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祥金
山東省桓臺縣婦幼保健院外科,山東桓臺 2564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與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相比較,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時間短、痛苦小、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手術傷痕不影響美觀等優(yōu)點,已經成為了治療膽囊外科疾病的基本標準[1],同時也更易為患者和家屬所接受。近年來,該院對所收治的符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適應癥的大部分患者采取了LC方法,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本文將其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手術效果和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手術效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6年1月—2011年6月該院收治的需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356例,其中男192例,女164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45.1歲;病程2h~18年不等。以上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膽囊切除術適應癥并經B超和膽道造影協助確診。術前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200例及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15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史、所患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外,在入選資料時還對膽囊惡性病變、合并膽管結石、膽腸內瘺及壞死性胰腺炎等患者進行了排除,以保證研究的可靠性。
兩孔法:手術之前首先要認真詢問患者病史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此外,還要對所有患者進行心、肝、腎及血常規(guī)檢查等。采用氣管插管及靜脈復合的全身麻醉方式,待麻醉完成后,要時刻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加以監(jiān)視?;颊咭话悴扇☆^高足低(夾角約15°)平臥位,此外,手術前要做好常規(guī)消毒并鋪好無菌巾以防感染。CO2人工氣腹的建立:首先于臍的下緣開一個10 mm的切口,將腹壁提起并插入氣腹針,啟動氣腹機入CO2,并使腹內壓維持在10~12mmHg左右。5沿臍部切口在10 mmTroear左側1~5 mm處穿刺5 mmTrocar,置人抓鉗兩鉗配合解剖膽,兩鉗配合解剖膽囊三角,膽囊切除方法同常規(guī)的膽囊切除術,切除膽囊后自劍突下孔取出。三孔法:常規(guī)步驟與兩孔法相似,用可吸收結扎釘夾住膽囊管及膽囊動脈并將其切斷,用電凝鉤將膽囊從膽囊床上分離出來,并對膽囊床進行電凝止血,從操作孔取出被切除的膽囊和腹腔鏡。待手術一切正常后,放出CO2,縫合切口[2]。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如兩組患者的切口長度、出血量、手術及住院時間等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對該類數據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對計數資料(兩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進行分析。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平均長度、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等數據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比較其手術效果的差異,結果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s)
術后平均住院天數(d)兩孔法組 200 2.42±0.82 47.52±6.49 1.51±0.43 3.72±0.65三孔法組 156 9.66±2.50111.32±4.732.57±0.28 7.56±0.61 t值 3.115 11.236 2.120 2.317 P值 <0.05 <0.05 <0.05 <0.05分組 例數 切口平均長度(cm)平均出血量(mL)手術平均時間(h)
由上表可知,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的手術平均切口長度、出血量、手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且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有P<0.05)。
觀察統計兩組患者并發(fā)癥(如切口感染、出血,膽漏,膽管受損等)的發(fā)生情況,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經臨床觀察記錄,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并發(fā)癥共9例,其中膽漏4例,出血和感染各1例,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3.6%;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遠遠超出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其中膽漏10例,術后出血6例,傷口感染3例。由上表統計數據可知,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不但明顯低于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且其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首先在手術具體數據,如平均切口長度、術中平均出血量、手術及住院時間等方面優(yōu)于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次,在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亦明顯低于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表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較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有更好的臨床療效和手術效果,而這是和它們自身所具備的特點是直接相關的。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3-5],筆者認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成功進行的關鍵在于Calot三角區(qū)的充分暴露,這也和其他研究結果相一致[6]。為了保證三角區(qū)的充分顯露,首先可通過全麻的方式保持患者良好的肌松,此外,協助患者采取合適的體位,如頭高腳低約15°,身體左傾約20°等,從而保證醫(yī)生在手術時能有足夠的操作空間,以確保手術的成功。在進行手術時,務必搞清楚膽囊管、膽囊動脈和膽總管的位置關系,對三角區(qū)粘連進行鈍性分離并避免傷及其他組織。同時,鈦夾要上牢固,膽囊床止血要完全。此外,若該三角區(qū)粘連較為嚴重,膽囊管不易分離,為保證療效,可中轉行開腹手術。術后在縫合切口之前,要仔細檢查是否有創(chuàng)面出血和膽漏情況,待一切正常,方可縫合。
綜上所述,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它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手術及住院時間短、并發(fā)癥少、痛苦少、安全性高和療效佳等特點。
[1]馮軻,李姿健,楊永輝, 等. 兩孔法與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比較研究[J]. 昆明醫(yī)學院學報, 2011,32(11): 62-64.
[2]李雄,李妹,徐丹.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87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0,16(6):662-663.
[3]余浩.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手術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34):35-36.
[4]王國君.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26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0,31(5):638-639.
[5]祁軍安,江奎,朱海林, 等. 兩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0,15(2): 144-145.
[6]梁金龍,馮金發(fā),楊勇,等.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