貼近性、時效性和可讀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改進校報工作的當務之急。會議新聞,顧名思義是會議產生的新聞。在這里,新聞價值的大小是衡量審視會議新聞的報道價值的唯一尺度。因而,作為改進會議報道的措施,從“量”上精簡壓縮會議報道,把那些沒有多少實際內容的“會八股”堅決摒除在報紙版面之外,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在于準確把握會議新聞的新聞價值,,從會議中挖掘提煉出來有價值的新聞,提升會議報道的“質”。本文對如何把握會議報道的新聞價值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對事關全局的重要會議,要從會議的中心議題中尋找新聞,從會議解決的主要問題、形成的重要思路、做出的重大決策中把握新聞價值。會議有新聞,這是客觀存在的。重要會議本身就是重大新聞事件。其重要就是重要在會議的內容都是關乎一個地區(qū)或一個單位建設改革、生存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會議的主題,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戰(zhàn)略性、政策性和方向性。我們在安排這類會議的新聞報道時,要準確把握會議的主旨,突出會議的主要內容,重點報道會議的主要成果。如會議總結的主要經(jīng)驗,提出的發(fā)展戰(zhàn)略,出臺的重大措施,產生的重要結果。要突出會議的出彩之處,而不要把新聞淹沒在會議的形式之中,就會議寫會議。不以出席會議的領導人的職位大小來取舍內容,安排版面,決定文章長短。不把領導在會議中的一些程序性活動作為重要報道。更不能把哪一級領導出席作為判斷報道價值的標準,甚至在標題中列出一大串出席會議的領導人的名字加以渲染。而要以會議的實際意義和新聞價值作為判斷的唯一標準。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在進行會議報到時,可加入圖表、文字資料和有關背景材料,融合一些現(xiàn)場花絮,以豐富報道內容,加大信息含量,使會議新聞更有直觀性和現(xiàn)場感。但要始終注意把握好會議主題,切不可舍本逐末,撇開會議中心的內容,去熱衷于追逐什么花邊新聞。
二、對領導的講話要分輕重虛實,從講話的實質內容和鮮活 思想中提煉有價值的新聞。按照慣例,一個會議總要有領導人講話,甚至有的會議主要議程就是一個領導人的報告。應該說,通 常情況下領導的講話都有一定的實質內容和鮮活思想。領導通過這些講話或闡釋發(fā)展思路推出改革方略,或傳達重要精神提出工作要求,或進行工作部署和思想發(fā)動。這些講話對于統(tǒng)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導工作,推動事業(yè)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也不能否認,領導也不乏有應景式、表態(tài)式的講話,這些講話并無多少實質內容和實際意義。有時候,即使是一篇頗有內容的講話,由于種種原因,也往往難免會穿靴帶帽,面面俱到,夾雜一 些套話、空話在內。這就需要我們在報道領導講話時,認真區(qū)別 其內容的輕重虛實,擇其要者予以報道。要著重報道那些思想性、指導性、啟示性、決策性強,有新意的講話內容,對那些應 景式、表態(tài)式的套話和空話,則盡量不要見報。否則,不加區(qū)別地認為凡是領導的活動“無事不新聞”,凡是領導的講話“無話不重要”,只要是領導講話就必須見報,版面上、消息中大段大段引用并無多少實際內容和新意的領導講話,甚至全文照登,則會適得其反,既損害報紙聲譽,又損害領導形象,惹讀者厭煩。
三、跳出會議,從會議傳遞的信息中,發(fā)現(xiàn)新聞線索,延伸出新聞。任何一個會議的過程中,都可能匯集一些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如本地區(qū)、本單位將要出臺的一些改革舉措,將要采取的新的工作措施,將要建設的新項目,正在醞釀的建設發(fā)展的新思路,群眾的新創(chuàng)舉,某方面工作的新進展,以及發(fā)生在基層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群眾的思想動態(tài)、呼聲建議等。這些信息可能不是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但因為它們與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是當前領導正在思考和群眾比較關心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因而會在與會者的討論交流中或領導的吹風中,不同程度地現(xiàn)露出來。記者在把握好會議主旨的前提下還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將這些信息捕捉到,找到領導思考和群眾關心的結合點,從中發(fā)掘提煉出豐富鮮活的新聞資源。如新華社2003年1月17日播發(fā)的報道全國新聞出版局長會議的消息記者的報道視角并沒有放在會議本身,而是跳出了會議,從會議傳遞的信息中提煉出了具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新聞出版總署將下放審批權限,年內推出20多項新政策和新措施,在一大批大中城市向外資企業(yè)開放書報零售市場,消息刊出后,起業(yè)界及社會的廣泛關注。
四、走出會場,關注會后,關注基層,深入群眾,從基層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實踐中發(fā)掘豐富鮮活的新聞資源。任何一個會議真正意義都不在會議本身,而在于這個會議產生的成果及其對事業(yè)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因而,對會后的貫徹情況進行連續(xù)深入的后續(xù)報道,應是會議報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目前我們的會議報道往往出現(xiàn)“兩多兩少”的現(xiàn)象。即會上領導思路多,會后具 體實踐少;會議工作部署多,基層貫徹情況少。往往是一個會議 在熱熱鬧鬧地召開期間,報紙也有聲有色地跟進報道。會議開過后,報紙便也無聲無息無下文了。對會議的反響如何,會議部署的工作貫徹落實情況如何,不再做連續(xù)深人地后續(xù)報道。這是很不應該的。會議結束,會議的新聞報道遠遠沒有結束。我們要在會后深人基層,密切關注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情況,關注各個層面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在深人報道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的各種實踐活動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情況和新問題,才能不斷獲得豐富多彩的新聞資源。
改進會議報道是一項嚴肅細致的工作,也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我們之所以要改進會議報道,并不是因為會議報道不重要,更不是會議不重要,而是因為新聞媒體對會議報道的觀念和 方式存在問題。我們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就會議報會議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按照黨對新聞工作的要求,準確地把握每一個會議的新聞價值,制定科學的報道方案,精心選題,精心組織報道。采寫出有價值的會議新聞,使會議報道成為報紙的一個可讀、耐讀的新聞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