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手擲
航空運動(Air Sports),泛指利用飛行器或其他相關器械在空中進行的體育運動。例如輕型飛機特技飛行、滑翔傘、動力三角翼、熱氣球、航空模型等。在歐洲、北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航空運動十分普及,這些國家也都有著較雄厚的航空工業(yè)基礎。因此,一個國家的航空運動水平和普及程度,直接體現了這個國家的航空工業(yè)水平。
國際航空聯合會(Federation Ae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簡稱FAI)是一個制訂和記錄航空學和航天學標準的團體。1905年10月14日在法國成立,總部設在巴黎,現有50個會員國。
國際航空聯合會的主要活動有制訂及不斷修訂國際規(guī)則,批準各項航空運動世界新紀錄(其中包括航天飛行紀錄),定期舉辦特技飛行、滑翔、跳傘、航空模型、氣球等項目的世界錦標賽,與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有100多個國家民用航空公司參加)及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協(xié)調全世界80多條航線)協(xié)作,以保障航空運動所需空域。
國際航聯每四年一次舉辦世界航空運動會(World Aire Games),國際航聯現正在努力加入國際奧委會。
代表大會是國際航聯最高的權力機構。代表大會每年召開一次,每個國家根據其開展活動的情況和交納會費數量,有不等的表決權(票數不等)。
代表大會下轄的各運動項目委員會包括:國際氣球委員會,國際跳傘委員會,國際滑翔委員會,國際特技飛行委員會,國際直升飛機委員會,國際航空模型委員會,國際航天飛行委員會,國際醫(yī)學生理委員會,國際航空教育委員會,國際財務委員會。
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 (AERO SPORTS FEDERATlON OF CHINA,簡稱中國航協(xié)或ASFC),成立于1964年8月。中國航協(xié)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群眾體育組織,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負責管理全國航空體育運動項目,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航空聯合會及相應國際航聯活動的唯一合法組織。本協(xié)會是由熱心支持航空運動的單位或個人自愿結成的非營利性的體育社團。
2005年,第四屆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增設模擬飛行委員會、通用航空委員會、航空教育委員會、市場開發(fā)委員會、新聞委員會、飛行安全委員會和秘書處七個分支機構。至此,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的分支機構已達到十二個,他們分別為:跳傘委員會、熱氣球委員會、懸掛滑翔和滑翔傘委員會、航空航天模型委員會、飛行委員會和上述新增的七個分支機構。
航空運動項目眾多,下面給大家挑幾個經典項目做下簡要介紹。
20世紀20年代,跳傘進入人們的體育生活,美、蘇等一些國家開展了跳傘運動,意大利空軍也開始大規(guī)模地研究跳傘技術。在加勒林傘的基礎上,發(fā)展出方型傘,進而又出現了性能更穩(wěn)定,操縱靈活的圓形傘、蝶型傘。然而,跳傘運動作為一種國際性體育競賽項目,則是在50年代初才發(fā)展起來的。1951年2月,國際航空聯合會決定,將跳傘列入航空體育比賽項目。這是世界跳傘運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此之前廣泛運用于軍事目的的跳傘開始步入了世界體育的大家庭。
跳傘活動的體育化,也促進了新型傘具的研發(fā)。1971年,翼形降落傘在美國問世了。它的優(yōu)異特性使其在氣動力減速裝置的各個領域大顯身手,使跳傘運動的技術水平發(fā)生了質的飛躍。
我國民間跳傘運動開始于20世紀4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后跳傘運動得到篷勃發(fā)展,1964年8月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跳傘委員會成立,1978年10月21日國際航聯正式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會員國。從此,中國便開始參加國際航聯組織的一系列世界性的比賽。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的跳傘運動水平迅速提高,在國際重大比賽中取得了許多優(yōu)異成績。截止到2001年底,己有12人7次打破4項世界記錄,22人17次獲得8項世界冠軍。這標志著中國跳傘運動在當今世界跳傘領域里處于先進水平。
跳傘的升空方式很多,最早是從熱氣球上跳傘,然后發(fā)展為飛機跳傘、傘塔跳傘,牽引升空跳傘,當今喜愛
極限運動的人們又發(fā)明了從懸崖和摩天大廈跳傘等。跳傘運動在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眾多向往自由和挑戰(zhàn)的人們參與到了跳傘運動當中。目前跳傘項目除了傳統(tǒng)的特技、定點、空中造型、空中踩傘等項目外,又新增添了空中自由式跳傘和空中滑板跳傘,從單純競技型向休閑、娛樂和極限運動演變。目前,跳傘運動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普及的航空體育項目之一。
人類對自然界的征服沒有盡頭,當跳傘運動員在特技跳傘過程中體驗自由落體的無限自由時,另外一些人希望通過更加簡單的方式飛起來,滑翔傘的發(fā)明滿足了他們的愿望。
滑翔傘運動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初的歐洲。當時,一些登山者從山上乘降落傘滑翔而下,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美妙感覺,從而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興的航空體育項目。
1984年來自法國的羅格·費龍(Roger Fillon)從勃朗峰上一躍而下,滑翔傘一夜之間聲名大振,迅速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駕馭滑翔傘,你不僅可以挑戰(zhàn)自然,實現自我,還能鍛煉你的意志品質和培養(yǎng)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獨特的挑戰(zhàn)性和刺激性,使它在世界上迅速普及。僅在歐洲,滑翔傘愛好者已有300多萬人。
滑翔傘運動80年代末傳入我國,由于它簡單易學,趣味性強,安全可靠,不需要太大的體力,逐漸成為廣大航空運動愛好者向往、追求和迷戀的體育運動。目前我國滑翔傘運動俱樂部已有多家,在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登記注冊的運動員已有上千人。
最初的滑翔傘是借鑒飛機跳傘使用的翼型方傘,它主要以下降為主,滑翔比較小,安全性能好。通過不斷的發(fā)展和演變,現在的滑翔傘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成熟的飛行器,它在速度、爬升能力及滑翔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改進。
近幾年,滑翔傘運動在西方國家的發(fā)展很快,像瑞士、奧地利、德國、法國、西班牙等發(fā)達國家都擁有眾多的飛行高手。人們駕著滑翔傘,在山坡奔跑起飛,在空中邀游,盡情揮灑著人類的勇敢與堅強。
只能在山坡起飛的滑翔傘,無法滿足平原地區(qū)飛行愛好者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一群熱衷于滑翔運動的人們發(fā)明了一種利用機械動力在平地起飛、然后自由翱翔的特殊翼型傘,這就是動力傘。它由一臺小型活塞發(fā)動機和滑翔傘組成,可以在平地起飛、起飛過程簡單、對場地條件要求不高。動力傘的發(fā)明使柔性翼面飛行器的自由度和安全性提高到新的層次。飛行員在任何地方起動背后的發(fā)動機即可升空;當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關閉發(fā)動機又可以享受高空盤旋氣流飛行的樂趣。
1989年,法國人將動力傘傳入我國,由于動力傘具有簡單易學、靈活安全的優(yōu)點,近幾年在我國迅速發(fā)展起來。
動力懸掛滑翔機也稱動力三角翼,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簡單易學、安全可靠等特點,是航空運動領域中最受歡迎的一種輕型動力的飛行器之一,20世紀70年代在歐洲興起,至今歷久彌新。
通常動力三角翼可供二人乘坐,采用活塞式航空發(fā)動機,螺旋槳為推進式,機翼與機身通過懸掛方式進行連接,它采用一流的強力航空鋁,內部加固龍骨,主掛釘可承受7噸的拉力,主掛釘以外的保險繩也可承受2.3噸的拉力。飛行員通過改變機翼的迎角和坡度角實現對飛機的操縱。機翼有較好的升阻特性,具有較高的滑翔比,即使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像鳥兒一樣輕盈著陸,如此高的安全性,使得動力懸掛滑翔機備受航空愛好者的喜愛。
在很多人眼里,特技飛行是戰(zhàn)斗機的“專利”,一提特技飛行首先想到的是航展上各國空軍表演隊整齊劃一的編隊,或是戰(zhàn)斗機空戰(zhàn)時讓人眼花撩亂的機動動作;卻很少有人知道在航空器大家族中,有一種飛機是專門為特級飛行“量身訂做”的,這就是特技飛機(又稱運動飛機)。
現在世界上比較知名的特技飛機有俄羅斯蘇霍伊系列的蘇-26、蘇-29、蘇-31,雅科夫列夫系列的YAK-50、YAK-52、YAK-45、YAK-55M,德國EXTRA、Sbach系列,美國的MX系列等。這些特技飛機基本都為單發(fā)常規(guī)氣動布局(法國空中騎士表演隊用機是鴨式布局),發(fā)動機為活塞式。做特技飛行時載荷巨大,因此這類飛機的機體結構非常堅固,一般都可承受至少正負10倍的重力加速度。本刊將在后續(xù)的文章中,為大家剖析這些經典的特技飛機。
航空模型運動是以操縱、放飛自制或裝配的模型航空器進行戶外休閑活動、訓練比賽或創(chuàng)紀錄飛行的一項科技性較強的運動。從事航空模型運動需要掌握大量的航空理論知識、穩(wěn)定的收入、充足的時間以及對航空運動的滿腔熱情,因此這項運動的愛好者主要是20歲~60歲這個年齡區(qū)間。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和日本的航空模型運動最為普及,這些國家也都是航空強國。
在我國一直存在一個誤區(qū),絕大多數人都視航空模型為小孩的玩具,一說航模就想起中小學生課間休息時到處亂扔的紙飛機。在筆者的印象中,所有以航空模型為主題的節(jié)目都被劃到青少年節(jié)目中播出,這讓廣大航模愛好者很是郁悶!不可否認,航空模型的確是一個科普教育的好工具,但這只是航模運動的一種應用方式,并不是其本質屬性。這種現象的出現恰恰反映了國人對航空運動認知程度很低,這是航空文化缺失的體現,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現代航空模型運動分為自由飛、線操縱、無線電遙控三大類。按動力方式又分為手擲、牽引、彈射、橡筋動力、電動、活塞發(fā)動機、脈動噴氣發(fā)動機、渦輪噴氣發(fā)動機(包含渦槳、渦軸)、火箭發(fā)動機等。國際航聯對航空模型定義為:最大升力面積500平方分米,最大重量25千克,活塞發(fā)動機最大工作容積250毫升。
航空模型的競賽科目有:留空時間、飛行速度、飛行距離、特技、空戰(zhàn)等。國際航聯旗下的各單項世界錦標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各單項還設有專門記錄絕對成績的創(chuàng)紀錄項目。目前國際航聯共設90項航空模型世界紀錄。
我國航空模型運動起步于上世紀四十年代,1947年舉行了首屆全國比賽。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 于五十年代初建立了組織指導機構,培養(yǎng)了一批骨干,群眾性的航空模型運動蓬勃發(fā)展,運動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10月我國加入了國際航空聯合會(FAI),1979年開始步入世界賽場。目前為止,我國選手已獲20多項世界冠軍,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動力懸掛滑翔機(又稱動力三角翼)
模擬飛行
模擬飛行也可以稱作飛行模擬,是指通過計算機軟件及外部硬件設備來對真實世界飛行中所遇到的各種元素,例如空氣動力、氣象、地理環(huán)境、飛行操控系統(tǒng)、飛行電子系統(tǒng)、戰(zhàn)斗飛行武器系統(tǒng)、地面飛行引導等,綜合的在計算機中進行仿真模擬,并通過外部硬件設備進行飛行仿真操控和飛行感官回饋的一項運動。
高度仿真和互動性強是模擬飛行最顯著的特點。它把深奧的航空理論知識和日常生活中人們難以接觸到的飛行技術介紹給普通人,還能令人嘗試到現實生活中無法再現的“實彈”空中格斗和“危險”的多機編隊特技飛行,充滿樂趣,顯示出體育運動鮮明的競技性。
模擬飛行十分經濟,所使用的器材僅僅是普通的家用電腦,輔以價格低廉的游戲搖桿和耳麥裝置,使經費大大低于實際航空運動的所需。而模擬飛行和真實飛行的基礎訓練具有融通性。為了檢驗模擬飛行對真實飛行員的培訓作用,相關機構曾在山西大同航空運動基地進行過測試:兩位模擬飛行高手被邀請參加初教6飛機的實際飛行。兩人在空中的表現使帶飛的空軍特級飛行教官贊不絕口,并發(fā)表署名文章,肯定“模擬飛行是進行真實飛行基礎訓練的最好途徑”。它的現實作用是引導青少年投身航空事業(yè),為國家儲備更多的航空人才。
模擬飛行是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模擬飛行 作為一項新興的以航空知識和飛 行技藝為核心的運動項目,在中國乃至世界已擁有越來越廣泛的活動人群,因此在國內外均有相關的模擬飛行組織。
國內官方模擬飛行組織機構是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模擬運動部,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模擬飛行委員會(China Flight Simulation Association,簡稱CFSA)。
民間模擬飛行組織有:FlightGear中文網、中國飛行模擬組織(簡稱CFSO)、中國模擬飛行網FSAAC、SinoFSX(中國模擬飛行論壇)、中國空軍虛航組織(LKYFLY)、AIRCN、二戰(zhàn)空軍聯盟、3GO網絡空軍、IVAO中國、VATPRC、InSk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