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穆迪(Moody)、惠譽(Fitch)和標準普爾(S&P)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它們對某經濟體的主權債券信用的評級往往能左右其經濟走勢,如果遭它們唱衰,甚至能“一言喪邦”。連美國、歐盟、日本這樣的經濟巨頭談起信用評級下降也會色變。
最近一個月,韓國HIGH得不得了,因為上述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先后上調了它們的主權信用評級。8月27日,穆迪把韓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1”提升至“Aa3”(相當于AA-級);9月6日,惠譽公司(Fitch)將韓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上調一個等級,到了“AA-”。 在惠譽劃分的21個信用評級中,“AA-”是第4高的評級,韓國這個評級在20國集團(G20)中排名第7;9月14日,標準普爾(S&P)將韓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 “A”上調至“A+”,評級前景升為“穩(wěn)定”(stable)。
韓國很在乎信用評級中與中國和日本的比較。標普對韓國的評級要比對中國和日本評級低一級;在惠譽的評級中,韓國要高于中國和日本;而在穆迪的評級中,三國相同??傮w說來,在中、日、韓東北亞三國信用評級競爭中,韓國和前二者打了個平手。
看到今日韓國主權信用評級節(jié)節(jié)攀升,就不能不提起不堪回首的1997年遭遇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的慘狀。1998年,穆迪曾將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請求經濟救助的韓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1下調到了Baa3,致使韓國淪為信用不良國家。14年后的今天,特別是當今世界經濟形勢極為嚴峻的情況下,韓國主權信用評級獲全面大幅提升實屬不易。2011年以后,在主權信用評級為“A”以上的國家中,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均上調評級的國家只有韓國,所以意義頗為重大。
三大評級公司給出上調韓國主權信用級別的原因大同小異,可概括為:“健康的財政狀況”、“企業(yè)的全球競爭力”、“銀行對外脆弱性的改善”和“朝鮮風險下降”。韓國在不穩(wěn)定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中,仍保持了實體經濟和金融的穩(wěn)定。在國內,在財政健全性方面,韓國保持了穩(wěn)固的財政政策、較低的國家債務、良好的財政收支。在對外健全性方面,韓國短期外債比重減少、外匯儲備達3000多億美元(世界第7)增加、銀行改善了在海外籌措資金的力量。
主權信用評級的提升將使韓國能在國外用更少的利息獲得貸款,今后韓國金融機構和企業(yè)從國外籌措資金的費用將大幅減少。據分析,信用等級被上調一級,韓國一年將可減少支付4億美元的利息。據韓國大信證券公司9月18日統(tǒng)計,韓國股市最近受到外國投資家的青睞,9月1日至17日,外國投資家在韓國股市收購了23.6億美元的股票,在亞洲主要7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居首。
韓國主權信用評級的上調另一個看得見的效果是信用違約掉期(CDS)的下降。CDS(Credit Default Swap)是一種金融衍生產品,用來衡量國家破產可能性的指標,該指標越低,證明其經濟越穩(wěn)定。韓國金融監(jiān)督院和金融投資協(xié)會9月16日表示,韓國5年期國債的信用違約掉期溢價為68.7 bp(1bp=0.01%),這是2008年9月爆發(fā)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值。
面對韓國政府的信心滿滿,致力于通過持續(xù)的增長,最終成為信用評級AAA的國家,有韓國輿論客觀地指出,韓國主權信用評級上調意味著在過去10年間,韓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更好地利用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機會。因此,韓國的未來取決于如何應對變化著的中國。但是,韓國經濟增長率今年可能降到3%以下、家庭負債高達1000萬億韓元、出口大幅滑坡等總體經濟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主權信用評級的上升,和韓國經濟的基礎條件多少有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