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這是馬良對濟南的最初印象,拍攝前,他繪制了一幅“大明湖號”的船當做道具。在這個時代,純藝術一直是在夾縫中生存,藝術的美感也在機械的復制中漸次衰敗,直到遇見馬良的照相館,才懂得什么叫藝術范兒。
帶著我的工作室,上路了
跟照片相比,馬良真人塊頭更大,抬起頭來,光頭,眼窩深凹,鼻直唇厚,絡腮胡須,左耳戴著黑色耳環(huán),下巴一撮胡子,還扎著小辮兒。不由得讓人聯(lián)想起“黑幫”和“羅漢”。短短八年的攝影生涯,卻無奈被迫三次搬遷,系列攝影《我的照相館》是“移動照相館”的雛形。馬良在作品前言里寫道:“正因為現(xiàn)實生活里太多的顛沛流離,所以總是力求那些小照片一定要比現(xiàn)實稍微美好一些。這是一個美工師最浪漫的職責所在,為了比不完美的生活僅僅好那么一丁點兒,值得用最絢爛的形式,窮盡所有力氣?!?/p>
真誠的相片,溫柔對待世界
“照相館”的主角都是馬良的朋友。黨輝是土生土長的陜西漢子,1996年入行廣告圈并結識馬良?!耙苿诱障囵^”的燈光、搭景負責人有了。為確保紀錄片高質量制作,馬良又找到哥兒們小方和阿煒,兩人皆是上海廣告圈內精英。由小方任制作總監(jiān),阿煒負責紀錄片拍攝工作,馬良的前助手嘉瑞也被他的誠意打動,加入團隊。還有一位是首席聯(lián)絡官,馬良在杭州的另一位前助手扎西也加入團隊,“移動照相館”的七人團隊正式確立。
處女座特征集中爆發(fā)
對于移動照相館來說,道具必不可少,卡車面包車各1輛、發(fā)電機、6套睡袋、醫(yī)藥箱、5套攝影燈具,包括斯坦尼康在內的2套數(shù)字攝影系統(tǒng)、約40套拍攝前后景、打印機、衣架及服裝等。道具中最重要的兩件是紅色的幕布和紅頭燈,幕布,讓現(xiàn)實和荒誕分割開來,紅頭的暖色調子使畫面很漂亮。團隊成員積極籌備,團隊日歷都以倒計時計算。
走一路,拍一路
從2月17日出發(fā)至今,“移動照相館”已先后完成蘇州、無錫、南通、常州、南京、合肥以及青島、威海站的拍攝。一路走來,不知道付出多少的艱辛,吃飯、住宿曾一度成為障礙,馬良曾經奉獻之后考問,“我把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奉獻出來,我的時間,我的精力,那么你們能給我什么”?最終,用自己的真誠感染著我們,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與鼓勵。在整個旅途,善意的共存,被具象為細節(jié)。
濟南市是第九站,一共完成19組的拍攝。移動照相館來到了大明湖畔。一對青年夫婦走了進來,兩人身上都流露著藝術的氣息,后來得知,夫婦兩人都在文藝單位工作。妻子說一直關注馬良,喜歡他的復古又不造作的風格,雖然是擺拍,卻具有真實感,正好趕上他們的結婚紀念日,拍一組老照片作為紀念再合適不過了。在這個移動照相館里,上演最多的就是“愛情”。
馬良移動照相館,用最浪漫的形式,拍攝最美最真的畫面,穿越普通的生活帶去善意,馬良在不惑之年,收到了最浪漫的禮物——他的移動照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