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王俊法
(曲阜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山東曲阜 273165)
古代射禮與傳統(tǒng)武德功能之比較
王剛 王俊法
(曲阜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山東曲阜 273165)
古代射禮和傳統(tǒng)武德在其各自的歷史發(fā)展之中皆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皆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二者具有文化同源性。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歷史實證方法、邏輯評價方法等,運用歷史學、文化學、體育學等理論,以古代射禮和傳統(tǒng)武德為研究對象,從軍事功能、德育教化功能、社會功能三個方面進行了比較研究,將有助于我們對二者的功能有一個全面和清晰的認識。
古代射禮 傳統(tǒng)武德 軍事功能
射禮是我國古代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古代通過習射比武來選拔賢士等的典禮儀式。《禮記·射義》:“天子以射選諸侯?!盵1]到了周代,統(tǒng)治階級為了建立鞏固的國防,在貴族內(nèi)部大規(guī)模地提倡射藝,后以“禮射”的形式將其固定下來,不斷豐富發(fā)展逐漸演變成一種禮儀,也就是射禮。古代射禮有大射、賓射、燕射和鄉(xiāng)射四種。射禮儀式的主要內(nèi)容是“三番射”。第一番射參加的人員是鄉(xiāng)學中的弟子,先由司射進行誘射以作示范,此番射的主要目的是教和練。第二番射是正式的比賽,參加的人員除三耦之外,還有主人、賓、大夫和眾賓,此番射要根據(jù)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第三番射的參加人員與基本節(jié)目,都和第二番射相同,但射箭時要用音樂來伴奏,射者必須按照音樂的節(jié)奏來行動和發(fā)射。
“武德”是武術(shù)倫理規(guī)范與習武者道德行為準則的總和。最早出現(xiàn)武德的概念是在《左傳·宣公十二年》中說:“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功定、民安、和眾、豐財”。[2]還有“武”與“德”二字連在一起的,始見于《國語》:“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為正卿,有溫德以成其名譽?!边@里所說的“武德”多用于軍隊,它更多地是對諸侯用兵道德的要求和規(guī)范,但對后來的習武論德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儒家思想對武德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君子和而不流, 中之而不倚”,“為學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恥近乎勇”都是儒家對一個人德行的要求,因而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傳統(tǒng)武德的主要內(nèi)容, 則表現(xiàn)為“仁”、“義”、“禮”、“智”、“信”、“勇”等方面。
禮射源于狩獵,西周的奴隸主階級經(jīng)常帶領(lǐng)大隊人馬進行狩獵,其目的是為了練兵,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對戰(zhàn)爭的一種模擬演練,以提高國家的軍事實力。西周時期弓箭是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周禮·夏官·司弓矢》曰:“凡矢,枉矢、絮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zhàn)。殺矢、猴矢用諸近射、田獵。蹭矢、莞矢用諸弋射。恒矢、痹矢用諸散射?!盵3]可見弓箭在古代軍事作戰(zhàn)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武器,弓箭手也是古代車戰(zhàn)的基本組合。除此之外,射也是西周學校的軍事訓練課。周王十分重視射箭訓練,親自任命培養(yǎng)貴族子弟射箭技藝的教官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嚴格的考驗。而考驗比射的場所又選在辟雍大池,這種難度更高、實戰(zhàn)性更強的水射,也更能達到軍事訓練的目的。[4]而在學校進行的“射禮”,以進行軍事訓練和選拔軍事人才為目的,它既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內(nèi)容又是一個手段,服務于教育目標,由此可以看出禮射的軍事功能。
武德是與戰(zhàn)爭相伴而生的?!秾O臏兵法》中就將武德的作用概括為:鞏固內(nèi)部團結(jié)統(tǒng)一的“粘合劑”,即“德行者,兵之厚積也”;克敵制勝的強大手段,是謂“德者,兵之手也。”軍隊武德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團結(jié)的使命意識和尚武精神。在戰(zhàn)爭年代,軍隊武德牽動并震撼著整個民族的心理、情感和意志,武德強有力的激發(fā)起國民對國家生死存亡的歷史責任感, 以及不惜犧牲生命來抵抗外敵入侵的英勇斗爭的大無畏精神。即使在智力角逐、科技較量、武器裝備竟賽的未來戰(zhàn)爭中,仍然不能減弱武德在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5]在和平時期, 軍隊武德被賦予新的內(nèi)涵,軍隊通過集體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 對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shè)和社會發(fā)展作出貢獻, 特別是在搶險救災中直接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chǎn)作出突出貢獻, 通過諸如此類積極的社會政治影響, 激發(fā)起國民的愛軍尚武精神。
周代統(tǒng)治者借射禮實行德育教化,塑造君子人格,展現(xiàn)道德風范,使射禮呈現(xiàn)出濃重的儀式色彩和倫理化氣氛??鬃诱且庾R到了射禮的這種道德教化功能,于是將自己的教育思想融入其中,使射禮成為孔門六藝之一。《禮記·射義》就記載了孔子和弟子在矍相之地的園圃中舉行射禮時“觀者如堵墻”,孔子對參賽人提出“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后者不入”的條件。明確了參加射禮的道德要求。在禮射過程中,如“發(fā)而不中”時,要“反求諸己”,不要怨天尤人。從禮射開始到結(jié)束,要求選手“進退周還必中禮”??鬃舆€提倡“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參加禮射活動要以修身進德為本,君子沒有什么可爭的事情,必爭的是射箭!射箭比賽的時候也是互相三揖三讓,然后上堂去射箭;比賽結(jié)束后,堂下是朋友,一起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禮射的過程就是陶冶情操、反躬自省的過程。這對于形成正直的道德風氣、構(gòu)建和諧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武德是從事武術(shù)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和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zhì)?!白詮姴幌ⅲ竦螺d物”的傳統(tǒng)武德有助于習武者形成勇往直前、不畏挫折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zhì)。武德作為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具有良好的教育價值,能夠強化社會責任感,使人學會自重、自信、自尊和自愛。為了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各個門派均制定了若干條律,要求門徒嚴格遵守。以少林門派為例,它就有“練功十忌”:“一忌荒惰,二忌矜夸,三忌躁急,四忌太過,五忌酒色,六忌狂妄,七忌訟棍,八忌假正,九忌輕師,十忌欺小?!狈彩浅旨计廴松踔翞榉亲鞔踔鳎淞质遣蝗菰S他們存在的,輕則加以責備,重則逐出師門,更重則予以嚴懲。在現(xiàn)代,我們所提倡的武德,要賦予其新的時代內(nèi)涵,繼承發(fā)展傳統(tǒng)武德的精華,培養(yǎng)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經(jīng)過儒家整理和詮釋的禮射禮儀蘊含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如《射義》開篇就說:“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xiāng)飲酒禮。故燕禮者,所以明臣之義也;鄉(xiāng)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边@體現(xiàn)了射禮在古代的社會功能,就是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為人處世必須要按照符合自己身份的禮儀去做,達到明“君臣之義”和“長幼之序”的目的,進而強化封建等級意識,促進社會的政治穩(wěn)定。除此之外,射禮還可以營造和諧的氛圍。鄉(xiāng)射禮的三番射安排在了鄉(xiāng)飲酒禮的中段進行, 大射禮的三番射則安排在燕禮的中段進行, 如《禮記.射義》云:“古者諸侯之射也, 必先行燕禮; 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xiāng)飲酒之禮?!痹谡妹骶贾x和長幼之序的氛圍中進行競射, 競射者因相互爭勝所產(chǎn)生的暴戾之氣自然就減少了許多。另外,射禮中的揖禮和拜禮表現(xiàn)出了謙恭禮讓的精神,這對于我們今天構(gòu)建和諧社會有一定的啟發(fā)借鑒意義。
和諧社會離不開道德的支撐, 武德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武德以身心和諧,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傳統(tǒng)武德講究精忠報國和見義勇為,強調(diào)民族責任感,提倡能“安天下之民”的大勇。大義當前,應該伸張正義,勇?lián)厝?,赴湯蹈火,即使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這也是武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是習武者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zhì)。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里,如岳飛、鄭成功、霍元甲、黃飛鴻等耳熟能詳?shù)挠⑿廴宋?,在民族危難,國家危亡之時挺身而出,救國家與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無不表現(xiàn)了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偉大的愛國情懷和大無畏精神。在建設(sh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階段中,習武者所遵循的武德準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
古代射禮和傳統(tǒng)武德都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土壤之中,皆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因而二者在軍事功能、德育教化功能和社會功能方面表現(xiàn)出很多的相似之處。我們應積極吸收古代射禮和傳統(tǒng)武德中的精髓,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和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使二者在當代社會能夠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和功能。
[1](濟)阮元[??蘛.十三經(jīng)注疏·禮記正義(《禮記》的注釋)[M].中華書局,1980.
[2](清)阮元[??蘛.十三經(jīng)注疏·春秋左傳正義(《左傳》的注釋)[M].中華書局,1980.
[3](清)阮元[??蘛.十三經(jīng)注疏·周禮注疏(《周禮》的注釋)[M].中華書局,1980.
[4]袁俊杰.兩周射禮研究[D].碩士論文.河南大學,2010.
[5]羅林.論武德[J].工程兵工程學院學報,1987(4).
The Comparison of the function between the Ancient archery and the traditional wushu morality
WANG Gang WangJunFa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Shandong273165)
Ancient archery and traditional wushu morality in thei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re root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under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Confucian culture. The two have the cultural homology.This article use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historical empirical method, logic method, utilizing the history,culture, and sports theory, making the ancient archery and traditional moral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ree respects of the military function,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undertook comparative study,which will help us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on the two's function.
Ancient archery;Traditional wushu morality;military function
G852
A
2095-2813(2012)06(b)-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