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守超,崔心澤,張惠梓,趙紅霞
(1.聊城大學 農學院園藝工程系,山東 聊城 252059;2.濟南市城市園林綠化局,山東 濟南 250102)
姜堤樂園位于山東省聊城市南郊,地理位置優(yōu)越,東臨趙王河,北靠徒駭河,西傍聊陽路,是山東省重點旅游景區(qū)、聊城市的旅游熱點。它是2000年在原來四河頭自然風景區(qū)的基礎上,科學規(guī)劃,精心設計,建成的透染了濃重鄉(xiāng)土氣息、折射著民族地域文化風采的游樂園,其中被恢復的聊城歷史上曾一度輝煌、消失近百年的“依綠園”景點,源于宋朝,興盛六百余年而不衰,當時號稱江北名園,并因其在大運河繁盛時期為東昌八大勝景之一“綠云春曙”而久負盛名。姜堤樂園現(xiàn)已成為聊城乃至周邊地區(qū)的園林精品。
當前不少設計者進行公園設計時,對造景元素選擇的主觀能動性明顯,且對公園景觀質量的評價,往往局限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研究。景觀美景度評價(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法是一種較為常用的風景美學質量評價方法[1]。隨著利用SBE法進行景觀評價研究的不斷深入,評價領域由起初的限于森林景觀逐漸擴展至城市中不同綠地景觀,如居住區(qū)、公園等各種城市綠地[2-7]。國內學者如翁殊斐[4,5]、陳燦[6]、肖斌[7]等利用SBE 法分別對某公園的植物景觀進行了評價研究,但研究目的往往在于尋找研究區(qū)域中的最佳植物配置模式,不能測算其他公園的景觀美學質量值。鑒于此,本研究嘗試以姜堤樂園為例,利用SBE 法進行量化評價研究,旨在建立公園景觀美學質量與植物景觀要素的數(shù)量模型,以期為已建成或待建公園景觀美學質量美景度值的測算或預測提供依據(jù)。
以姜堤樂園為研究對象,于2010年5月下旬天氣晴朗之日,上午9:00—11:00 時關閉閃光燈,進行實地拍攝,并盡可能避免將人等非景觀因子拍攝在內,拍攝高度1.6m。從拍攝的照片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30 張照片并隨機編號以用于評測。
許多學者進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室內評價與現(xiàn)場評價結果無顯著差異[2-8],按照編號順序做成幻燈片,進行放映,不回放,每幅照片間隔6s。參與評分人員(國內外前期研究表明不同類群的評判者,其評判結果具有顯著的一致性[9,10],本課題選取30 名大四園林專業(yè)學生作為評判人員)對所見園林景觀根據(jù)評價等級(圖1)要求憑第一直觀印象打分。根據(jù)SBE 法中的標準化公式,將30 位評判者對每張照片的評分值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Zij為第i個觀察者對第j個景觀的標準化得分值;Rij為第i個觀察者對第j個景觀的打分值;Ri為第i個觀察者所有打分值的平均值;Sj為第i個觀察者所用打分值的標準差。
圖1 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等級
在此基礎上,求算每張照片的所有標準化得分值的平均值,得到對應景觀的標準化得分Z 值。
根據(jù)美學原則和園林植物景觀的特性,結合前人研究經驗,從中選取了生活型構成、綠色比、色彩數(shù)量、花朵比、葉色變異性、自由木、灌草蓋度、郁閉度、草坪密度、色澤10個植物景觀要素作為評價要素(表1)[11]。
表1 園林植物景觀要素分解
將30個景觀樣本中的1~20號用于構建模型,其余10個景觀樣本用于檢驗模型的準確性。以1~20號景觀樣本的Z 值作為因變量,景觀要素得分值作為自變量建立模型。對選取的10個因子構建模型,并對因子偏相關系數(shù)進行t 檢驗,根據(jù)結果把偏相關系數(shù)最小的因子刪除,然后再對剩余因子重復上述操作,直至使篩選出的因子符合獨立性好、可解釋性強、對Z 值貢獻較大、因子數(shù)量少等要求。
采用DPS 統(tǒng)計軟件中的逐步回歸分析法建立回歸模型,得到景觀要素之間的偏相關系數(shù)(表2)。
經過7 次偏相關系數(shù)計算,最后保留對美景度值影響較大且獨立性好的X1、X4、X8、X104個因子,建立模型:
表2 景觀要素偏相關系數(shù)統(tǒng)計表
Y=-1.420 +0.215X1+0.147X4+0.210X8+0.152X10
由表2 看出所選4個因子偏相關系數(shù)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另外,利用DPS 進行回歸分析可得出復相關系數(shù)R=0.9407,經t 檢驗,其顯著水平(0.0002)小于0.01,表明所選的4個因子與公園景觀美景度值極顯著相關。
利用模型計算檢驗組景觀的預測值,見表3。可以看出檢驗組中的10個景觀的預測值與實際值相對誤差多數(shù)在5%之內,但27號景觀相對誤差高達-77.21%,這可能與景觀要素打分過程出現(xiàn)失誤等原因導致的,具體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總起來說,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能夠比較準確的預測某個公園景觀樣本的Z 值,用數(shù)學預測模型計算Z 值,只需要評測生活型、花朵比、郁閉度、色澤4個因子,在預測準確度允許的范圍內簡化了公園景觀美景度的評測程序,提高了評價效率,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表3 模型預測結果表
以聊城市姜堤樂園為例,通過選取適當?shù)木坝^要素,建立了公園綠地的美景度數(shù)量化評價模型:Y=-1.420 +0.215X1+0.147X4+0.210X8+0.152 X10(R=0.9407),這表明:生活型X1、花朵比X4、郁閉度X8、色澤X104個景觀要素對公園景觀質量的影響較大。
對建立的評價模型進行準確度檢驗,大多數(shù)景觀樣本的預測值接近實際評價Z 值(相對誤差5%以內),可以較好的用于公園景觀樣本美景度值的評價預測,值得推廣應用。
評價模型是在園林專業(yè)人員作為評判者基礎上構建的,與其它評判類群評價結果究竟是否一致還有待于進一步選取多個公園進行研究。
[1]朱小雷.建成環(huán)境主觀評價方法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2005.
[2]周春玲,張啟翔,孫迎坤.居住區(qū)綠地的美景度評價[J].中國園林,2006(4):62-67.
[3]石平,張光新.SBE 法評價沈陽市典型居住庭園的植物配置效果[J].沈陽農業(yè)大學報,2005,36(4):471-474.
[4]翁殊斐,陳錫沐,黃少偉.采用SBE 法進行廣州市公園植物配置研究[J].中國園林,2002(5):84-86.
[5]翁殊斐,何健,柯峰.基于網頁的SBE 法研究廣州城市公園木本花卉景觀[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8,35(4):119-123.
[6]陳燦,林勇明,林晗,等.用SBE 法進行福州市公園植物配置研究[J].福建建筑,2009(2):61-63.
[7]肖斌,王娜.基于SBE 對太原市公園植物配置的研究[J].山西林業(yè),2011(2):42-44.
[8]Daniel T.C.and Boster R.S.,Measuring landscape esthetics:The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method[M].New York:Plenum Press,1976:126-167.
[9]陳鑫峰,賈黎明.京西山區(qū)森林林內景觀評價研究[J].林業(yè)科學,2003,39(4):59-66.
[10]王雁,陳鑫峰.心理物理學方法在國外森林景觀評價中的應用[J].林業(yè)科學,1999,35(5):110-117.
[11]張素娟,李春友.秦皇島市外環(huán)路美景度評價及景觀效益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8,23(2):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