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非裔美國人艱辛的身份認同之路:評托妮·莫里森的歷史三部曲

    2012-08-15 00:42:44朱曉麗鹽城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鹽城224002
    名作欣賞 2012年33期
    關(guān)鍵詞:塞絲維奧寵兒

    ⊙朱曉麗[鹽城師范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 江蘇 鹽城 224002]

    托妮·莫里森是1993年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黑人女作家,眾多評論家和學(xué)者高度稱贊她為當(dāng)代美國最優(yōu)秀的非裔女作家之一。莫里森的作品有著明確的種族和性別身份定位,她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既關(guān)注非裔身份,又關(guān)注女性身份。莫里森的突出成就主要在于她的九部長篇小說。其中,《寵兒》《爵士樂》《天堂》被譽為歷史三部曲,成功地表現(xiàn)了非裔美國人對自我的極大尊重和對身份認同的渴求,贏得了很高的文學(xué)贊譽,但是把歷史三部曲作為一個整體來深入探討的研究數(shù)量尚且有限。

    歷史三部曲著重關(guān)注了記憶、創(chuàng)傷和恥辱的歷史話題,是對黑人百年歷史形象的總結(jié)。三部小說能被看做一個整體而構(gòu)成了歷史三部曲是因為它們在時間上呈線性連接,在內(nèi)容上呈連貫性,在表達意圖上呈一致性。另外,三部曲的主人翁最終都在愛和交流中實現(xiàn)了自我認同。

    Identity一詞有多種翻譯“:身份“”認同“”身份認同”等“,這個詞總愛追問:我(現(xiàn)代人)是誰?從何而來、到何處去?”①在現(xiàn)代社會,身份認同跟歷史、文化、性別、種族、經(jīng)歷等各種問題密切相關(guān)。查爾斯·泰勒認為“,我的認同是由提供框架或視界的承諾(commitment)和身份(identication)規(guī)定的,在這種框架和視界內(nèi)我能夠嘗試在不同的情況一下決定什么是好的或有價值的,或者我應(yīng)贊同或反對什么。換句話說,這是我能夠在其中采取一種立場的視界”②。所以,身份認同過程實質(zhì)就是在一定條件限制下的建構(gòu)過程。因為有了框架的限制,身份才可能具有完整性。

    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有著不可逃避的框架:既是非洲人,同時又是美國人。這一特殊地位導(dǎo)致了他們身份的三重破碎。第一重破碎:奴隸制和種族歧視使他們既不是非洲的自由黑人,又不是美國的自由公民,從而處于分裂狀態(tài);身份的又一重破碎:精神的巨大創(chuàng)傷使他們無法認同歷史,構(gòu)建未來,而否認歷史就是否認自己身份的完整性;身份的第三重破碎則在于:雙重文化撕裂了黑人的靈魂。黑人想要在白色浪潮的沖擊下保持自己的黑人性,就必然要進行文化的認同,從而確立其文化身份。為了獲得完整的身份,非裔美國人尤其是非裔女性不僅要認同自己的歷史,還要認同雙重文化和獨特的黑人女性身份。

    一、非裔歷史認同 非裔美國人置身于一個現(xiàn)代化和后現(xiàn)代的歷史語境之中,但又和傳統(tǒng)的非洲大陸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所以,非裔美國人是美國人和黑人這兩個自我真實的一體,這兩種靈魂力求在互相沖突中走向融合。他們想要尋求自我認同就必須在正視這一雙重身份的同時,回顧和認同黑人的百年歷史,但又要避免為了固守歷史而走向新的黑人種族主義。三部曲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素材,反映了奴隸制和種族壓迫下一個世紀(jì)以來美國黑人悲慘的生活經(jīng)歷。三部曲的基調(diào)都是沉痛的,都離不開黑人那滿是創(chuàng)傷與恥辱的歷史,所以要認同非裔美國人這一特殊身份,首先必然要認同非裔的歷史。

    《寵兒》故事發(fā)生在藍石路124號兇宅,時間是奴隸制被正式廢除了十年后的1873年,再現(xiàn)了那段難以言述的悲慘的奴隸經(jīng)歷,揭示了黑人自我身份認同過程中不能規(guī)避歷史創(chuàng)傷這一主題,旨在鼓勵和引導(dǎo)非裔美國人正視和認同歷史,從而實現(xiàn)黑人民族和自我的雙重認同。寵兒代表著歷史遺留的傷痛,她的糾纏使黑人集體重新憶起過去的創(chuàng)傷:貝比·莎格斯生過八個孩子,但因奴隸主的追捕最后只剩下小兒子黑爾,重獲“自由”后卻因兒媳的弒嬰行為而被黑人群體排斥,最終郁郁而終;塞絲和自己的孩子都是奴隸主的私人財產(chǎn),只有動物屬性。當(dāng)奴隸主追來時,為避免子女再次淪落為奴隸,塞絲殘忍弒嬰,釀成了新的悲劇,自己入獄,同胞排斥。對于所有的黑奴,歷史無疑是傷痛的,但又是不能忘卻的。寵兒的鬼魂迫使黑人社區(qū)勇敢地去正視歷史對現(xiàn)實的影響,走上了構(gòu)建主體地位之路。小說結(jié)尾,黑人同胞幫助塞絲趕走了寵兒,標(biāo)志著黑人群體苦難歷史的終結(jié)以及他們對嶄新生活的渴求。沒了寵兒,塞絲一度失落,保羅D及時告訴她所有黑人都需要一個明天。塞絲最終認同了這段歷史的客觀存在,不再為過去而內(nèi)疚傷痛,與黑人同胞共同走向了新生和融合。這是非裔美國人直面和認同歷史的一個縮影,表明了美國黑人勇敢走出了歷史的陰霾,從而真正意義上完成了從奴隸到自由人的一個質(zhì)躍。

    《爵士樂》聚焦的是1926年的紐約市哈萊姆,揭示了歷史事件會影響人物性格,甚至?xí)Q定他們現(xiàn)在的人生軌跡。黑人夫婦喬和維奧莉特是北方大城市里經(jīng)濟獨立的新生黑人的代表,但歷史的創(chuàng)傷使得維奧莉特少言寡語,喬與多卡絲的不倫之戀也以悲劇收場。他們的故事反映了自1873年來半個世紀(jì)的種族歧視給黑人留下的歷史傷痛,而仇恨和得不到愛正是種族歧視的核心:喬一出生就被母親拋棄,內(nèi)心充滿空虛和仇恨;家園被白人摧毀,父親失蹤,母親自殺等一系列打擊使維奧莉特心理扭曲,她拒絕愛自己和別人;多卡絲因為父母在種族騷亂中慘死而痛恨一切。喬在謀殺多卡絲后萎靡不振,而維奧莉特則處于自我分裂中,但最終在愛麗絲等人的幫助下,夫婦倆在沖突中達成了諒解,愿意主動去愛一切,并且共同走向了新生。所以,種族歧視的歷史是不可能被抹殺的,黑人所要做的是回憶和牢記這段屈辱的歷史,在愛和融合中消解曾經(jīng)的傷痛,實現(xiàn)自我身份認同。

    《天堂》講述了1976年俄克拉何馬州的魯比鎮(zhèn)上一個黑人群體的故事:深受種族歧視之苦的美國黑人實行黑人種族主義,從而使得魯比鎮(zhèn)與世隔絕、故步自封,最終崩潰瓦解。小說揭示了歷史可以被重構(gòu)并對現(xiàn)在產(chǎn)生巨大影響這一新的歷史主題。非裔群體所承受的歷史傷痛決定了天堂小鎮(zhèn)的建立和毀滅:19世紀(jì)中葉,正值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南方重建,擺脫了奴隸制的非裔美國人在族長們帶領(lǐng)下向北遷徙建立獨立的家園。途中卻屢遭白人和淺膚色黑人的絕情排斥。建立魯比后,小鎮(zhèn)居民痛恨一切外來者并且自我隔離,認為越黑越高貴。這種黑人種族主義正是美國社會種族歧視的縮影,抨擊了美國白人種族優(yōu)越論。因此,要真正實現(xiàn)建設(shè)“天堂”的夢想,非裔美國人首先要去除內(nèi)化在身上的種族主義觀念,避免走向任何一個極端,同時還要追尋和認同黑人的歷史傳統(tǒng),順應(yīng)歷史發(fā)展的潮流融入世界。

    二、雙重文化認同 作為一個全新的族裔,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還與黑白文化的困境有關(guān),他們不可避免地要在文化的認同中確立自我身份。文化造就了人,身份認同則是人與某一種文化的關(guān)系確認??隙ê谌司鸵隙ㄗ约旱姆侵尬幕?;肯定自身的社會價值與地位就要先確認自己的美國人身份。

    《寵兒》中的主要人物被長期奴役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來自非洲卻失去了真正的姓名。在非洲文化里,姓名是一個獨立人的身份象征,更是與非洲祖輩聯(lián)系的紐帶。奴隸們失去姓名后只能隸屬于白人文化,從而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身份失落感:六個保羅的名字是奴隸主用字母胡亂給他們起的,他們像畜生一樣被呼來喚去;塞絲只記得唱歌跳舞的黑人群體卻遺忘了非洲的語言和傳統(tǒng)文化,文化的斷層和身份的危機使塞絲后來不可避免地殘忍弒嬰。非洲文化認為植物是人的生命之源,黑人正是在植物的引導(dǎo)下從毀滅走向再生:保羅再次逃脫后就是追隨著花兒的腳步才成功地逃到了北方;孤獨的丹芙在一個由五叢黃楊灌木交錯而形成的樹屋里再次找到了快樂;塞絲在心里把背上恥辱的鞭痕美化成一棵小櫻桃樹,從中她找到了勇氣和希望;貝比找到一片林間空地用來引導(dǎo)黑人的靈魂汲取樹木的靈氣,從而認識和熱愛自我。在和非洲文化緊密相連的自然的感召下,塞絲和黑人群體才開始尋找非洲文化的根源,認同他們自己的語言和種族身份。

    《爵士樂》探討了黑人如何在非洲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相互交織的關(guān)系中進行身份定位的主題。黑人移民被迫與非洲文化出現(xiàn)斷裂,面臨著被強勢白人文化同化的困境,他們在雙重文化的斷層夾縫中艱難抉擇,處于文化身份歸屬的焦慮之中,而文化的選擇是與個體出路和自我認同密不可分的。作為一個非洲與美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的產(chǎn)物,爵士樂成了黑人尋找非洲文化根源和在美國的話語權(quán)的精神橋梁。愛麗絲起初因深受白人文化毒害而輕視母體文化,認為爵士樂只是黑人的下作的音樂,在多卡絲死后,她逐漸與黑人同胞融為一體,認識到爵士樂能幫助黑人保持自己的黑人性,同時在美國主流社會中找到自己的聲音;黑皮膚的維奧莉特曾經(jīng)向往白膚金發(fā)男人的愛,這種錯亂的審美價值認同導(dǎo)致了她一生的悲劇。當(dāng)情敵死后,她逐漸改變了舊觀念,并主動在爵士樂中和丈夫熱情地跳舞,這說明她在雙重文化沖突中及時找到了自己作為黑人的身份定位:愛自己,愛他人。

    梅南德認為《天堂》描寫了宗教的愛:“上帝對人類的愛,人類對上帝的愛。”③在非洲傳統(tǒng)文化里,黑人幾乎都是忠誠的宗教信仰者。在白人文化里,上帝更是無所不能,所以兩種文化的交集點就在于對宗教的愛。魯比居民有著濃烈的宗教之愛,就必然要從完全排斥白人文化轉(zhuǎn)而找到兩種文化的契合點。書名《天堂》就源自《圣經(jīng)》中伊甸園的傳說。西進途中,黑人群體也認為上帝在冥冥中引導(dǎo)他們來到天堂小鎮(zhèn),他們甚至用《圣經(jīng)》中的人名來給自己取名。到達后,他們建造了神圣的大灶爐來表達對上帝的愛。小鎮(zhèn)初建時鳥語花香,氣氛和睦,但是隨著小鎮(zhèn)男性的專制和年輕一代價值觀念的變化,小鎮(zhèn)開始混亂墮落,他們認為是修道院里外來的女人帶來了邪惡,因而襲擊槍殺了她們,這一事件和《圣經(jīng)》里的替罪羊故事不謀而合。所以,黑人們始終虔誠地信仰著宗教。修道院襲擊事件也表明黑人群體終將從排斥走向融合,從而實現(xiàn)對雙重文化的認同,成為真正的美國公民。

    三、黑人女性身份認同 伍爾夫在《一間自己的屋子》里認為女人有了一間屬于自己的屋子就有了安身立命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和物質(zhì)保障,而這正是婦女解放的關(guān)鍵所在。黑人女性因為種族、性別、階級等原因而被邊緣化,黑人女性的身份認同更加備受關(guān)注和具有代表性,對整個非裔群體的身份認同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黑人女性正是通過超越了膚色和種族的姐妹情誼成功地認同了自己的女性身份。

    《寵兒》探討了黑人女性主體意識是如何歷經(jīng)貝比·薩格斯、塞絲、丹芙三代被逐步確立的。貝比·薩格斯自由后利用林間空地布道,積極鼓勵黑人同胞做自己身體和意識的主人,但當(dāng)兒媳弒嬰后,她再次失去了自我;塞絲認識到奴隸制的本質(zhì)后覺醒并逃跑,奴隸主的追蹤使她的女性主體意識完全復(fù)蘇,她試圖殺死自己和孩子來激烈抗?fàn)?,但后來又在寵兒鬼魂的糾纏下再次喪失這種意識,結(jié)尾處黑人群體的幫助終于又讓她找回了自我;丹芙曾經(jīng)因為母親的罪行而失聰,也曾迷失在與寵兒的嬉戲中,但最終她勇敢地向周圍的黑人同胞求助,主動在白人雇主那找到工作并自己決定任何事情,所以她是在性別、種族和社會全方位被認同的新一代黑人女性的代表。在三代實現(xiàn)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姐妹情誼起了關(guān)鍵作用:塞絲逃亡途中在白人姑娘的幫助下才順利產(chǎn)下丹芙;傷痕累累的塞絲得到了婆婆母親般的照顧才能很快痊愈;塞絲在黑人女同胞的接濟和幫助下才能成功擺脫鬼魂的糾纏。黑人女性正是在互幫互助中實現(xiàn)了自我身份的認同。

    《爵士樂》中的黑人女性同樣在努力構(gòu)建女性主體身份。維奧萊特一度因精神分裂而迷失自我,但槍殺事件后,她勇敢地奮起反抗,首先大鬧情敵的葬禮,然后又帶回男友來反擊丈夫的背叛,一切失敗后,她主動地多方了解情敵,重新爭取丈夫的愛,最終與丈夫達成了諒解;多卡絲性格倔強、叛逆并且敢于違背傳統(tǒng)。被情人槍擊后,她勇敢而自我地為愛殉情,雖然她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同,但她同樣保住了自己作為女性的主體地位;愛麗絲被丈夫拋棄后憤怒地剪燒丈夫的衣物,以此來主動回擊男性的專制和傷害?!毒羰繕贰分?,姐妹情誼起到了積極的療傷功效。同樣的遭遇使愛麗絲諒解了維奧萊特,并及時疏導(dǎo)和幫助對方重新找回自我;維奧萊特了解了多卡絲的過去后同情并原諒了對方,同時也認同了自我的價值。

    《天堂》中,魯比鎮(zhèn)是男權(quán)制的男性天堂,修道院則是博愛的女性天堂。長期的精神桎梏使魯比的黑人女性最初失去了話語權(quán),但后來鎮(zhèn)上的部分女性逐漸覺醒并開始質(zhì)疑大爐灶的神圣和男人的權(quán)威。修道院的女性個個都是身心受創(chuàng):瑪維斯因雙胞胎兒子之死而離家出走;吉姬玩世不恭,但內(nèi)心卻遺留著種族沖突的陰影;西尼卡自幼被母親拋棄,經(jīng)歷坎坷;帕拉斯在遭遇親人背叛后又慘遭強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修道院里的女性通過種植和出售農(nóng)產(chǎn)品獲得了經(jīng)濟的獨立,同時她們有著獨立的意識并且領(lǐng)悟出了愛的真諦:自愛,愛他人,愛所在的群體。她們在姐妹情誼中重新找回了自我:康索拉塔引導(dǎo)她們首先要熱愛自己的靈魂和身體,然后要扶持和幫助身邊受傷的女性,包括魯比鎮(zhèn)的黑人女性,最后還要愛自己所在的群體。不同膚色和經(jīng)歷的女性在修道院里建立起了真正的女性天堂。雖然魯比的男性們摧毀了她們,但最后她們都獲得了新生,這也意味著她們已經(jīng)在愛中實現(xiàn)了自我認同,做好了開始新生活的準(zhǔn)備。

    總之,所有黑人女性都面臨著來自種族、性別的雙重壓迫,她們只有相互關(guān)心扶持,互敬互愛,才能共同從邊緣走向中心,真正實現(xiàn)自我身份認同。

    歷史三部曲把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置于由奴隸制和種族歧視導(dǎo)致的巨大歷史陰影之中,置于南北戰(zhàn)爭之后的百年黑人歷史之中,完整地展示了一百多年來非裔美國人尤其是非裔美國女性的艱苦卓絕和不屈不撓的身份認同之路。

    ① 趙一凡、張中載等主編:《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465頁。

    ② 查爾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現(xiàn)代認同的形成》,韓震等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頁。

    ③ 梅南德:《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戰(zhàn)爭》,《紐約人》1998年版,第78頁。

    [1]Morrison,Toni.Beloved[Z].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Morrison,Toni.Jazz[M].New York:Plume,1992.

    [3]Morrison,Toni.Paradise[M].London:Vintage Random House,1999.

    [4][英]弗吉尼亞·伍爾夫.一間自己的屋子[M].王還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9.

    [5]王守仁,吳新云.性別·種族·文化——托妮·莫里森與20世紀(jì)美國黑人文學(xu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塞絲維奧寵兒
    維奧萊特和小火山
    彳亍徘徊還是砥礪前行
    剝奪或救贖:塞絲殺嬰的倫理兩難
    論《寵兒》中的畸形母性
    花卉的寵兒——吳昌碩
    童話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26
    短視頻因何成了寵兒?
    奇了!機器人也炒了魷魚
    《寵兒》中的后現(xiàn)代敘事策略
    剖析莫里森《寵兒》中塞絲的人生磨難
    短篇小說(2014年1期)2014-09-04 02:57:20
    寵兒故事
    拜泉县| 青海省| 武乡县| 江山市| 辉县市| 罗平县| 南漳县| 新闻| 瑞安市| 阜南县| 水城县| 南安市| 夹江县| 克拉玛依市| 金川县| 兰溪市| 邮箱| 萝北县| 蒙山县| 古丈县| 临澧县| 苍山县| 延安市| 房山区| 海阳市| 南昌县| 仁化县| 柘荣县| 左云县| 黄骅市| 五常市| 永吉县| 崇阳县| 西青区| 井研县| 广宗县| 铁岭县| 昌都县| 灵石县| 广宗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