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飛 馬國峽 石東付 盧國奇 (三門峽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外科,河南 三門峽 472000)
高血壓性腦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種自發(fā)性腦血管病,由腦內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破裂引起〔1〕,其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2〕。部分老年患者出血量大,意識障礙及功能障礙嚴重,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而且老年患者難以耐受常規(guī)骨瓣開顱術,主要是因為其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手術時間長。因此,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老年HICH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老年HICH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HICH患者 128例,男 76例,女 52例,年齡 60~73〔平均(65.5±5.4)〕歲。臨床表現呈“凝視病灶”癥狀和“三偏”癥狀,部分患者伴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HICH診斷標準〔3〕。患者入院時經頭顱CT檢查證實血腫位于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量30~70 ml;從發(fā)病到手術不超過24 h;其中入院時格拉斯格昏迷評分(GCS)4~8分的患者80例,9~12分者48例。所有患者生命體征較穩(wěn)定,沒有嚴重的基礎性疾病及心肝腎等器質性病變,且沒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手術禁忌證。根據患者或家屬自愿進行常規(guī)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骨瓣組)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小骨窗組),其中常規(guī)骨瓣組63例,小骨窗組6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出血量和GCS評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血腫清除術 (1)常規(guī)骨瓣血腫清除術:選擇擴大翼點入路,翻開肌骨瓣,切開硬腦膜以充分顯露島葉,以免損傷重要血管。然后切開島葉皮質2 cm以顯露血腫〔4〕,進而直視下清除血腫,并做止血處理。最后復位肌骨瓣,分層縫合頭皮。(2)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5,6〕:根據頭顱CT檢查的血腫位置,以出血面積最大并接近顱骨最小距離的CT層面為中心,注意避免損傷重要的腦部功能區(qū)和大血管,皮膚直切口長約5.0 cm,骨窗直徑3.0~3.5 cm,“十”字形切開硬膜,穿刺針穿刺定位血腫,切開腦面2~4 cm,沿穿刺針方向牽開腦組織,直視下清除血腫并嚴格止血。因血腫質地較韌,不強求清除徹底,對深部慢性滲血可使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沖凈血凝塊,用小塊止血紗布填塞止血,徹底止血,并放置引流管于血腫腔內,術后根據引流液含血程度48~72 h拔出引流管。
術后第2天復查頭部CT,根據血腫殘存量決定是否及何時行尿激酶溶解治療,降低顱內壓。術后給予吸氧、脫水劑及神經營養(yǎng)藥物治療,觀察引流量及性質,密切監(jiān)測血壓,維持血壓穩(wěn)定。防止應激性潰瘍、出血、肺部感染、顱內逆行性感染等。加強營養(yǎng)支持。
1.2.2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腫清除率(血腫清除率=血腫清除量/顱內總血腫量×100%)、手術時間、術后再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病死率等指標。(2)術后1個月對患者進行GCS評分,了解近期治療效果。(3)調查患者術后3個月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由此評價預后,根據文獻報道的標準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其中總有效率=(Ⅰ級+Ⅱ級+Ⅲ級)/總例數×100%〔7〕。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數據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腫清除率、病死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的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過程中血腫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小骨窗組患者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均小于骨瓣組(P<0.05)。骨瓣組術后再出血3例,其中發(fā)生在術后3 d以內3例,3 d以后0例;小骨窗組再出血10例,其中發(fā)生在術后3 d以內8例,3 d以后2例,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瓣組共出現并發(fā)癥18例,其中腹瀉4例,肺部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3例,泌尿系感染1例,靜脈炎1例,腦梗死1例,顱內感染1例;小骨窗組共出現并發(fā)癥9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腹瀉1例,一過性腎衰竭2例,腦梗死2例,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GCS評分 術前GCS評分4~8分骨瓣組患者術后1個月GCS評分與小骨窗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GCS評分9~12分的骨瓣組患者術后1個月GCS評分與小骨窗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病死率及ADL分級比較 骨瓣組共死亡10例,病死率15.9%,5例死于再出血,2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死亡原因不明;小骨窗組共死亡3例,病死率4.8%,死亡原因均為術后再出血;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患者術后3個月ADL分級,骨瓣組患者總有效27例,總有效率42.9%;小骨窗組患者總有效43例,總有效率66.2%,明顯高于骨瓣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腫清除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腫清除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的比較(±s)
與骨瓣組比較:1)P<0.05;下表同
組別 n 血腫量清除率(%)手術時間(min)術后再出血(%)術后并發(fā)癥(%)住院時間(d)15.8±5.1小骨窗組 65 86.04 47.8±21.41)10(15.4)1) 9(13.8)1)23.4±6.11)骨瓣組 63 90.1 116.5±35.8 3(4.8) 18(28.6)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GCS評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GCS評分(±s)
38 6.0±1.5 9.4±1.5 25 10.4±0.911.5±1.2小骨窗組 41 5.9±1.4 9.6±1.2 24 10.1±1.112.4±1.71)術后骨瓣組組別 入院GCS4~8分n 術前 術后入院GCS9~12分n 術前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病死率與ADL比較〔n(%)〕
原發(fā)性高血壓常導致腦底的小動脈發(fā)生病理性變化,HLCH是血壓劇烈升高導致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好發(fā)部位是大腦半球深部基底節(jié),其他好發(fā)部位為丘腦出血、腦葉出血、腦干出血、小腦出血、腦室出血等。文獻報道,血腫急性膨脹可導致局部微血管缺血痙攣,6~7 h后出現水腫,緊靠血腫的腦細胞壞死,出現不可逆損害;12 h達到中度水腫,24 h達到重度水腫;血液分解釋放多種神經毒素導致繼發(fā)性腦損害〔8〕。通過手術盡可能清除血腫,控制出血,解除占位效應,降低顱內壓,使受壓的神經細胞獲得恢復,挽救血腫周圍受壓腦組織的功能,預防不可逆性神經功能的損害,減少神經功能廢損,挽救患者生命〔9〕,故尋找一種快速有效清除顱內血腫的方法至關重要。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手術創(chuàng)傷大,手術時間長,失血多,腦組織暴露多,易加重腦組織損傷。而且老年患者對創(chuàng)傷較大、手術時間長的常規(guī)骨瓣開顱耐受能力差,因此小骨窗開顱手術更適宜于老年患者。
小骨窗開顱治療HICH有其明顯的優(yōu)點〔10,11〕:(1)手術時間短,操作簡便,迅速到達出血部位,清除血腫。手術一般45 min左右,本研究顯示其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傳統(tǒng)的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時間。(2)本研究發(fā)現,小骨窗開顱手術血腫清除率與傳統(tǒng)骨瓣開顱清除率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小骨窗開顱手術清除血腫徹底、止血充分,也具有了傳統(tǒng)骨瓣開顱術的特點。(3)手術創(chuàng)傷小,一般不需進行再次顱骨修補,避免二次手術痛苦的同時對患者外觀影響小,易于被患者接受。(4)小骨窗開顱整個操作系統(tǒng)密閉性強,因此感染概率低。骨瓣開顱術后出現腦膨出、腦軟化,甚至腦穿通畸形等并發(fā)癥;而小骨窗開顱對腦組織損傷輕微,對患者全身干擾小。本研究發(fā)現小骨窗開顱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大骨瓣開顱組,因此小骨窗開顱手術具有患者耐受性好的優(yōu)點,不受年齡及血腫深淺的限制,對心肺肝腎功能差的患者也適用,適合于全身情況差的老年患者。(5)病死率低,恢復快,后遺癥輕,生活質量高。分析兩組患者ADL分級發(fā)現小骨窗開顱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大骨瓣開顱組,小骨窗開顱不能提高入院時GCS評分在4~8分患者的臨床效果,但是對GCS評分9~12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好。分析可能是因為小骨窗開顱手術在很短時間內清除血腫,很快降低顱內壓,及時解除血腫壓迫,使受壓而未被破壞的腦組織恢復神經功能,防止和減輕了出血后一系列的繼發(fā)性病理損害,從而改善預后,達到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質量的目的。(6)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的推廣,療效不斷提高,死亡率明顯降低。本組實驗發(fā)現骨瓣組病死率15.9%,小骨窗組病死率4.8%,也證實了這一點。(7)住院時間短,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小骨窗顯微鏡下手術治療HLCH,手術時間短、臨床效果好、死亡率低,療效肯定,只要掌握好手術適應證、顯微技術及術后處理,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另外,手術治療僅是治療HICH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手術前后除了注意腦部情況外,還應注意和調整全身其他臟器的功能,防治各種并發(fā)癥,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1 Basali A,Mascha EJ,Kalfas I,et al.Relation between perioperative hypertension 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craniotomy〔J〕.Anesthesiology,2000;93(1):48-54.
2 Frlzzell JP.Acute stroke: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 treatment〔J〕.AACN Clin Issuses,2005;16(4):421-40.
3 中華神經科學會.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要點、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6-83.
4 李忠東.84例高血壓腦出血的外科治療〔J〕.重慶醫(yī)學,2008;37(9):976-7.
5 劉紅梅,王文志,李 滌.微創(chuàng)穿刺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腦出血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9(3):173-6.
6 賈清海,肖 博,王華英.超早期小骨窗微創(chuàng)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16例〔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11):103-4.
7 徐樹林.小骨窗與常規(guī)骨瓣開顱治療基底節(jié)區(qū)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0):98-9.
8 Zhall CE,Grotta JC.New era for manage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Curr Neurol Neurosci Rep,2005;5(1):29-35.
9 胡 濤,林 勇,吳春平,等.超早期小骨窗微創(chuàng)腦出血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2):33-4.
10 張清倫.小骨窗微創(chuàng)手術與傳統(tǒng)大骨瓣開顱治療老年性高血壓腦出血的對比研究〔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1;32(5):106-8.
11 陳立一,龍宵翱,陳 兵.小骨窗微創(chuàng)術與傳統(tǒng)開顱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7;12(7):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