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國 程冬梅
1.陜西省佛坪縣醫(yī)院中醫(yī)科,陜西 佛坪 723400;2.陜西省平利縣中醫(yī)院內兒科,陜西 平利 723400
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MP)為呼吸系統(tǒng)感染最為常見的病原體之一,兒童患者中MP感染的肺炎發(fā)病率較高[1-2],成人發(fā)病率相對較低。但近些年,隨著病原體的變化,氣候的改變,支原體肺炎的成人患者日漸增多,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損害及各種肺外并發(fā)癥已被廣泛關注。近年來,筆者采用止嗽散合三拗湯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期咳嗽70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所有病例均來源于陜西省佛坪縣醫(yī)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期咳嗽患者。在本臨床觀察收集的70例患者中都具有咳嗽的表現(xiàn),其中,發(fā)熱40例,體溫39℃以下30例,體溫39℃以上20例,平均熱程5.5 d,發(fā)熱的高峰期平均2.5 d,患者最長的發(fā)熱時間持續(xù)30 d;20例患者有咽痛、頭痛、全身不適等癥狀。體征檢查發(fā)現(xiàn),肺部有干濕性啰音14例,無陽性體征20例。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平均為(7.9±3.6)×109/L,>10.0×109/L 的患者 17 例。胸部X線檢查,呈線狀或者網格狀陰影18例,呈斑片狀陰影35例,其他表現(xiàn)17例。所有患者血清肺炎支原體凝聚試驗檢查滴度都在1∶160以上,其中,滴度超過 1∶1 200的有 10例。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35例。其中,治療組男 20 例,女 15 例,年齡(36.18±7.32)歲,病程(11.61±2.41)年;對照組男 18 例,女 17 例,年齡(35.62±7.51)歲,病程(11.32±2.5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咳嗽,多伴有發(fā)熱;肺部體征有或無;胸片有不同程度的炎癥改變;冷凝集試驗>1∶32為陽性,肺炎支原體抗體測定陽性。
對照組給予阿奇霉素粉針劑(由浙江亞太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批號:09120204),5~10 mg/(kg·d),連用 3 d,停4 d,再用3 d。7 d為1個療程。治療組給予止嗽散合三拗湯(桔梗 9 g、紫菀 12 g、荊芥 6 g、百部 10 g、陳皮 9 g、白前12 g、甘草 3 g、麻黃 6 g、杏仁 12 g),每日 1 劑,連服 7 d 為1個療程。兩組觀察2個療程,在治療期間如遇有發(fā)熱、感冒及心肺、胃腸道等疾患時可給予對癥處理。
根據《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和《中醫(y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肺炎喘嗽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肺部啰音完全消失;X線檢查肺部病灶完全吸收,血象指標檢測恢復正常,且患者半年內沒有肺炎支原體感染反復發(fā)作,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1次,MP-Ab-IgM(-)。好轉:癥狀改善,肺部羅音吸收;X線檢查肺部病灶沒有完全吸收,半年內肺炎支原體感染反復發(fā)作次數(shù)≤3次,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3次,MP-Ab-IgM(+),抗體滴度較前有所下降。無效:癥狀及體征均沒有明顯改善甚至出現(xiàn)惡化,半年內肺炎支原體感染反復發(fā)作次數(shù)改變不明顯,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3次,MP-Ab-IgM(+)且抗體滴度較高??傆行蕿橹斡屎秃棉D率之和。
所有患者于就診時和觀察療程結束后觀察MP-IgM抗體(用金標斑點法測定)、血常規(guī)及X線結果。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愈15例,治愈率為42.86%,好轉17例,好轉率為48.57%,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治愈7例,治愈率為2.00%,好轉15例,好轉率為42.86%,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62.86%。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2]。近年來隨著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增多,成人患者呈現(xiàn)上升的發(fā)病趨勢。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等。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和X線檢查與其他類型的肺炎相比缺乏特異性,因此,診斷應結合血清IgM抗體的實驗室檢查[3]。MP-Ab-IgM被認為是目前診斷MP感染的最好方法。本臨床觀察行MPIgM檢測均為陽性,特異性較強,對早期診斷有一定的幫助。本研究的70例肺炎支原體感染導致的咳嗽患者中青壯年最為多見,且本病發(fā)病具有較明顯的季節(jié)性,夏秋兩季比較多見。肺炎支原體感染近年發(fā)病率的增高與臨床醫(yī)生對其缺乏警惕性有關,所以臨床工作中,對于成人,尤其是青壯年患者,如果以呼吸道感染就診,連續(xù)咳嗽持續(xù)5 d以上或者有持續(xù)性發(fā)熱而常規(guī)治療無效的,或者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經常規(guī)抗病毒、抗菌治療3 d以上且療效不佳,應考慮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可能,除常規(guī)檢驗血常規(guī)、胸部X線片以外,還必須常規(guī)檢測MP-IgM。如果患者原來的基礎性疾病經過常規(guī)治療,效果不明顯的,也應該盡早考慮是否合并肺炎支原體感染。有研究發(fā)現(xiàn)[4],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肺炎支原體的檢測陽性者可達到27.9%[5-6],感染后導致肺外臟器受累可以達到45%。
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期咳嗽持續(xù)的時間相對較長,多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刺激性咳嗽,且咳痰,量少,性黏。許多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期咳嗽患者因病情反復,遷延不愈導致慢性支氣管炎。主要是因為人體感染肺炎支原體后,肺炎支原體細胞膜上的神經氨酸受體,吸附在宿主呼吸道的上皮細胞表面,釋放大量過氧化氫等有毒代謝產物,導致纖毛活動被抑制,同時破壞上皮細胞的功能,使其出現(xiàn)變性,甚或壞死、脫落。
中醫(yī)學認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期咳嗽的主要病機是表邪未解、肺失清肅、氣上逆致咳,所以治療應以疏風解表、降逆止咳為主。止嗽散合三拗湯方中的桔梗開宣肺氣;白前化痰降氣;炙麻黃宣肺止咳,杏仁降氣止咳,兩組藥對一宣一降;紫菀、百部溫潤平和,均有止咳化痰之功,可治一切新咳、久嗽;陳皮化痰理氣;荊芥疏風解表利咽。諸藥合用,疏風止咳,開宣肺氣。結合本研究結果,說明止嗽散合三拗湯切合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期咳嗽的表邪未解、肺失清肅的病機,總有效率及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成人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期咳嗽并不少見,雖然大部分病情較輕,但不乏會遷延致病情嚴重的病例,因此,臨床診療中應提高警惕。本觀察說明,止嗽散合三拗湯對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期所致的咳嗽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趙建宗,趙穎莉.辛涼清肺湯治療小兒風熱閉肺型支原體肺炎263例[J].甘肅中醫(yī),2009,22(9):23-24.
[2]傅紅,杜惠敏.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序貫療法臨床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08,14(1):50-51.
[3]劉又寧,陳民鈞,趙鐵梅,等.中國城市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學多中心調查[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29(1):7-8.
[4]劉春峰,袁壯.肺炎支原體肺炎實驗室檢測與影像學所見[J].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0,8(2):8-9.
[5]黃紹光,陳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與治療[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0(4):277-278.
[6]張華,黃英,劉成軍,等.布地奈德佐治毛細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2007,13(5):57-58.
[7]方德剛,肖清華.支原體感染免疫研究進展[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3(8):1276-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