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智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民辦高校管理規(guī)范化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教育界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班集體建設研究卻很少。文章根據(jù)民辦高校班級的特點,提出加強民辦高校大學生班集體建設意見。這對高校學生班集體建設、培養(yǎng)學生團體合作精神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民辦高校 班集體建設 凝聚力
班級是一個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級建設的好壞關系到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質量。但不同的班級側重點也應不同。進入民辦高校的學生一般都經過高考的失利,他們會產生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針對這樣的學生,我們應如何開展班集體建設呢?我認為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是班級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民辦高校班集體的特征
民辦高校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相對特殊的一部分,他們有著當代大學生的共性,又有其比較鮮明的特性,從而決定了民辦高校的班級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學生的集體觀念相對薄弱
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是20世紀9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這也造就了他們個性鮮明,集體觀念不強,自我意識較強,對學校管理的參與程度較高。由于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彼此的語言、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不一樣,很多學生我行我素,各自顧全自己,沒有很強的集體觀念。
(二)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班級紀律較差
民辦高校的學生個性大多鮮明,紀律意識相對較差,其中很多學生可能經受不住各種娛樂活動的誘惑,盲目地、過多地參與到課外娛樂活動中,整天為組織各種活動而忙得不亦樂乎。很大程度上耽誤了自己的學習,而對自己的班級建設工作更會忽略。由于民辦高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很多依賴家庭的社會關系,對自己今后的出路和就業(yè)問題并沒有擔心,而家長也早為其鋪好畢業(yè)后的路子,形成了一種“混個文憑”的不良意識,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班級凝聚力的概述
一個班集體的凝聚力是指在一個班級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一種具有明確的導向功能和育人性質的,有益調動廣大學生學習、工作和活動積極性的整體力量。這是班集體得以維系的靈魂,是學生工作發(fā)展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因素。班級作為一種正式的群體,也是學生組織的基本單位。班級凝聚力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學風、班風、校風建設的成與敗。班級凝聚力是形成各種優(yōu)良風氣的前提。
三、增強民辦高校班級凝聚力的方法途徑
根據(jù)民辦高校班級的特點和對班級凝聚力概念的理解,日常工作中,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增強班級凝聚力。
(一)培養(yǎng)主人翁精神,規(guī)范班級制度建設
大學班級建設的根本保證是規(guī)范的班級制度建設。大學里班級內規(guī)章制度有很多,民主參與制度是我認為增強班級凝聚力最有效的方法。讓全體同學參與到班級的建設工作中,發(fā)揮每個人的智慧,讓每一成員都成為班級的主人。讓學生積極參與,可以使同學們產生自尊感、主人翁精神,并提高自我價值,意識到自己在這個集體中的地位,同時產生心理上的滿足。對那些平時表現(xiàn)一般或存在自卑心理的同學,如果他們的建議一旦被采用,既可以減少由于自感地位低而產生的消極心理,又可以減少由于冷遇而產生的不滿情緒,并能使他們逐漸關心集體、熱愛工作。班集體是大家的,每個人都出一分力,真正做起主人翁。
(二)建設好班干部隊伍,發(fā)揮其核心作用
班集體核心作用發(fā)揮得好,對民辦高校班級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民辦高校的學生個性意識較強,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集體,無法將每個人的思想統(tǒng)一起來,更談不上班級凝聚力。對于民辦高校的班干部隊伍建設,首先要精心選拔出一支思想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群眾關系好、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班干部隊伍。接著,在平時的工作中,對班干部要嚴格要求,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樹立一定的威信。當然,同時輔導員或班主任對班干部要做好培養(yǎng)工作。最后,大膽地放手讓他們管理班級,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班級的“核心”作用,往往有什么性質的“核心”人物,就有什么樣的班級凝聚力。一個班級僅有班干部是不夠的,先進份子應該帶動落后分子,并且促進中間份子進步,形成積極的組織氣氛和良好的班風。
(三)依托各類文化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
要充分發(fā)揮班、團干部的帶頭作用,根據(jù)學生特點,積極利用學校創(chuàng)造的有利條件,依托各類校園文體活動,充分營造健康活躍的班級文化,這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針對學風建設和誠信教育,可以舉辦相應的主題班會,共同探討交流每個人對學風建設和誠信的認識。其次,可以根據(jù)民辦高校的學生的動手能力往往較強的特長,舉辦以班級為單位參加的活動,發(fā)揮更廣大的同學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性,讓更多的“平民”參與到活動中來。以班級為單位參加的競賽活動,可以避免以前搞校園活動,只有一幫學生干部在那兒瞎忙活,而更多的所謂“平民”根本不知道這些活動的弊端。在“班級特色/創(chuàng)意展示”的前期準備過程中,本身就是班級內部同學情感交流、增進友誼的機會。這些以班級為單位參加的活動,使更多同學的個人價值得以體現(xiàn),促進形成良好的班風,有助于培養(yǎng)團體合作精神。通過系列有意義的活動,達到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實踐、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時,在各類活動中,可以建立一些合理有效的激勵措施,以達到提高全體成員的積極性,更好的達到增強班級凝聚力的目的。
隨著民辦高校管理的不斷規(guī)范,班級建設日益完善,在大學的班級管理中,民辦高校教師與學生會應利用多種形式更好地把學生團結在一起,有效增強班級凝聚力。文章只是淺談幾點,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方法途徑還有很多,需要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研究。
【參考文獻】
[1]楊勇,彭欣.民辦高校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企業(yè)家天地,2009(10).
[2]韓進.民辦高校下一步往哪走[J].中國經濟周刊,2007(13).
[3]劉宏.緊握辦學“生命線”[N].江西日報,200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