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細平
(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40)
隨著語料庫的蓬勃興起,特別是桂詩春、楊惠中(2003)建立起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以來,國內已有不少研究者通過對比分析二語習得者的語料和本族語者的語料來探究我國學生英語中介語的習得狀況,其中有不少是對英語高頻詞的對比研究。例如楊貝(2002),劉學敏(2005),張萍、周敏(2007),韓瑞娟(2011)。 此外,還有一些是專門針對高頻詞 so的研究,例如李曉玲(2005),張寧(2006),宋京生(2007),雷春儀(2008)。但縱觀國內基于語料庫的相關詞匯研究,我們發(fā)現thus的使用情況卻沒有引起相關學者的注意。筆者在進行大學英語寫作助教的工作中發(fā)現,很多學生對thus一詞的使用感到困擾,或者根本就不會去用thus,而是用其多種同義詞取而代之,例如therefore、so、hence等。那么,中國EFL學習者對thus一詞的使用情況究竟如何是本文需要探討的地方。本研究主要基于中國學習者語料庫(CLEC)來分析中國EFL學習者對thus一詞的使用情況,并通過英語本族語者語料庫(Brown)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兩者之間的使用差異,闡述造成這種差異的可能性原因以及基于此對中國英語二語教學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
本文研究主要以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CLEC(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中的 ST2、ST3、ST4、ST5 和 ST6 五個子語料庫為研究對象。這五個子語料庫分別為高中生、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四級、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六級、大學英語專業(yè)1-2年級和大學英語專業(yè)3-4年級的作文子語料庫。每個子語料庫有20萬詞,總共100萬詞次。作為對照的本族語者語料庫是美國Brown大學建立的Brown語料庫(布朗語料庫),這是一個根據系統(tǒng)性原則采集樣本的標準語料庫,一個代表美國英語的語料庫,規(guī)模為1,023,444詞次,與CLEC的總詞數相近。
本文主要采用語料庫的對比研究方法,語料庫檢索軟件為Antconc.3.2.2.1。 研究步驟為:首先,分別檢索出 thus在 CLEC 和Brown中的詞頻,分析差異。然后,再次檢索出thus的同義詞therefore,so,accordingly,hence,consequently在兩個語料庫中的詞頻,縱觀分析thus與同義詞不同的使用情況和特點,并對出現這種使用特點的原因進行解釋。最后,檢索thus一詞在CLEC每
個子語料庫中的分布頻率和錯誤頻率,以及錯誤類型,詳細分析CLEC一詞的使用失誤情況,并據此提出改善二語教學課堂的建設性意見。
對副詞thus在中國EFL學習者中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出學習者習得該詞的特點和中介語的一個發(fā)展過程,基于此目的,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1)中國EFL學習者對thus一詞的使用情況如何?是和本族語者使用相同,還是使用不足、過度?抑或出現使用規(guī)避現象?
2)產生如此獨特使用特點的原因是什么?
3)中國EFL學習者能否正確習得thus一詞?即對于中國EFL學習者來說,thus是否具有可習得性?
4)二語習得課堂應該怎樣施行高效教學模態(tài)?
我們首先將thus一詞分別在兩個語料庫中進行檢索,以期發(fā)現thus在中國學習者語料庫和Brown語料庫中的使用頻率差異。檢索結果如表1:
表1 thus在兩個語料庫中的詞頻
同樣是百萬詞次的語料庫,thus一詞在CLEC中出現的頻率要少于Brown中出現的頻率。這就意味著相對于本族語者來說,中國EFL學習者對thus一詞的使用情況為使用不足,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因為以往研究表明外語學習者使用英語的兩個明顯的特點之一為過多的使用英語中的常用詞(文秋芳,丁言仁 2004),這里導致thus一詞使用不足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1)口語化傾向。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2003)在考察中國大學生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時發(fā)現,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作文中有明顯的口語化傾向。雷春儀(2008)在研究so一詞時也發(fā)現,中國學習者書面語中有明顯的非正式,口語化特征。
通過查閱《牛津高階英語雙語詞典》(第六版),我們發(fā)現thus的同義詞有accordingly,so,hence和consequently,他們使用語境的正式程度為 so<hence<thus/therefore<accordingly/consequently。 現檢索出各詞在兩語料庫中的出現頻率,如表2所示:
表2 therefore,so,accordingly,hence,consequently各詞在兩語料庫中的詞頻
從表2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在CLEC中,so的使用頻率最高,再者就是 therefore,thus,consequently,hence 和 accordingly。究其原因,這個現象是由多方面因素產生的。由于so的詞形簡單,學習者接觸的也最早,這種最早接觸、頻繁重現而且讀些簡易的so往往會使我國的英語學習者覺得印象深刻,也容易提?。ɡ状簝x,2008)。相對于so來說,thus首先在詞形上比so要難,其次,thus多用于正式語體中,所以thus的使用頻率會相對而言低于本族語者。此外,從表2中,我們看到,中國EFL學習者對therefore一詞的使用頻率高于本族語者,是因為therefore的詞義和用法單一,學習者一旦掌握其基本詞義,就會正確使用,所以學習者會大膽的使用該詞而不怕出錯。
2)語言規(guī)避現象。規(guī)避現象的產生是在母語與二語不一致的情況下,二語學習者會出現有意識的避免使用某些詞匯的現象(Schachter,1994;Kleinmann,1977)。經過筆者利用課堂反饋的形式詢問學生thus一詞的用法時,很多學生對thus與so的詞義分不開,不知道thus是連詞還是副詞,所以當需要表達“因此”這個意思時,絕大部分學生會選擇使用so或者therefore,而不會去使用thus,因為把握不好thus的正確使用位置和使用方法。
本研究發(fā)現,中國EFL學習者對thus一詞不僅出現使用不足和語言使用規(guī)避現象,而且還出現使用失誤現象。在檢索thus用法失誤之前,我們現需要分析下thus的具體用法。
根據《柯林斯高級英漢雙解詞典》thus有以下三種用法:
(1)ADV:因此 [FORMAL][ADV with cl/group]
You use thus to show that what you are about to mention is the result of something else that you have just mentioned.
(2)ADV:如此;那樣[FORMAL]
If you say that something is thus or happens thus you mean that it is,or happens,as you have just described or as you are just about to describe.
(3)Conj.:因此,同義詞為 so.
根據《薄冰常用英語詞匯用法全解》,在非正式用于中,thus作從而,因此解時,其前有逗號。如:
Rachel worked hard,thus,he got high marks in the exam.
此外,thus還有一些常用的短語搭配,比如:thus far表示迄今,現在為止;thus much表示這些,到這種程度為止;as thus像這樣,就這樣。
現在,我們將thus再次在CLEC中檢索,結果如表3:
表3 thus在CLEC中的錯誤類型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對thus的錯誤使用有以下5種:
1)替代錯誤。Eg.He thinks thus[wd3,s-]he could acquire much knowledge.
2)冗余。 Eg.Furthermore,he is in a tension state while examining.Thus[wd5,-s]he can’t think of the problems carefully.
3)大小寫。Eg.I would like to the same job,and in my spare another job.thus[fm3,-s],I can learn a lot of knowledge from it…
4)詞類錯誤。Eg. Sometimes thing may go on beyond your belief and thus[wd2,-s] was that happened tomelast Mid-Autumn Festival.
5)結構缺陷。 Eg.As for those who want to gain experience be for eembarkingon the society, they usually look for part-time jobs either on vocation or duringschool periodthus[sn8,-s]makething smucheasier.造成這五大錯誤的原因是由于母語的
造成這五大錯誤的原因是由于母語的遷移作用。如1)、4)、5)三類錯誤類型都是由于生硬的將漢語語義套在英語句型中,造成使用失誤。2)中冗余現象更是由于漢語的強勢干擾造成的。在漢語中,因果連詞“因為…..所以……”需要同時出現,強調一種因果關系,而英語語言習慣是一句話中只出現因或果,因果不能同時出現。中國EFL學習者經常會把漢語習慣應用到英語中,造成語言冗余現象。3)是由于學習者的粗心造成的,由于漢語沒有大小寫之分,所以學習者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有時會忘記詞首字母大寫的規(guī)則。
以上為thus在CLEC中的使用失誤分析。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大部分是由于母語遷移的影響造成語言使用失誤。這里,我們還需注意一個方面,如表4:
表4 thus在CLEC中每個子語料庫的詞頻
表5 thus在CLEC中錯誤頻率分布
從表4、5中我們可以看出,高中生使用thus的頻率最低,而使用錯誤為零。這里出現語言使用的規(guī)避現象。因為在高中階段,學生只是生硬的學會了thus一詞的基本意思和用法,談不上對其能夠靈活的使用。當他們遇到需要表示“因此”的意思時,他們會選擇使用so或者therefore來代替。當他們使用到thus一詞時,他們一定是確定thus絕對正確,要不然不會去使用這一個詞匯。這就是典型的語言使用規(guī)避現象。 (Schachter,1994)
表4中,我們可以看出,在ST3和ST5中,thus的詞頻一致,而ST6中的詞頻卻高于ST4中的詞頻。我們可以得到,不管是英語專業(yè)還是非英語專業(yè),對于大學生來說,1、2年級正是英語基礎知識鞏固的階段,詞匯量大增,所以thus的使用率明顯上升。但是到了三年級和四年級,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基本上沒有開設相關的英語課,加上平時也不會過多的涉及到英語,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經常以英語相伴,所以高年級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使用thus的頻率要高于高年級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
對比表4和表5,我們可以看出,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隨著學習的級別上升,使用thus的頻率也上升,錯誤率同樣大幅度增長。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隨著使用的頻率上升,正確率也隨之上升。到了高年級的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基本上能夠正確的掌握了thus的用法并能準確的使用。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thus并不是不可習得的,經過一定時期的學習,thus完全可以被中國EFL學習者掌握并正確使用。
通過對比分析thus一詞在CLEC語料庫和Brown語料庫中的使用情況,我們有如下發(fā)現:
a)母語的遷移,又稱母語的干擾。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表達習慣、句型結構等都不盡相同。特別是在漢語與英語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的情況,導致學習者僵硬的把漢語規(guī)則套到英語里,或者直接規(guī)避使用。b)教學因素。輸入的貧乏導致對thus一詞的使用不夠靈活,輸入貧乏包括對英語接觸的局限性和教學課堂的單一性。中國學習者大部分缺乏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很難將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準確的應用到實際中。結合表4、5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學習水平的提高,使用thus的詞頻也大幅度增加,錯誤率也隨著上升。而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隨著學習水平的上升,使用平率上升的同時,錯誤率卻反而下降。反映出英語教學課堂的一些弊端。在二語課堂上,教師只教授最基本的意思和詞匯用法,沒有深入多樣化理解thus詞匯,造成學習者隨著水平的提高,錯誤使用的頻率也隨之相應的上升。
只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對thus一詞的學習和相應的練習,thus是可以學會并正確運用的。
通過對thus一詞在CLEC和Brown兩個語料庫中的對比分析,要使中國二語教學課堂達到高效模態(tài),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中國二語學習課堂目前仍采用一貫的強硬灌輸知識的方法應當改進。在二語教學的課堂,教師應轉變思想觀念,轉變角色,從一個灌輸知識者轉變?yōu)橐龑д?。在講授單詞的基本意思后,教師應利用課堂時間展開對該詞的變換使用,多做詞匯相關的練習,使學生對該詞匯的多樣性和準確性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目前,在大學里除開英語專業(yè),很少專業(yè)開設專門的詞匯課程。大部分學習者對詞匯的掌握僅到能夠運用基本涵義的地步,加上平時接觸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機會少、漢語的強勁干擾,對很多高頻詞的使用都處于誤用的邊緣,不利于對英語語言的運用。
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系,二者之間的差異甚大。這就造成母語為漢語的中國EFL學習者在學習英語語言時的困難。特別是漢語與英語沒有一一對應的時候,中國EFL學習者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把漢語知識強加到英語上面,造成使用失誤。這對英語教學課堂是一大警醒。在二語課堂上,教師應該注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的輸入,相關特定的習慣表達法和背景知識等;加強英漢語之間的對比分析,讓二語學習者對英語語言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和學習。
語料庫能夠給學習者提供大量真實的自然語料,能夠正確反映出學習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料庫進行課堂預測,提前找出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這樣有利于課堂的高效進行。其次,教師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利用語料庫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掘語言使用的特點和規(guī)律,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知識記憶。
本項研究利用了中國學習者語料庫(CLEC)調查分析了中國EFL學習者對thus一詞的使用情況,并與本族語者語料庫(Brown)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發(fā)現中國EFL學習者使用的獨特之處。研究發(fā)現:中國EFL學習者對thus一詞的使用情況為使用不足和使用失誤。使用不足除開受到母語遷移的影響外,還由于出現語言使用規(guī)避現象。對使用失誤進行了詳細分析,發(fā)現大部分失誤為替代錯誤和冗余錯誤。這也是受母語遷移的影響,由于漢語里沒有直接對應的用法,學習者生搬硬套漢語于英語之上,造成此種失誤。再加上英語教學課堂的僵化,也直間造成語言使用的不靈活。
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fā)現中國的二語課堂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據此,本文向中國的英語教學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性的意見。此外,我們也發(fā)現語料庫給英語課堂和教學所帶來的便利,英語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的同時,更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語料庫來輔助英語課堂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學習。
[1]Schachter,J.1974:An error in error analysis[J].Language Learning 24,205-14.
[2]Kleinmann,E.1977:Avoidance behavior in adult SLA[J].Language Learning 27,93-107.
[3]Sally Wehmeier.2004: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Z].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4]桂詩春,楊惠中.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韓瑞娟.中國英語學習者BUT的缺省和冗余失誤分析: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第1期.
[6]雷春儀.中國英語學習者“so”使用的失誤特點分析:基于CLEC與Brown語料庫的對比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8第17卷第2期.
[7]李曉玲.話語標記語的語料庫研究:對“so”的調查[D].河北大學,2005.
[8]劉學敏.中國英語學習者AND的缺省和冗余分析: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5第102期.
[9]宋京生.中國英語學習者so的缺省和冗余失誤分析[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第7卷第2期.
[10]楊貝.中國英語學習者與本族語學生寫作中HAVE用法比較[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2第24卷第2期.
[11]張寧.基于CLEC的so的使用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06.
[12]張萍,周敏.“Besides”:基于語料庫的對比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7 第 2期.
[13]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2003:中國大學生英語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高水平英語學習者語料對比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
[14]文秋芳,丁言仁.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使用頻率副詞的特點[J].現代外語:季刊,2004第2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