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龍 吳望楚 李 鴻 何樂群
(桃江縣水利局 益陽市 413400)
桃江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洞庭湖尾閭,是一個由山區(qū)向湖區(qū)過度的山丘縣。全縣總面積2 068 km2,其中耕地面積64.7萬畝;縣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284個行政村,總人口86萬;縣境內有3個萬畝堤垸、210座上型水庫、12 590口山塘、2 327座河壩、501處電灌機埠、各類渠道6 100多公里,是一個水利大縣。近幾年來,桃江縣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加快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逐步破解了小型農田基本建設“投入無著落,工程無人管,效益難發(fā)揮”的難點問題。在2009年、2010年度“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中,充分利用農民用水戶協會的管理模式,進一步破解了“小農水”建設管理的難點。
(1)加強引導,完善程序。為了促進用水戶協會的規(guī)范運行,我們在總結初始階段經驗的基礎上,注重指導各用水戶協會完善組建程序。一是根據“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的年度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劃分主體單元,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有關村組商定用水戶協會的組建方式;二是征求用水戶的意愿,鄉(xiāng)鎮(zhèn)政府指導、村委籌辦;三是成立籌備委員會,起草章程和主要規(guī)章制度;四是發(fā)動用水戶自愿加入協會,推舉用水戶代表;五是召開會員大會或代表大會,討論章程和主要規(guī)章制度,選舉理事、會長、秘書長;六是報縣民政部門審批、登記、注冊;七是召開理事會議及會員大會,確定“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在本協會項目區(qū)的集資投勞方式和管理模式。
(2)積極扶持,形成合力。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扶持用水戶協會發(fā)展。一是實行政策支持。2009年,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民用水戶建設的意見》,對用水戶建設的基本原則、協會職責和權力義務、組建程序、運作方式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二是加大項目支持。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yōu)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國土整治、以工代賑、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移民后扶、支持現代農業(yè)等涉農資金項目,對已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地方,優(yōu)先安排建設資金,連片推進,不留死角;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將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建設和管理納入鄉(xiāng)鎮(zhèn)和縣直有關部門的績效考核范圍。
農民用水戶協會的組建和發(fā)展,已成為桃江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一種建設和管理模式,成為農民迫切需求的一種群眾組織,同時為農民直接受益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發(fā)揮了水管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管理體制得到進一步完善。農民群眾是農田水利建設的主體,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讓農民 “自己的事自己辦、自己的工程自己管”,有效解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之間的矛盾,破解小型農田基本建設“自籌無著落,工程無人管、效益難發(fā)揮”的難點。桃江縣2009年、2010年度“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區(qū)全部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一是建設管理體制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在項目實施之初,我們明確工程建成驗收后,工程的使用權、管理權和用水決策權交給協會,交給農民,進一步強化了群眾在建設中的管理意識和質量意識,借用項目村群眾的一句話:“交給我們辦的事保證達到設計要求,上級驗收不合格我們不收工,要專業(yè)施工隊做的事我們會監(jiān)督到底”。二是提高了農民辦水利的積極性。以往辦工程,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上級沒有投入就不辦,有投入也看著辦;現在辦水利,群眾是急切、主動、自行投入。三是進一步加強了項目的建設與管理。小農水項目建設點多、面廣、線長、涉及面寬,建設管理難于到位,在施工中涉及到的農戶多,需處理的麻煩不少,讓用水戶參與建設管理,農民充分認識到了這是自己的工程,自動地協調好了各方矛盾和糾紛,有效地加快了工程建設進度。同時,也有效地督促了施工單位如期、保質、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務。
(2)農民自辦水利的積極性得到提高。過去桃江縣搞水利建設主要靠各級財政投入。成立用水戶協會后,工程的完好程度與所有會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群眾真正體會到協會是自己的管水組織,徹底改變了農民只用水不管工程的習慣,農民自覺把水利工程的維修當作自己的事。在2009年度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中,項目區(qū)18個協會組織農民群眾集資投勞折資463.24萬元,用于山塘清淤、山塘、渠道土方開挖回填及臨時施工占地的補償等項目,共完成土方開挖及回填19萬m3。在2010年度小農水重點縣建設項目中,38個項目村用水戶協會投勞折資614.68萬元。
(3)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綜合效益。用水戶協會成立前,部分灌區(qū)是“上游大水漫灌,下游無水可灌”,水資源浪費嚴重;同時由于水庫、山塘除險沒有到位,控蓄、空庫現象嚴重,水資源利用率不高。協會成立后,加固水庫,拉通渠道,維護工程,壓上保下,農民節(jié)水意識明顯提高,水利工程的復蓄指數和水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減少了水事糾紛。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后,全縣每年發(fā)生的水事糾紛大幅度降低。如大栗港鎮(zhèn)的漩溪壩村協會成立前,干旱時有百多戶村民不分晝夜地在渠道上爭水、“趕水”,協會成立后,所有渠道全線拉通,會員協商灌溉時在渠道里以“丟草把”的方式進行灌溉,三年沒有發(fā)生一起糾紛。桃花江水庫灌區(qū)多年來每一條支渠有近千人上渠“趕水”的習俗,用水各自為陣,打架斗毆經常發(fā)生,現在農民用水只找協會,協會實行一把鋤頭送水到田頭。
(1)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作用,是促進用水戶協會快速發(fā)展的前提。農民是灌溉用水的主體,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沒有農民的參與就無法真正維護好農民的利益。組建用水戶協會必須尊重農民的意愿,真正使農民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充分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才能保障好農民的利益,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建設管理水利工程的積極性。
(2)落實部門支持方案,是促進用水戶協會發(fā)展的基礎。農民用水戶協會是農民自發(fā)組建的民間組織,是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公益性服務組織,是一種對水資源實行社會化管理的農民自治組織。它的組建、運行和發(fā)展離不開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各級政府必須發(fā)揮引導作用,積極協調各種矛盾,引導村委配合協會抓好工作,并對協會內部運行進行有效監(jiān)督。水利等相關部門要搞好服務,做好工程設計、改造方案等具體工作,支持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和發(fā)展。
(3)爭取項目建設資金,是促進用水戶協會發(fā)展的關鍵。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yōu)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全力整合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國土整理、以工代賑、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等涉及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項目資金,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優(yōu)先安排用水戶協會的項目;項目實施后,工程交給用水會協會管理,既能達到項目實施目的,又能為農民用水戶協會增添活力。
(4)加強水利建設投入,是促進用水戶協會發(fā)展的保障。農民用水戶協會籌資額度小,經濟實力弱,如果將一些破舊、配套不全的工程完全交給協會去配套整治和修復改造,協會難以勝任。因此,必須不斷加大水利工程建設投入,為農民用水戶協會提供一個較好的工程基礎,才能更好地推動用水戶協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使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