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琨
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里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6歲以下兒童占86.5%。這支規(guī)模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斷裂或缺位,生活上缺乏關照,精神上缺少關懷,學習上缺乏管理。加之留守兒童處于身心發(fā)展的轉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的自我約束和引導,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和影響,很多留守兒童由于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據統(tǒng)計,2010年以來,某縣檢察院審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達24件30人,其中屬留守兒童22人,占未成年人犯的73%。涉案罪名80%為盜竊、搶劫(奪)等侵財案件,其余為故意傷害、毀壞財物、強奸等危害社會治安犯罪案件。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的存在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的成長,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留守兒童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十分復雜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留守兒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很不成熟,是非觀念模糊。他們在心理上最容易表現出下面兩個特征:一是重感情、易沖動、虛榮心強。喜歡在異性面前炫耀、擺闊。為了證明自己的男子汗氣魄,或者要取得異性的好感,義氣用事,為朋友兩肋插刀,打架斗毆,花錢如流水,很容易發(fā)展成為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盜竊、搶劫等犯罪。二是爭強好勝和尋求刺激。爭強好勝心理是頭腦簡單,分辯是非能力差,稍被唆使便容易上當,被壞人利用,其犯罪動機盲目、模糊,只為顯示自己,證明自己,不考慮后果如何。
當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習氣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也是引發(fā)留守兒童犯罪的重要原因。學校周邊的各種網吧、游戲廳、KTV娛樂城等,部分業(yè)主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吸引留守兒童,以致他們開始逃學、曠課,發(fā)展到沉迷網吧、游戲廳,再到沾染打架、賭博、酗酒等不良習氣,一旦受到社會上小群體的唆使和拉攏,便很容易做出結伙打架、盜竊勒索等違法犯罪。
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均在外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親友在照看留守兒童時往往采取寵溺、打罵等錯誤方式,溺愛會造成留守兒童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忽視甚至不顧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很容易行為失控;打罵則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情緒,容易受到社會不良習氣的感染和壞人的引誘,走上歧路。且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缺乏與孩子溝通,即使打電話,也只是問問孩子的學習成績,也無法真實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況。
在學校教育方面,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方面,現階段學校普遍存在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應試觀念強等弊端,導致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關心不夠。而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偏差,性格內向,學校對這一群體并不重視。處理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不能耐心細致地深入挖掘留守兒童的思想根源,往往采取簡單的批評教育。致使留守兒童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而心灰意冷、自暴自棄,產生厭學情緒而出現逃學、輟學等現象。另一方面,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出外務工,家長與學校的溝通較少,導致老師和監(jiān)護人不能及時掌握孩子的不良心理動向和行為習慣,而一旦出現問題,學校又缺少必要的心理疏導措施和方法,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所以,常常在管教無效后,干脆放任不管,聽之任之,甚至推向社會。
重視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懷是預防留守兒童犯罪的有效手段。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加強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懷對留守兒童具有重要作用。廣大父母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子女中所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應盡可能把孩子帶在身邊,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使孩子得以健康的成長。如果雙方都外出打工,不能完全不管孩子,應經常以電話或書信方式與孩子保持聯系,與子女在家的監(jiān)護人和老師經常溝通,在關心子女身體健康與學習的同時,多了解子女的思想狀況,不要只關注學習成績的好壞以及在家有沒聽話、在學校有沒挨批評等方面的情況。
建立留守孩子檔案、聯系卡制度,記錄留守兒童情況、監(jiān)護人聯系方式、代理監(jiān)護人聯系方式等。在建檔過程中,應及時補充、變更檔案。經常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通報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讓家長和教師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對有劣跡和不良行為的留守兒童及時幫教,及時與家長、監(jiān)護人聯系,促使他們自覺改正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對“問題”留守兒童更要關心愛護,多與他們談心交流,了解他們所想所思,及時發(fā)現他們的心理偏差并進行糾正,不能讓留守兒童流入社會成為“街角青少年”。另外有條件的學??梢詫⒘羰貎和M行在校寄宿,統(tǒng)一由學校派輔導老師進行生活管理,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的關懷。
優(yōu)化社會大環(huán)境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基礎。一方面,要加強校園周邊環(huán)境整治。加強對音像、出版物經營和網吧的監(jiān)管,取締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電子游戲經營場所和“黑網吧”。并且在學校附近設治安值勤室或報警點,加強校園周邊的巡邏,發(fā)放警民聯系卡,方便學生報警求助,進一步優(yōu)化留守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另一方面,加強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提高社會成員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度,使他們感到社會的溫暖,減少犯罪。
公、檢、法、司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羈押、預審、起訴、審判、辯護、管教的工作體系。一方面,依法嚴厲打擊涉及侵犯學校、學生的案件和教唆、脅迫、引誘農村留守兒童的違法犯罪活動。另一面,要加強和家庭、學校、社會各界的聯系與合作,側重于教育,著眼于感化,立足于挽救,特別是在案件審理中,最大限度地體現對農村留守兒童違法犯罪的司法保護。同時,司法機關要對判處刑罰的留守兒童采取專人幫教,定期考察,會同留守兒童所在學?;虼?居)委會、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幫教,并對后進留守兒童、輕微違法犯罪的留守兒童做好教育和挽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