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琳
王小琳:女,大專,主管護師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展,老年人群增多,出現(xiàn)慢性病發(fā)病率增加的現(xiàn)象。慢性病中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在長期治療之下引起生活質(zhì)量的下降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1,2]。但是對接受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評價尚有爭議,盡管這兩種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可進行比較,但是與治療相關(guān)的方式和評價方法不一致,如HD患者在身體健康方面優(yōu)于PD患者,PD患者身體機能下降與其低蛋白血癥[3]和并發(fā)癥有關(guān)。在精神方面,HD患者比PD患者更抑郁,可能與其治療行為有關(guān),如治療過程中連接透析管行動不便、長期臥床等。此外HD患者也有其他心理問題,如與醫(yī)護人員的溝通不佳、頻繁HD以及長時間等待治療等。而PD患者由于自主性大、易于控制,并且能夠正常地旅行、工作,飲食相對不受限制,并且腎功能負擔相對較輕,因而其心理問題較小。然而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都面對身體不適、飲食限制和治療過程中身體活動受限,因而其生活質(zhì)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并對精神、社會認知方面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本研究探討了HD和PD患者在生活質(zhì)量和精神方面的差異性?,F(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長期進行HD患者75例與PD患者46例,其中HD患者男42例,女33例。年齡(55.12±12.11)歲?;橐鰻顩r:已婚60例,單身11例,離異4例。學歷:小學17例,中學44例,大學14例。PD患者男29例,女17例。年齡(54.10±11.51)歲。婚姻狀況:已婚41例,單身5例。學歷:小學10例,中學29例,大學7例。選擇標準:正接受HD或PD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年齡>18歲,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由研究者采用統(tǒng)一解釋性語言,指導患者填寫下列問卷。
1.2.1 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測定簡式量表(WHOQOLBREF)[4]。該量表涉及26個問題,2個問題是有關(guān)受測試者對自身生存質(zhì)量和健康狀況總的主觀感受的評分(即總的生存質(zhì)量),其他分為生理、心理、社會關(guān)系和環(huán)境4個領(lǐng)域,每個領(lǐng)域又分3~8個小問題。每個問題按程度由輕到重記1~5分。
1.2.2 一般健康問卷(GHQ -28)[5],它包括 28 個項目,由 4個因子組成,即軀體癥狀、焦慮/失眠、社會功能障礙和嚴重抑郁等。每題按0~3分計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狀況越差。
1.2.3 狀 態(tài)—特質(zhì)焦慮問卷(STAI 1/STAI 2)[6],由20 個狀態(tài)焦慮量表和20個特質(zhì)焦慮量表組成,分值越高表示焦慮越嚴重。
1.3.4 流行病調(diào)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7],此表為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的一種量表,為Rodloff所編,目的是調(diào)查人群中的抑郁癥患者。從過去量表中選擇20個與抑郁有關(guān)的癥狀,不是評定抑郁癥的嚴重程度,而是測量抑郁癥狀的現(xiàn)在水平,故分為0~3共4種水平,調(diào)查1周內(nèi)的情況。在4個答案:(1)偶爾或無。(2)有時。(3)時?;蛞话霑r間。(4)多數(shù)時間或持續(xù)。選擇越高表明抑郁癥狀越嚴重。
1.2.5 多緯度健康狀況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8]。MHLC量表從心理控制源角度出發(fā),包括內(nèi)控性、機遇、醫(yī)師和其他重要因素4個方面,后3個是外在因素,分值越高表明心理控制能力強。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WHOQOLBREF量表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WHOQOLBREF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WHOQOLBREF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1)為 t'值
WHOQOLBREF HD患者(n=75)PD患者(n=46) t值 P值生理12.78 ±3.78 13.69 ±2.89 1.4002 0.1641心理 13.36 ±3.25 13.35 ±3.20 0.0165 0.9868社會關(guān)系 12.78 ±3.51 14.01 ±2.39 2.09571) <0.05環(huán)境 13.21 ±2.76 14.40 ±1.77 2.61121) <0.05總體生活質(zhì)量 3.04 ±1.10 3.14 ±0.79 0.53711)>0.05
2.2 兩組患者GHQ-28量表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GHQ-28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GHQ-28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1)為 t'值
GHQ-28量表 HD患者(n=75)PD患者(n=46) t值 P值軀體癥狀1.83 ±0.49 1.68 ±0.58 1.5232 0.1304焦慮/失眠 1.89 ±0.52 1.39 ±0.31 5.90411) <0.05社會功能障礙 2.27 ±0.54 2.15 ±0.36 1.33511) >0.05嚴重抑郁 1.53 ±0.32 1.31 ±0.31 3.7145 0.0002合計1.78 ±0.40 1.52 ±0.43 3.3730 0.0010
2.3 兩組患者CES-D量表及狀態(tài)—特質(zhì)焦慮問卷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CES-D量表及狀態(tài)-特質(zhì)焦慮問卷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CES-D量表及狀態(tài)-特質(zhì)焦慮問卷評分比較(分,±s)
CES-D HD患者(n=75)PD患者(n=46) t值 P值抑郁34.47 ±7.75 35.38 ±9.12 0.5858 0.5591 12.21 ±2.24 13.04 ±2.78 1.8029 0.0739狀態(tài)焦慮 28.21 ±5.12 30.14 ±5.86 1.9043 0.0593特質(zhì)焦慮
2.4 兩組患者MHLC量表評分比較(表4)
表5 兩組患者MHLC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患者MHLC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1)為 t'值
MHLC HD患者(n=75)PD患者(n=46) t值 P值內(nèi)控性 26.81 ±6.42 23.97 ±4.42 2.63911)0.5443<0.05機遇 24.52 ±6.22 22.77 ±5.76 0.6081 >0.05醫(yī)師 16.03 ±2.59 17.11 ±1.71 2.51041) <0.05其他重要因素 12.39 ±2.43 12.12 ±2.27 0.60811)
本研究探索了HD和PD患者在生活質(zhì)量和精神狀態(tài)的差異,HD患者在生活質(zhì)量的環(huán)境和社會關(guān)系方面相對下降,這顯示社會關(guān)注和支持尚不夠,從而影響了其HD的治療過程和心理,容易造成社會的孤立[9],這可能貫穿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如頻繁的住院HD、在醫(yī)院等待HD的時間。
此外,HD患者在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不同方面相對更差,包括從醫(yī)療衛(wèi)生部門獲得的救助、設(shè)施、溝通等。而精神方面,HD和PD患者整體健康狀態(tài)并無明顯差異,其軀體和精神狀態(tài)都不佳,如焦慮、睡眠困難。HD患者在GHQ-28量表中抑郁和焦慮/失眠評分高于PD患者,但在CES-D和STAI 1中并沒有觀察到,這可能是不同的檢測方法造成的。
許多文獻報道HD和PD患者在軀體和精神狀態(tài)方面不一致,在一些報道方面HD患者軀體感覺優(yōu)于PD患者[10],同樣地,一些回顧性研究表明HD患者總體生活質(zhì)量較高[11]。
在對其自身健康的內(nèi)在信念方面,兩組都顯示出相似的模式,即內(nèi)控性都較強,緊接著為機遇、醫(yī)師和其他重要因素。兩組的差異在于HD更關(guān)注內(nèi)控性,這顯示其對自身行為的控制大于醫(yī)療。相反,PD患者似乎更重視醫(yī)師的作用,可能是其在腹透治療過程中需要更多醫(yī)師的專業(yè)指導。
因此,本研究表明HD患者比PD患者總體生活質(zhì)量差,社會關(guān)系和環(huán)境感覺包括醫(yī)療服務(wù)更糟糕。在精神方面,HD患者更容易焦慮/失眠、抑郁。兩組在內(nèi)在信念方面沒有差異,然而內(nèi)在控制和外在控制方面并不相同。
[1]周玉貞,閻成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4A):41 -44.
[2]姜敏敏,李 魯.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3(6):546 -549.
[3]王志剛主編.血液凈化學[M].第2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231.
[4]郝元濤,方積乾.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中文版介紹及其使用說明[J].現(xiàn)代康復,2000,4(8):1127 -1129.
[5]Goldberg DRho.Manual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J].Windsor:NFER - Nelson,1979,9(1):131 -145.
[6]朱 靜,郁 可.重型顱腦損傷康復期患者家屬焦慮情緒的調(diào)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4):18 -19.
[7]Radloff LS.The CES - D scale:A self- report depression scale for researc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77,1:385 - 401.
[8]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主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344-361.
[9]Theofilou P.The role of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nd - renal dise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2011,4:40 -50.
[10]Diaz- Buxo JA,Lowrie EG,Lew NL,et al.Quality - of- life evaluation using Short Form 36:comparison in hemo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Am J Kidney Dis,2000,35(2):293 -300.
[11]Wu AW,F(xiàn)ink NE,Marsh - Manzi JV,et al.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during hemo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treatment:generic and disease specific measures[J].J Am SocNephrol,2004,15(3):74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