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
一
這個古老村莊就要消失了。
城市像駕著坦克、裝甲車的沖鋒軍團——一路炮聲隆隆,煙塵滾滾;一路占山霸水,毀田掠地;一路搗毀村莊,淪陷鄉(xiāng)土;一路鏟除綠色,鋪張水泥。城市,眼看著撲過來了。
古老的村莊沒有任何防御體系。要說有什么防御,也就是家家門前菜園周圍用竹子、柴薪、葛藤、牽?;?、絲瓜藤、葫蘆蔓搭起的籬笆。這些籬笆,這些防御體系,就是個柔軟的裝飾,鳥兒們常常在上面歇息、跳躍,梳理羽毛,嘰嘰喳喳說著原野見聞。從古到今,村莊都有這樣的籬笆?!翱吓c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唐朝的杜甫也是在這樣的籬笆前招待客人,招待詩。
二
王嬸、二叔、張爺、春娃他媽……連夜到村頭的老井挑水,這是最后一次打水了——孩子最后一次吃母親的奶,就是這種難分難舍的心情吧?以后,再不會有這樣溫暖的懷抱,再不會有這樣甘甜的乳汁了。
井臺上,人們都不說話。是的,訣別是傷感的,怎么會有興高采烈的訣別呢?是的,這是另一種離鄉(xiāng)背井。豈止如此,以后,就再沒了鄉(xiāng),永失了井啊!
往日的井臺,是村莊里最溫情、最有意思的地方。挑水的人們在井臺上相遇,總要停下來,說家長里短,說莊稼天氣,順便說說家里三餐口味和天下局勢。年輕后生遇到老人,就幫忙把井水提上來。后生走遠了,走了幾十年,仍能感到背上落滿老人感激的目光。
村莊里,人們的眼神是這井水給的,清亮里漾著善良;人們的口音是這井水給的,柔軟里帶著清脆;連脾氣和心性也是這井水給的,格局不大,但并不局促,底蘊卻是細膩、深沉的——水波不興,清澈如鏡,胸襟能容納天光地氣。從村莊里進出的人,血脈里都循環(huán)著一股清水,氤氳著深深淺淺的日子。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是村里人做人的倫理;厚道和本分,是村里人對人品的最高評價。其實,你若要分析住在這里和從這里走出去的人們的性情和品德,分析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口清流不斷的深井。
每過些年總要淘一次井。淘井,就是給井洗澡,對井底、井壁、井口、井臺來一次全面徹底的清理維修。淘井這一天是村莊的盛大節(jié)日,大人喜悅,孩子歡笑,連村里的狗也受了感染似的跟著人們四處撒歡。淤泥、瓦片撈上來了,云娃媽的發(fā)卡、喜娃婆的手鐲、李三叔的旱煙鍋撈上來了……井臺上不時傳來一陣笑聲或驚呼。有人就說,這井可是個好管家啊,貴重的物件、小孩偷偷扔下去的瓦片,它都好好保管著。接著,又撈出幾枚清朝的銅錢、幾個民國的銀圓,那是先人挑水時不小心從衣兜里掉下去的,以往淘井沒淘到底,于是遺留了下來。人們就想象那彎腰提水的古人的樣子,想象他當時悵然的心情,就感嘆,這井還是個收藏家呢,收藏著時間的遺物!井壁上砌著唐朝的磚,宋朝的石頭,明朝又加進一些片石,井沿上抹著當代的水泥——啊,這井,渾身上下都是歷史!它是一個歷史學家,不,它就是歷史!人們從中感到了一種久遠、幽深的東西,對井水、對生活,又增加了一份敬意。
今夜,此時,人們挑水,但沒人說話。井臺上,月光安靜均勻地鋪著碎銀;井里,那輪祖先留下的月亮,笑瞇瞇地望著天上的另一個自己,但她對自己水里的身世并不感到驚訝,井一直把她抱在懷里,養(yǎng)啊養(yǎng)啊,使她幾千年都保持著白凈的容顏和雍容的神韻,她等待著那熟悉的身影,等待著出水的時刻,等待著那蕩漾著又靜止的感覺。
天真的月亮不知道:今夜,這是她最后一次在清水里亮相,這是她最后一次和村莊約會;明天,村莊將被機械搗毀,水井將被水泥封死,照了千年的鏡子,從此永失,村莊連同她收養(yǎng)了千年的月亮,從此永別。
三
繞村而過的小溪,此時還哼著一首古老的民謠,轉彎的時候就換個曲兒,換些詞兒。這樣唱了多少年月,村莊的各種心情都有了對應的調兒。而此時此刻,單純的溪水并不知道,溪邊的人家憶起多少往事,并陷入好景不再、好夢不長的惆悵傷感之中。
往年往月往日,溪水都一路唱著,從竹林里穿過去,從桃花樹下漾過去,從大柳樹旁繞過去,亮晶晶的手里,就捧著幾片竹葉,帶著幾朵桃花,牽著幾縷柳絮。
溪上的小木橋,原本只是一根柳木橫放在流水之上,但水波喚醒了它的靈性,水花撩撥著它的春夢——一覺醒來,柳木發(fā)了綠芽,一根柳木竟抽出數(shù)十根柳條。村莊的孩子,一睜開眼睛打量,就認識了一種被迫躺下也不忘生長的樹,這個意象隱隱約約影響了他們對“站立”和“成長”的理解;老去的人們,從一根木頭的來生,看到了死與生的意味,對遲早要來的“那一天”有了別樣的感受,并因此不再恐懼,而有了些許慰藉。柳木橋因此成為村莊的一個有趣地名,也成為出門在外的人們心里一縷總在發(fā)芽、總在返青的記憶。
二叔,張媽,小翠……許多人并不相約,各自默默來到溪邊,默默地再過一回柳木橋。過去了又過來,在柳木橋上一寸寸走著,生怕幾步走完;久久站在橋上,久久地,站在一段柔韌的記憶上。是啊,怎么舍得離開呢,橋下面溫情的流水,流走了多少日子,收藏著他們多少倒影??!
以后,不,就在明天,這一直圍繞村莊歌唱的溪流,她的歌喉將被猛地扼斷,歌聲將戛然而止。一首古歌頓時成為絕響,永遠失傳;人們生命中的一泓清水,從此斷流……
四
大哥悄悄走進屋后的竹林,一個人站了許久。月光從竹葉縫隙灑下來,在他的身上寫著一個個“竹”字。平時,中學畢業(yè)的大哥是喜歡在勞作之余寫幾筆毛筆字的,這給他辛苦的生活帶來了幾許樂趣。寫字時桌子就放在后門外的竹林邊。此時,月光全神貫注地臨摹滿眼的“竹”字,微風拂葉,竹林內外一片竹影、竹聲、竹韻。大哥小時候喜歡吹笛子,最初的幾支笛子就是他用竹林里的竹子做的,自吹自賞,他在笛聲里度過了“短笛無腔信口吹”的童年。他的情感世界和美感世界,籠罩著竹影、竹韻,竹林構成了他內心最蔥蘢的部分。明天,就再沒有這片竹林了,今夜,他要在竹林里待一會兒,最后一次感受竹的意境……
五
小菊記得很清楚,門前的三棵桃樹中,大些的那棵是她結婚前就有的。與他談戀愛的那些日子,他們就經(jīng)常到樹下說些熱乎乎的話。那年春天,桃花開得正盛,風一吹,滿地堆紅。他竟感嘆起時光匆忙、青春苦短,學生腔里竟盛滿了激情和傷感……當他們一臉羞紅地抬起頭來,樹上的桃花已被一陣大風全部吹落了,桃樹的上空,天還像公元前那么藍,而人世的春天正在疾步走遠。他們竟一時無語,恍然有了天上一瞬人間千年的幻覺。
那兩棵小些的桃樹,是她嫁過來后他們倆一起栽的,作為結婚的紀念。后來有孩子了,樹看著孩子長大,孩子看著樹長高。孩子上學了,一次次與桃樹比個子,還把自己的小名和爸媽的小名用裁紙刀刻在三棵樹上。有時,他還把一些神秘的符號畫在上面,那符號的含義只有他自己懂得,有的莊重,有的迷亂,那不像是隨手畫上去玩的,可能有著青春時光的特殊內涵和象征。樹帶著一家人的名字,帶著青春的手跡和秘密往高處長。
三棵桃樹,成了她家門前的風景,也是他們心靈的寄托。她靠在樹上,每一棵樹她都靠一會兒,這是她最后一次和心愛的桃樹交換體溫和心事……
六
白天已把耕牛賣了。當談好價錢,牛販子接過韁繩時,牛知道這雙陌生的手要把它牽出院壩,牽出土地,牽出青草地,??蘖?,用渾濁的淚眼望著主人,望著老院子。有什么法子呢?牛啊,我也要被城市的鐵手牽走??!再見了!老王伯看著遠去的牛,悄悄哭了。
雞欄還在,但空空的,黃昏時就已經(jīng)把它們處理了。分別前,幾只母雞陸續(xù)從麥草窩里跑出來,下了幾個蛋,它們不知道這是最后的紀念,是它們送給我們最后的禮物。幾只公雞準時鳴叫報時,還扇著翅膀伸長脖子想用力叼起下沉的落日。它們不知道,這次報告的,不只是日落的時刻,更是永別的時刻——最后一聲田園的雞叫,最后一次村莊的日落。
夜深了,誰還在村莊老屋前久久徘徊……
(郭 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