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群華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浙江 寧波 315300)
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慢性病,屬于典型的心身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1]。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干預能減輕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患者主動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增加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從而提高了療效、減少潰瘍復發(fā)[2]。筆者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觀察了心理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潰瘍愈合率和幽門螺桿菌清除率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消化性潰瘍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并經(jīng)胃鏡檢查及組織病理確診為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均無明顯心、肝、腎疾病,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隨機分為心理護理組和對照組。心理護理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 21~82歲,平均(39.7±6.2)歲;病程 4個月 ~15年,平均(3.8±1.4)年;潰瘍類型為胃潰瘍11例,十二指腸潰瘍20例,復合性潰瘍4例。對照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齡19~80歲,平均(40.2±5.9)歲;病程5個月 ~12年,平均(3.6±1.3)年;潰瘍類型為胃潰瘍9例,十二指腸潰瘍19例,復合性潰瘍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潰瘍類型比較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單純藥物治療。心理護理組患者在單純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1)心理干預: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疏導患者的情緒障礙,調(diào)動社會及家庭支持力量,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啟發(fā)患者保持愉快的心境和樂觀的情緒,積極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2)認知干預:向患者介紹消化性潰瘍的相關(guān)知識以及臨床經(jīng)過,提高患者對消化性潰瘍的認知,并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3)飲食干預:進食定時,少量多餐,不宜過快,過飽過饑,避免粗糙、過熱、過冷等刺激性食物,禁煙、酒;4)用藥干預:指導患者正確服藥,說明所有藥物作用機制、用法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解釋按療程堅持用藥的重要性,讓患者明白潰瘍病癥狀的控制不等于潰瘍愈合。兩組患者均觀察8周。
心理狀態(tài)評估: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進行評分。胃鏡檢查以及幽門螺桿菌檢測:行胃鏡檢查觀察潰瘍是否愈合,分別在胃體、胃竇大、小彎側(cè)各取活檢組織1塊,10%甲醛固定,常規(guī)行石蠟切片病理組織學檢查。另外,在胃部竇部小彎側(cè)取1塊活檢組織,采用快速尿素酶檢查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存在。試劑盒購自福建三明三強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
兩組患者治療前SAS和SDS評分比較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或 P<0.01),且心理護理組下降的幅度較對照組更明顯(P<0.05)。結(jié)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和焦慮癥狀的變化(,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和焦慮癥狀的變化(,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P <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
組別 SAS SD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心理護理組56.24 ± 7.0437.02 ± 5.82#▲55.23 ± 6.0438.79 ± 6.13#▲對照組55.67 ± 6.8746.29 ± 6.05*54.62 ± 5.8245.72 ± 5.86*
治療8周后,心理護理組的潰瘍愈合率和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7.63 和 6.68,P <0.01)。
隨著對消化性潰瘍發(fā)病機制認識的深入和治療藥物的發(fā)展,不少方案均可使絕大多數(shù)病例治愈,但消化性潰瘍治愈后很容易復發(fā),其復發(fā)原因十分復雜,既有生物學因素如幽門螺桿菌感染、療程短未維持治療、胃黏膜屏障防御功能較弱、潰瘍愈合質(zhì)量,也有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等因素,又有社會心理因素的參與[3]。特別是患者對所患疾病缺乏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往往容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和緊張情緒,給治療和康復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心理護理干預能幫助患者對消化性潰瘍有正確的認識,從心理、認知、飲食、用藥等各方面給予干預和指導,可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治療護理的依從性,促進潰瘍的愈合,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減少復發(fā)率[4-5]。董菲[6]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干預藥物治療的方法能使消化性潰瘍患者癥狀得到更快的緩解,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加快疾病康復的過程,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純性藥物治療。馮華揚等[7]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干預能提高消化性潰瘍患者的醫(yī)囑依從性,減少潰瘍的復發(fā)。本組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給予護理干預治療8周后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心理護理組下降幅度更明顯,表明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治療8周后,心理護理組的潰瘍愈合率和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心理護理干預能促進消化性潰瘍的愈合,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能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改變患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提高治療依從性,飲食指導促使患者保持生活起居與飲食規(guī)律,情緒穩(wěn)定,避免過勞及服用傷胃飲食與藥物,學會預防性服用抗消化性潰瘍藥物,服藥指導使消化性潰瘍患者能正規(guī)、綜合、長期維持治療,提高潰瘍愈合率和幽門螺桿菌清除率,從而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8]。
[1]汪曉艷.護理干預對有焦慮、抑郁的消化性潰瘍病人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8(12):3 200-3 201
[2]劉紹菊.護理干預防止消化性潰瘍患者復發(fā)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5):225-226.
[3]葉曉芬,蔡建庭.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國際消化病雜志,2008,28(2):130-131.
[4]王改琴,黨飛榮.護理干預減少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25(7):1 094.
[5]陳 莉.護理干預預防消化性潰瘍復發(fā)的效果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7):54-55.
[6]董 菲.心理護理在治療消化性潰瘍中的作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0,12(10):109 -110.
[7]馮華揚,肖生翠,陳瑰榮.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醫(yī)囑依從性及療效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8):1 419-1 420.
[8]楊鳳翔,李 梅,王桂榮.綜合康復護理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7A):2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