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神與物游”:晚明文士馮夢禎的休閑生活:以《快雪堂日記》為中心的考察

    2012-08-15 00:42:44丁若遺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上海200006
    名作欣賞 2012年5期
    關(guān)鍵詞:董氏馮氏品鑒

    ⊙丁若遺[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 上海 200006]

    萬歷十五年(1587),秀水人(今浙江嘉興)馮夢禎去官歸里,閑隱于西子湖畔,開筆寫下了長達十九年之久的個人行年錄——《快雪堂日記》。馮夢禎字開之,號真實居士,萬歷五年(1577)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后累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著有《快雪堂集》六十四卷,卷四十七至卷六十二為日記部分??贾沼?,馮氏所記內(nèi)容以其休閑生活為主,這個生活空間既是以書畫古玩、書籍、園林、戲曲、茶酒之類的非實用物所組成的私人空間,更是一個可居、可游、充滿詩意的文化審美空間。明代文人的休閑生活到了馮夢禎時代已發(fā)展成一門極精致的藝術(shù)。馮氏自述其書室十三事曰:

    家常五事?!宋迨?,則居書室。書室十三事。隨意散帙,焚香、淪茗品泉、鳴琴、習(xí)靜、臨摹法書、觀圖畫,弄筆墨,看池中魚戲或聽鳥聲、觀卉木、識奇字、玩文石……①

    馮氏的日常生活內(nèi)容充實豐富,種種富有審美意趣的休閑活動構(gòu)成了其雅逸多姿的生活形態(tài)?!犊煅┨萌沼洝分兴浀乃囄男蓍e與優(yōu)游山水的士人閑居主題,既是晚明士人的時代心事,也是馮夢禎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關(guān)目。鑒古、游歷山水等子項相匯,不但纂集成馮氏休閑生活的閑賞之吟,更從一個側(cè)面瞰看晚明士人璀璨的文化生活底色。

    一、鑒古——以《江山雪霽圖》為例

    鑒古與收藏,本是傳統(tǒng)中國士人階層休閑生活的主軸之一。鑒古之風(fēng)盛行的萬歷年間,文人休閑生活又常常與書畫鑒藏聯(lián)系在一起。馮夢禎亦深嗜此道。

    馮夢禎在書畫史上一直享有鑒藏家之名。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收藏了《江山雪霽圖》這張名畫,這是那個時代屈指可數(shù)的幾張王維作品中最有名的一張,也是繪畫史上公認的最有可能是王維真跡的畫作。馮夢禎何能得此名跡?從此畫馮氏的跋語中我們可以略知端倪:

    吳昆麓夫人與予外族有葭莩之親,偶攜此卷見示,述其先得之管后載門小火者,火者家有一鐵櫪門閂,或云漆布竹筒搖之似有聲。一日為物所觸遂破,墮三卷,此其一也,予未深信,翻閱再三,不覺神往。因閉戶焚香,屏絕他事,便覺神峰吐溜,春圃生煙。真若蠶之吐絲,蟲之蝕木。至如粉縷曲折,毫膩淺深,皆有意致,信摩詰精神與水墨相和,蒸成至寶。得此數(shù)月以來,每一念及,輒狂走入室,飽閱無聲,出戶見俗中紛紜,殊令人捉鼻也。真實居士記于南翰林院之寄樂亭。②

    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人與物的緣分!馮氏能得此名跡,純屬偶然。同時,馮氏對此畫的鑒賞亦有一個感知與認識的過程。從起初的“予未深信”與接著“翻閱再三,不覺神往”,到反復(fù)品味此畫的細微妙處:“因閉戶焚香,屏絕他事,便覺神峰吐溜,春圃生煙。真若蠶之吐絲,蟲之蝕木。至如粉縷曲折,毫膩淺深,皆有意致?!弊詈篑T夢禎終確信:是畫乃摩詰真跡?!靶拍υ懢衽c水墨相和,蒸成至寶”,這種“神與物游”鑒賞境界被馮夢禎描摹得呼之欲出,當(dāng)然,他從品鑒名跡中得到的快慰也是確實的?!帮栭啛o聲”之后,便是“出戶見俗中紛紜,殊令人捉鼻也”。一件藝術(shù)品能給人這樣一種逍遙塵外的精神享受,無怪乎鑒古之趣、清玩之歡被晚明士人視為性命至樂。

    從這段題跋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馮氏開始品鑒《江山雪霽圖》時幾乎是一種完全私密性的個人行為,他并沒有與友朋一起分享這種品鑒名繪所帶來的快慰。究其原因,恐怕與他起初亦未深信此畫為王維真跡有關(guān)。摩詰畫后世極稀見,就是鑒藏大家董其昌也曾發(fā)過這樣的浩嘆:

    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評:云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李唐后一人而已。宋米元章父子時代,猶不堪甚遠,故米老及見《輞川雪圖》,數(shù)本之中惟一本真,余皆臨摹,幾如刻畫,且李營邱與元章同是北宋,當(dāng)時偽者見過三百本,真者止二本,欲作無李論,況右丞跡乎?③

    北宋畫家李成的畫跡,北宋人已不復(fù)多見,況乎唐人之畫?又況乎去北宋五百余年的晚明呢?彼天地何能獨厚我馮氏哉!馮夢禎的謹慎與保守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不過,一旦馮氏得出“信摩詰精神與水墨相和,蒸成至寶”的品鑒結(jié)論后,這種私密性的品鑒空間就出現(xiàn)了拓展,馮氏開始與來訪的友朋一起欣賞這張稀世之畫,收藏者與品鑒者之間開始有了最初的互動,而且越往后就變得越有趣。

    《江山雪霽圖》第一次出現(xiàn)在他日記中的時間是萬歷二十三年(1595)二月十四日:“……與客同披王維《江山雪霽圖》。”④七天后的日記中又記:“周書宗來,寓齋中。午后同觀王維《雪霽卷》?!雹葸@個時間距他收入此畫的時間已有數(shù)月之久。由此,《江山雪霽圖》進入一個“同披”與“同觀”的公開展示階段,雖然展示的地域范圍僅限于馮氏書齋中。

    作為一件馮氏確信的“摩詰真筆”,被眾人所知,只是馮氏公開展示的目的之一,架中有如此巨跡而人不知,豈不如錦衣夜行一般!不過,他的目的絕不止乎此,他更重要的目的則是要人認同他的品鑒結(jié)論:這畫的確是稀見的摩詰真筆!只是,《快雪堂日記》中并沒提起他在公共展示階段與他同觀此畫的友朋們的品鑒意見,似乎馮氏并不在意他們品鑒意見。那么馮氏在乎誰的意見,他的這種公開展示在求誰來認同呢?其實這個答案大家都知道,《快雪堂日記》中也有明確記載:萬歷二十三年(1595)七月十三日有條記:“得董玄宰書,借王維卷閱,亦高興?!雹蕖督窖╈V圖》終于引起了當(dāng)時最權(quán)威的鑒賞巨子董其昌的注意,而且是遠在北京的董氏親自修書表達意欲借觀的愿望:“朱雪蕉來為言,門下新得王右丞《雪山圖》一卷,大佳?!裼降瞄T下卷一觀。仆精心此道,若一見古跡,必能頓長,是門下實成之也?!倍艑懙脴O為得體,措辭委婉,為研習(xí)而欲睹名跡之心懇切可見。得到董氏借觀的書信后,馮夢禎立即慨然應(yīng)允,如此迅速而大方,顯然不是因為董氏的這封措辭得體的書信。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馮夢禎確信,一旦能得到董其昌的認同,不但他這張畫會名留后世,他個人的鑒賞博雅之名亦能與畫俱傳。馮夢禎既然大方地割愛遠借此畫,按理董氏就應(yīng)該盡量給馮夢禎一個寬心的品鑒結(jié)論,其具體品鑒結(jié)論到底如何呢?萬歷二十三年(1595)十月之望,在馮氏收到董氏借畫之信二月以后,董氏清齋三日,極為莊重地拜觀了馮夢禎割愛相借的《江山雪霽圖》,并寫下一篇長達五百余字的跋文,這也是一篇光標繪畫史的重要文獻:

    畫家右丞如書家右軍,世不多見,余昔年于嘉興項太學(xué)元汴所見《雪江圖》,多不皴染,但有輪廓耳。及世所傳摹本,若王叔明《劍閣圖》,筆法大類李中舍,疑非右丞畫格。又余至長安,得趙大年臨右丞《林塘清夏圖》,亦不細皴,稍似項氏所藏雪江卷。蓋大家神上品,必于皴法有奇,大年雖俊爽,不耐多皴,遂為無筆。此得右丞一體者也,最后得郭忠恕輞川粉本,乃極細謹。相傳真本在武林,既稱摹本,當(dāng)不甚遠,然余所見者庸史本,故不足以定其畫法矣。惟京師楊高郵州將處有趙吳興《雪圖》小幅,頗用金粉,閑遠清潤,迥異常作,余一見定為學(xué)王維。或曰:何以知王維?余應(yīng)之曰:凡諸家皴法,自唐及宋皆有門庭。如禪燈五家宗派,使人聞片語單詞,可定其為何派兒孫。今文敏此圖,行筆非僧繇、非思訓(xùn)、非洪谷、非關(guān)仝,乃至董巨李范皆所不攝,非學(xué)維而何?今年秋,聞金陵有王維《江山雪霽》一卷,為馮開之宮庶所收到,亟令人走武林索觀,宮庶珍之如頭目腦髓,以余有右丞畫癖,勉應(yīng)余請。清齋三日,始展閱一過,宛然吳興小幀筆意也。余用是自喜,且右丞自云:夙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余未嘗得睹其跡,但以心想之,果得與真有合,豈前身應(yīng)入右丞之室而親攬其磐礴之致?!f歷二十三年歲在乙未十月之望,秉燭書于長安旅舍⑦

    董其昌為一代之山水畫宗師,其過眼既富,鑒識更高,凡書畫只紙,經(jīng)其品題,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遑論董氏在此卷上累累五百言而揄揚不休也!而董氏之所以連篇累牘的長題,其根本者,則是這張《江山雪霽圖》的畫史價值,董氏在題跋中激動地指出此畫才是存世摩詰真筆,在這之前他所見王維畫,包括大收藏家項元汴所藏的《江山雪江圖》,都不過聊備一格的署名之作而已。而董氏此跋的另一層深意,則是褒揚馮氏的品鑒之力與愛物之心,香光欲借觀此畫,開之則“珍之如頭目腦髓”,如不是董氏名高識巨,恐不能致也。言下之意,非真鑒者不能如此,而能如此者,董氏能不引為知音乎?

    與馮同時的沈德符在其筆記《萬歷野獲編》中亦云:

    金陵胡秋宇太史家,舊藏《江干雪意卷》……馮開之為祭酒,以賤值得之。董玄宰太史一見驚嘆,定以為王右丞得意筆,謂必非五代人所能望見,李營丘以下所不論也。作跋幾千言,贊譽不容口,以此著名東南。⑧

    董太史一見驚嘆,定為右丞得意筆。這無疑是對馮氏品鑒結(jié)論的最好肯定。而董氏作跋后的效果則是:“以此著名東南。”這里的“此”絕不是僅言《江山雪霽圖》而已,顯然,馮夢禎的鑒賞家之名亦著名東南矣。馮氏割愛遠借,董氏揄揚鼓吹,定為右丞得意筆。似乎這一切都已圓滿而皆大歡喜。但鑒賞者與收藏者的互動并沒有就此結(jié)束,從《快雪堂日記》看,慕名而至的品鑒者絡(luò)繹不絕,而馮氏的日記中所提到的品鑒者既有選擇,措辭也變得耐人玩味。從董氏歸還此畫與馮后,第一個品鑒者是陳崇訓(xùn),時間是萬歷二十五年(1597)十月初十,日記是這樣記的:“陳崇訓(xùn)來別,索觀余《雪霽圖》?!雹崤笥褋砀鎰e,提出了要觀賞《江山雪霽圖》,作為一種特別的禮物,馮氏滿足了朋友的要求。而此后關(guān)于此畫的記載,都是朋友遠來,要求“索觀”此畫的記載,而且日記再沒有出現(xiàn)過“同觀”與“同披”的措辭,由“同觀”到“索觀”的變化,既顯示出品鑒者與收藏者在鑒賞過程中對《江山雪霽畫》的態(tài)度變化,更可見馮夢禎由鑒賞初期的求人認同到后來名跡可居的心態(tài)轉(zhuǎn)化。對《江山雪霽圖》而言,雖然它聲名在外,但似乎又從公共展示回到馮夢禎“珍之如頭目腦髓”的私密空間之中。

    似乎董其昌一直是個例外??煅┨寐涑捎谌f歷三十二年(1604)八月十五日。那一天,董其昌在杭州昭慶寺養(yǎng)病,他致函馮夢禎欲借醫(yī)書,信札中還念念不忘《江山雪霽圖》,其札云:“《雪江圖》如武陵漁父悵望桃源,閣下亦念念乎?!蔽逄旌?,馮氏派人給董送去王維《江山雪霽圖》,《快雪堂日記》萬歷三十二年(1604)八月二十日條記:“雨。送王右丞《霽雪》卷、《瑞應(yīng)圖》、小米山水三卷與董玄宰,病中看玩?!雹舛?dāng)日再題跋與畫后:“甲辰八月二十日過武林,觀于西湖昭慶寺,如漁父再入桃源,一見再見也,董其昌重題?!辈徽擇T夢禎將《江山雪霽圖》公共展示,還是私藏秘玩,董其昌都能自由往來其間,馮氏對他可謂有求必應(yīng)。起初是因為董的名高識巨,后來恐怕還是以感謝董氏對此畫的揄揚之功為多。

    如前所說,《江山雪霽圖》第一次出現(xiàn)在《快雪堂日記》中是萬歷二十三年(1595)二月十四日,日記中出現(xiàn)的時間顯然不是他購入的時間,那么馮氏究竟是何時將此畫收入?關(guān)于收藏此畫的時間,徐邦達先生在其《古書畫偽訛考辨》一書中推斷:約為萬歷二十三年。?比對日記所載,這一推斷似乎大致不誤。但徐先生忽略了馮夢禎題跋上的一個細節(jié),馮氏跋語上雖沒有明言收藏此畫的年款,卻有具體的地點:南翰林院。南翰林院即為金陵國子監(jiān)。從《快雪堂日記》可知,萬歷二十三年(1595)馮夢禎已回到杭州,故收藏此畫的時間不可能是萬歷二十三年。時間只能推向是年之前,萬歷二十一年(1593)至二十二年(1594),馮氏任職金陵國子監(jiān),檢萬歷二十一年(1593)的日記,這年馮夢禎收藏了李思訓(xùn)的《長江六月圖》,但沒有王維《江山雪霽圖》的任何記載。按《快雪堂日記》記錄習(xí)慣,如此名跡馮氏是不會漏記或故意秘而不宣的。所以,馮氏收藏此畫的時間極有可能是萬歷二十二年(1594)。遺憾的是,《快雪堂日記》中的萬歷二十二年(1594)的日記已佚。似乎這一切只能以推測的形式而存在了。不過,事有湊巧,在馮夢禎所題跋的另一件唐人山水畫李 《瀟湘煙雨圖》上我們找到他購入《江山雪霽圖》的時間:

    李 《瀟湘煙雨圖》,筆意瀟灑,濃淡有無,含不盡之妙。甲午南翰署中與王維《雪霽卷》同日寓目,惜大薄福,不能并召毛嬙、西施,遂任李卷流落。然去合十年,無日能遣諸懷也。今歲避暑,驥兒囊致二卷,其一即李昇煙雨圖也,余喜趣發(fā)視,如臨瀟湘,如視故人。天下奇物無盡,愿與天下賞鑒好事之家供寶之,但得常常一見為快耳,何必為己有哉!書此,不覺十年礙膺之物豁然。?

    甲午年即萬歷二十二年(1594),南翰署即金陵國子監(jiān)。所以,依據(jù)此跋,我們不但可以確定《江山雪霽圖》的購入時間與先前的推測時間相符,當(dāng)為萬歷二十二年(1594),還可以發(fā)現(xiàn)馮氏的鑒藏心態(tài)又有新的變化,即從十年前珍之《江山雪霽圖》“如頭目腦髓”,到萬歷三十二年(1604)快雪堂落成時所寫下的“天下奇物無盡,愿與天下賞鑒好事之家供寶之”的豁然通達之語。的確,再多的名繪清玩,都不過是過眼云煙而已。取諸天地,最終還會還諸天地。獨樂樂何如眾樂樂?十年前,視《江山雪霽圖》如“頭目腦髓”的鑒藏家是真實的馮夢禎;十年后,寫下“但得常常一見為快耳,何必為己有哉!”頓悟之語的鑒藏家,亦是真實的馮夢禎。只不過十年后的馮夢禎,無論人生態(tài)度,還是鑒古之意,都更為超然灑脫,了去凝礙。

    二、山水癖

    宋畫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曾說:

    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觀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

    從塵囂韁鎖中解脫開來,尋找山水清音、林泉高致正是古來文人雅士們所追求的理想。當(dāng)我們審視明中晚期文人的愛好時,山水之游亦是他們比較普遍的選擇。與山水貼近,就是與自然貼近,可以借此來超越世俗之累與利祿之慮,而性情之奇美靈秀又往往與丘壑之境會,特別是地處江南清麗之地的山水,更適合這些雋人的青幽之情。在這些往來丘壑的雋人之中,馮夢禎是身影最為活躍的一位。他在《天目游記》中曾云:

    余年始四十,兩鬢如雪,顧其嗜奇山水,除夕詩云:“白發(fā)從他長,青山到處看”,蓋如實語。二月計報聞,遂為逐客。夫?qū)⒆灾?,而況人逐之耶?海內(nèi)奇山水有名圖證者,行且一一歷之。?

    馮氏晚年自放于山巔水涯之間,欲尋一方清涼世界?!犊煅┨萌沼洝分懈欠磸?fù)記載他的山水之游,頻度之高幾達無日不記。同時,日記中的山水游記既是一篇篇讓人養(yǎng)眼怡心的小品文,又具活生生的生活實錄與史地形輿等多重價值。從日記中可見,馮氏的出游有兩種,一種是“淺游”,即馮氏與友朋們徜徉于西湖及其周邊佳山勝水之間,做一日汗漫之游;另一種是“遠游”,即在浙西與吳中的清山麗水之中,尋幽訪寂,寄情曠懷。

    馮夢禎晚年結(jié)廬孤山之陽,西湖便成了與他比鄰而居、晨昏相親的風(fēng)景。對馮夢禎來說,西湖除了“山光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的絕世秀色之外,還是一個充滿審美情韻并讓他終生不倦的精神家園。作家余秋雨在他的散文名篇《西湖夢》中說:“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舊夢重溫味道,這簡直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常用意象”,“多數(shù)中國文人的人格結(jié)構(gòu)中,對一個充滿象征性和抽度的西湖,總有很大的向心力?!?的確,白居易、蘇東坡、林和靖……多少士人在西湖山水間演繹著各自的戲劇人生!馮夢禎亦是這樣一個將生命融入西湖的晚明士人。馮氏在西湖山水間飽游飫看,心靈處于一種自由、舒適的高級休閑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則是促發(fā)文學(xué)創(chuàng)造的重要契機。所以,《快雪堂日記》中所記的西湖游記就顯得格外空靈疏越,充滿了幽和閑適之美。

    《快雪堂日記》中記他與友朋夜游西湖:

    十六,景升來。余 昨夕月色,景升遂有夜約。午后有雷雨。夜同子晉、季象持臥具出,而月色似為云物所妒,主人意不怡。余謂當(dāng)待之自佳耳,登舟良久而云消月現(xiàn)。湖風(fēng)揚波不能遠泛,至斷橋而止。劉生度曲,季象吹簫。四山漸明,水燈一片,如繁星墮地。游船為風(fēng)雨所阻,無一開者。此夕風(fēng)景全屬我輩,故自不易。已登斷橋,語笑良久,主人及劉生別去。登舟就寢已四鼓矣。?

    草草逸筆,迥然寫出一幅西湖夜景圖,而友朋的度曲與吹簫,又在山水之外,為其夜游西湖的文酒之會更添了一層名士的風(fēng)懷雅致。尤其是文中“四山漸明,水燈一片,如繁星墮地。游船為風(fēng)雨所阻,無一開者。此夕風(fēng)景全屬我輩,故自不易”的精彩語段,不僅詩情盎然,而且以感性的筆觸寫景如繪,將一己的山水情懷巧妙地蘊涵于淡雅而飄逸的敘述之中,真是景亦空靈,文亦空靈。

    馮夢禎雅好山水覽勝生活,樂與泉石山水為伍,特別是“遠游”生活,更是視之為心愿、為性靈。據(jù)日記中馮氏“遠游”的行程選出其中記載較全的四年(萬歷十六年、萬歷十七年、萬歷十八年、萬歷二十三年)略做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他遠游的頻率頗高,四年中共去了八次蘇州,五次嘉興,三次無錫,越中、湖州、嘉善、宜興、昆陵、蕭山、南京各一次,在外共一百九十二天,占四年時間的七分之一強,平均每年會有三至四次遠游,出游時間短的幾天,長的可達一月,出游的范圍基本上是以吳中為中心,尤其是以蘇州為中心。

    “山水以相遇而勝,以相敵而奇。”馮夢禎山水覽勝的“遠游”生涯中,尋古訪幽則成其恒定的主題之一。萬歷十五年(1587)之后,他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情景中寫下了的大量山水游記式的日記,這些山水文字為我們拼湊成一個“漫游者”馮夢禎的形象,而這個“漫游者”每遇奇山異水,又會筆隨景轉(zhuǎn),日記中所記下山水文字也異與水光瀲滟的西子游記。萬歷二十一年(1593),馮氏官拜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公職之余,仍情系山水:

    二十六,晴。早出朝陽門,從大道而東,過孝陵大門。行岡嶺間,稍東,役夫指松林內(nèi),此為松林嶺,內(nèi)即齊武帝宴群王九日臺,廢址猶存,又東為觀音寺,敬承待于彼,殿有四臂觀音像,像倚石屏,方、廣二仞,厚數(shù)尺,石甚瑩潤。永樂初,自高橋門耆 寺移此,不知何術(shù)致之。像前石香爐、花瓶及石座俱擬數(shù)百年舊物,雕琢工巧,非近世所有。又數(shù)里始達靈谷,入門,行松逕中三里始至大殿,前臨萬工池,已涸,又前為堤,堤上大松數(shù)十株,更奇古蒼翠。大廳七間,俱磚甓所就。后殿有吳道子畫寶志像,趙松雪贊,當(dāng)是元碑,碑陰觀音像亦道子畫,后殿之北為琵琶階,殿址猶存,而殿已廢,右為寶志塔,五來。余與敬承同陟其顛,審孝陵來龍甚確,左尋徑至八功德水處,殊不足觀。飯于方丈,茂吳始至。晚,步歷松徑至門,升輿而歸。?

    此處所記的為金陵城外的古跡覽勝,文筆簡約,樸質(zhì)自然,平平道來之間,文氣凝練而又不失通暢。金陵,這座別調(diào)之城,在馮氏筆下中沒有了西湖那樣嬌美透明的容顏。從“廢址猶存”的“齊武帝宴群王九日臺”,到觀音寺中“四臂觀音像”,再到“雕琢工巧,非近世所有”,“擬數(shù)百年舊物”的“石香爐、花瓶及石座”與后殿“當(dāng)是元碑”的“趙松雪贊”等諸般白描一樣的記述中,讓我們所感到的只是這座富貴故都曾經(jīng)的繁華和此時的寂寥。顯然,城市的氣質(zhì)影響著他的下筆,疏越空靈之感已無,取而代之的是凝重深沉的思古之情。

    溪山逸游,蕭然野趣,無疑是馮氏性靈升華、神形俱足的精神生活。馮氏將他山水間的諸種心事以游記之形發(fā)為日記,少則數(shù)十字,多也不過數(shù)百字。其表現(xiàn)形式類小品文,其表現(xiàn)手法則變化多端:或工筆,如金陵之游,如遇遺世高臥,古意森森,陵園蒼蒼,破敗之中隱隱有崢嶸氣;或?qū)懸?,如寫西湖之游,則如遇美姬,芙渠綠波間有明眸善睞意;或兼工帶寫,如黃山游記,記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與溫泉,如對奇士,如聞異語。凡此種種山水間的勝事化為文字,既借助于山水,也有得于山水。而《快雪堂日記》這種集日記、游記、自傳三位一體的山水文字又具有它的別樣之處。首先,這種文字的別處是源于日記文體自然、真實的特質(zhì);其次,又暗合于馮氏的為文之道,進而更可理解成是晚明文學(xué)“獨抒性靈”的先聲。

    馮夢楨弟子顧起元的《快雪堂集敘》中有過一段極為重要的辯辭,可助我們結(jié)合日記之文來理解馮氏的文學(xué)趣旨。他說:

    憶先生丁丑舉南宮第一人,推擇入詞館,于時海內(nèi)名能詩賦古文詞者,罔不以壇坫而奉瑯琊與新都。蓋觚翰之業(yè),未有能外二氏自為言者。先生雖亦以聲感州,而好獨行其意。沉郁淡雅,簡遠沖夷,稱心而言,盡興而止。諷而詠之,有如清廟之瑟,朱弦疏越,一唱三嘆,有余音者,昔昌黎有言:唯古于文必已出。當(dāng)風(fēng)流相煸。絡(luò)繹奔會之時,卓然以瑜自見如先生者,豈不乎難哉!……而至格外之韻,意表之致,如月之有光,花之有香,竹之有聲,茶之有味,皆微襲人于眼耳鼻舌之際,使可知而不可言,可攬而不可盡,此實先生之所為孤芳自妍,不與眾伍者也。?

    馮氏之所以“孤芳自妍,不與眾伍者”,顧生雖無明言,明眼者自能看到馮氏為文之道中的“好獨行其意,沉郁淡雅,簡遠沖夷,稱心而言,盡興而止”的文學(xué)取向與前后七子是迥乎不同的。

    他的另一位門生黃汝亨則更為直接地道出其師與“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前后七子分道之所在。他說:

    開之記、序、碑、志之文不必一一盡學(xué)古法,而簡素夷朗,無近世藻繢襞積之習(xí),其小傳、小記、尺牘、短韻之文,任筆所及,有致有裁。而所譚禪那之宗,游三昧而戲六通,淡宕微妙,尤宛然蘇白風(fēng)流也。?

    黃汝亨開章明義指出其師之文與前后七子所大不同之處正在于“不必一一盡學(xué)古法”,此中深意,黃生也明道之,馮氏悅禪禮佛,游三昧而戲六通,其實質(zhì)是“宛然蘇白風(fēng)流也”。這種以“取徑蘇白、一任性靈”的文學(xué)趣味無疑是公安派“師心向俗”的文學(xué)理念之先導(dǎo)。如此,《快雪堂日記》中的山水游記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成是開晚明游記小品文的先河者,馮夢禎也應(yīng)是明代文學(xué)從前后七子時代走向公安派時代的一個重要過渡。對公安派而言,馮氏的為文之道,更具導(dǎo)乎先路之功。所以,馮夢禎在晚明文學(xué)史上應(yīng)有他的一席之位。

    鑒古之趣、山水之快,遠不足以盡言馮夢禎休閑生活的全部內(nèi)涵。此處的用意,僅在擇取《快雪堂日記》中所記所載,來佐證馮氏休閑生活的展開,以窺見以他為代表的晚明士人的時代心事。當(dāng)晚明士人的閑居生活被定調(diào)為:“閑、真、奇、雅、趣”?之時,一個時代文化與文學(xué)也由此開始成型。于是,快雪堂中的休閑生活,便成為晚明士人所向往人間樂土與時代心事。

    ① 馮夢禎.快雪堂集(卷四)[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② 馮夢禎.快雪堂集(卷三十)[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③⑦ 董其昌.容臺別集(卷四)[M].明崇禎三年董庭刻本.

    ④⑤⑥ 馮夢禎.快雪堂日記.快雪堂集(卷五十三)[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⑧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1959:659.

    ⑨ 馮夢禎.快雪堂日記.快雪堂集(卷五十五)[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⑩ 馮夢禎.快雪堂日記.快雪堂集(卷六十一)[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 徐邦達.古書畫偽訛考辨(上冊)[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133.

    ? 馮夢禎.快雪堂集(卷三十一)[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xùn)[M].于安晏編.畫論叢書第一冊[C].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1937:1.

    ? 馮夢禎.快雪堂集(卷二七)[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 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1:147.

    ? 馮夢禎.快雪堂日記.快雪堂集(卷四十七)[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 馮夢禎.快雪堂日記.快雪堂集(卷五十二)[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 顧起元.快雪堂集序[A].馮夢禎.快雪堂集(卷一)[M].明萬歷四十四年黃汝亨、朱之蕃刻本.

    ? 黃汝亨.寓林集(卷三)[M].明天啟四年吳敬刻本.

    ? 夏咸淳.情與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M].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1:46.

    猜你喜歡
    董氏馮氏品鑒
    粵西出土唐許夫人及馮氏墓志相關(guān)史事考略
    廣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2:34
    武漢大學(xué)馮氏捐藏館藏品展
    中華書畫家(2021年5期)2021-12-01 14:34:28
    “意”與“法”—董其昌的書家維度
    藝術(shù)品(2020年8期)2020-10-29 02:48:58
    品鑒臻物
    品鑒臻物
    品鑒看展
    品鑒臻物
    破案賺酒
    破案賺酒
    跨越八省區(qū)市的愛心接力
    溆浦县| 福海县| 汉沽区| 会同县| 福海县| 宁安市| 义马市| 尉犁县| 南木林县| 鹤峰县| 榆林市| 台南县| 永丰县| 年辖:市辖区| 南安市| 玛多县| 饶河县| 调兵山市| 叙永县| 平安县| 安顺市| 林周县| 靖江市| 神农架林区| 扎兰屯市| 扶沟县| 宁德市| 海伦市| 浦江县| 长汀县| 青神县| 玉林市| 合川市| 惠东县| 连城县| 双鸭山市| 祁阳县| 呼玛县| 神农架林区| 秦皇岛市|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