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馨瑩
我國詞典編纂歷史悠久,《爾雅》是我國第一部漢語詞典,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20世紀50年代,《論語譯注·附論語詞典》(楊伯峻)開創(chuàng)了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的先河。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漢語史專書詞典逐步受到了學界的關(guān)注和重視,漢語史專書詞典的編纂工作也在發(fā)展探索中前進。
向熹先生在《專書詞典與訓詁》文章中,將現(xiàn)有專書詞典大致分為三種類型:選釋型、綜合型、全釋型。他談到:“選釋型,不是收集并解釋專書中出現(xiàn)的所有的詞,而是有選擇地解釋其中一些比較難的詞語。如胡竹安先生的《水滸詞典》;綜合型,指這類專書詞典除了解釋專書中的主要詞語(不是一切),還收錄與之有關(guān)的知識、要籍、研究學者等內(nèi)容。如張善文先生的《周易辭典》;全釋型,指的是這類專書詞典收錄并解釋專書中所有的詞和詞義?!对娊?jīng)詞典》《世說新語詞典》屬于這一類”。選釋型和全釋型漢語史專書詞典針對專書語詞進行編纂,綜合型漢語史專書詞典則情況復雜,本文試圖討論針對專書語詞進行編纂的漢語史專書詞典,涉及選釋型、全釋型兩大類漢語史專書詞典共54部,綜合型詞典不在本文研究范圍內(nèi)。
如前所述,現(xiàn)有54部漢語史專書詞典,所涉專書覆蓋上古時期、中古時期以及近代,專書類型涉及傳統(tǒng)典籍、史書、小說以及佛經(jīng)文獻等。漢語史專書詞典的編纂已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填補了漢語史專書詞典研究的大量空白區(qū)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文章試圖從以下三個方面淺論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成就。
從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時代和編纂數(shù)量分析,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除七十年代以外),每個年代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并呈現(xiàn)出遞增趨勢。
從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漢語研究的深入以及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越來越受到普通讀者以及研究型讀者的關(guān)注,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每個時期的編纂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
到目前為止,共有3套成系列的漢語史專書詞典出版,即是“十三經(jīng)辭典”、“二十五史”辭典系列以及“先秦要籍詞典(從書)”。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的系統(tǒng)性也開始受到編者的關(guān)注和重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并將這種系統(tǒng)性運用于漢語史專書詞典的編纂,這也是漢語專書辭典編纂取得的又一成就。
從漢語史專書詞典所涉詞匯分析,漢語史專書詞典收詞全面、數(shù)量大、收詞類型豐富,是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取得的另一成就。共有24部全釋型漢語史專書詞典,涉及漢語專書全部詞匯,同時,29部選釋型漢語史專書詞典也收詞豐富,不同程度涉及各類詞匯。如胡竹安(1989)《水滸詞典》涉及“一般詞語、俗語、俗諺和歇后語”,其詞目列舉如下:
有首尾、有的、死命、好看錢、好事、過府沖州、眼飽肚中饑、一不做,二不休
同時,他也收集了其他類型詞目,例如:
1.兩個語素雖未凝固成詞,但已構(gòu)成雙音結(jié)構(gòu)者,如:歇臥、推補等;
2.雙音詞中間插入其他成分者,如:大請大受、打什么鳥緊等;
3.助詞附于實詞之后,已成習慣用法者,如:坐地、特地、可憐見等;
以上只是列舉說明了一些收詞類型,其他收詞方式由于篇幅原因沒有一一列舉,但他們都有一個原則,即是可以看作“固定搭配”的特殊“詞目”。
金瓶梅相關(guān)詞典如李申(1992)《金瓶梅方言俗語匯釋》、白維國(2000)《金瓶梅詞典》,則明確說明收詞涉及“方言語詞”、“俗語”以及“口語語詞”,“詞條”如下:
鬼胡由: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當;鬼花活。
放倒身:不加遮掩地;明白地。
劉乃和(2001)《晉書辭典》 則收錄:“人名、國名、朝代、民族、年代、著作、典章、制度、職官、名物、天文、歷算、科技、醫(yī)藥、動物、植物、音樂、成語典故、歷史事件等名詞術(shù)語以及疑難語詞。”如:
【服冕之數(shù)】關(guān)于戴冕之禮制。《禮志下》:“《周禮》雖有服冕之數(shù),而無天子冠文?!?/p>
【洪飚】強勁的風暴?!对陚鳌罚骸盎鸬录任?,運纏大鍋,洪飚扇海,二溟揚波?!?/p>
王延棟(2001)《戰(zhàn)國策詞典》還“間或收錄一些詞組和固定格式”,如:
【填溝壑】(1次)填尸于溝壑。指死。用作婉辭。“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讬之。”
【有所……(者)】(21次)表示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事、物、處所。“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p>
1993年,是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發(fā)展值得紀念的一年。在這一年,張雙棣先生等編纂的《呂氏春秋詞典》出版問世,這標志著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模式出現(xiàn)新突破。現(xiàn)以《呂氏春秋詞典》為例,闡述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在“語法”和“詞匯”研究相結(jié)合的新成就。
“為了全面地、準確地反映《呂氏春秋》詞匯的面貌,我們采用了詞義描寫與用法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式。即不僅對《呂氏春秋》全部單音詞、復音詞的詞義作出歸納概括,而且考察每個詞的用法,考察詞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的地位,詞的結(jié)合能力,詞義與語法功能的關(guān)系等,并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每個詞的用法作全面的,較為詳盡的平面描寫。這在專書詞典編寫上是一種新的嘗試?!钡侥壳盀橹梗矁H有《呂氏春秋詞典》采用這種“語法”研究和“詞匯”研究相結(jié)合的方式,編纂漢語史專書詞典詞條。這種漢語史專書詞典詞條編纂模式,不僅考察了詞的意義、結(jié)合能力,它還能反映出詞在具體專書中的真實使用面貌,每種用法都詳盡地展現(xiàn)在用戶面前,避免了編者抽象概括詞義的主觀性,更科學地為普通用戶服務(wù),更全面地為漢語研究提供更為詳盡的共時描寫資料。如詞條“具”:
具 (25)jù 其遇切 群 遇韻
[動](18)【一】準備,置備(13)。
1作述語,帶體詞性賓語(10)。《孟秋》:“命有司修法制,繕囹圄,~桎梏?!薄顿F當》:“故賢主之時見文藝之人也,非特~之而已也?!?/p>
2作中心語,受狀語修飾(1)?!都敬骸罚骸澳烁嬷蹅洹谔熳友?。”
3作賓語(1)?!洞髽贰罚骸俺蓸酚小?,必節(jié)嗜欲?!?/p>
4構(gòu)成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1)?!吨偾铩罚骸澳嗣痉喴律??!?/p>
【二】具備、完備(5)。
1作謂語(1)。《本味》:“天子成則至味~?!?/p>
2作述語,帶體詞性賓語(1)。《本味》:“君之國小,不足以~之?!?/p>
3作助動詞賓語(2)?!侗疚丁罚骸盀樘熳尤缓罂伞?。”又:“非先為天子,不可得而~?!?/p>
(活)用如名詞,完備的情況(1)。
構(gòu)成聯(lián)合結(jié)構(gòu)(1)?!吨偾铩罚骸澳嗣鬃Q残袪奚?,視全~,案芻豢。”
[名](7)【三】器具(7)。
1作賓語(1)?!毒邆洹罚骸胺蛄⒐γ嘤小??!?/p>
2作中心語,受定語修飾(6)?!豆?jié)喪》:“諸養(yǎng)生之~,無不從者,”《聽言》:“某國饑,其城郭庳,其守~寡,可襲而篡之?!?/p>
其次,描寫分析“復音詞”是《呂氏春秋詞典》的又一創(chuàng)新,也是漢語史專書詞典詞條編纂模式的又一成就。詞典先分析“復音詞”的結(jié)構(gòu),采用“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等述語,然后再分別“詞性”,解釋詞義,分析其在最小結(jié)構(gòu)中的句法成分。如“主人”詞條:
主人(6)偏正式
[名](6)主人(6)。
1作主語(3)。《音初》:“孔甲迷惑,人于民室。~~方乳。”
2作賓語(1)?!斗致殹罚骸敖裾倏驼撸坪?,歌舞鼓瑟吹竽,明日不拜樂己者而拜~~?!?/p>
3作定語,借助“之”(2)?!侗丶骸罚骸拔粽呱街兄疽圆徊牡媒K天年,~~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以處?”
就以上詞條而言,這種編纂詞條的方式為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提供了新思路,它不僅告訴讀者“詞語”的意義,還詳盡地分析了在這個意義下,它所有的用法以及使用情況,為漢語史提供了更為詳盡的單音詞、復音詞使用情況,彌補了大量復音詞使用情況的空白,突出了“語法”研究和“詞匯”研究相結(jié)合的新成就,也增強了漢語史專書詞典對漢語史研究的重大價值。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漢語史專書詞典已編纂選釋型和全釋型共54部,從所涉專書時代分析,涉及上古、中古以及近代三個時期,從所涉專書類型分析,涉及傳統(tǒng)典籍、史書以及佛教文獻等。同時,隨著研究的深入,不管是從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的質(zhì)量、編纂的模式還是編纂的方法,漢語史專書詞典的編纂也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從目前已有研究現(xiàn)狀分析,漢語史專書詞典的編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存在釋義有誤、立目不當?shù)?,筆者將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漢語史專書詞典存在的問題,更好地為漢語史專書詞典編纂服務(wù)、為漢語研究服務(wù)。
[1]黃建華.詞典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2]李爾鋼.現(xiàn)代辭典學導論[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3]章宜華,雍和明.當代詞典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
[4]宛志文.試論專書詞典的編纂[J].辭書研究,1986.
[5]戴木金.專人專書辭典的釋義及其他[J].辭書研究,1987.
[6]陳海倫.論專書詞典編纂的若干問題[J].辭書研究,1995.
[7]伍宗文.一部獨具特色的專書詞典—評《呂氏春秋詞典》[J].辭書研究,1998.
[8]向熹.專書詞典與訓詁[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