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急性胰腺炎可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癥急性胰腺炎(SAP)。SAP合并感染時,患者病死率明顯增高。如何早期區(qū)分MAP和SAP,以及SAP有無可能合并感染的出現(xiàn),成為早期診斷和治療SAP的關鍵。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太原市中醫(yī)醫(yī)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符合AP診斷標準的患者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25~73歲,平均(43.2±6.5)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MAP組30例,SAP組15例,在15例SAP患者中有6例患者合并感染為感染組,其余為非感染組,對應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SAP合并感染的診斷標準[1]:(1)白細胞計數(shù)(WBC)>15×109/L;(2)體溫>39 ℃或低于36 ℃持續(xù) 48 h以上,或38~38.5 ℃持續(xù)一周以上。(3)腹部CT可見“氣泡征”,或細針穿刺細菌學檢查陽性。(4)出現(xiàn)嚴重腹脹或腹部包塊。(5)出現(xiàn)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6)合并呼吸性堿中毒。(7)除外外科黃疸后,總膽紅素持續(xù)升高。(8)舒張壓呈緩慢降低趨勢,達40~50 mm Hg,或收縮壓迅速下降低于90 mm Hg。在急性胰腺炎基礎上,滿足上述指標中4項或以上可診斷合并感染。
1.3 指標檢測方法 所有AP患者在入院24 h內、第4天、第7天分別抽取空腹肘靜脈血各5 ml,在3 000 r/min離心15 min后提取血清,置-70 ℃低溫下冰凍,待測;CRP采用免疫濁度法檢測,試劑由LEADMAN公司提供,正常參考值范圍0~5 mg/L。PCT采用雙抗體夾心ABC-ELISA免疫發(fā)光法檢測,PCT<0.5 ng/ml。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以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入院時MAP組和SAP組患者PCT的含量均升高,其中SAP組升高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兩組CRP在入院時升高不明顯(P>0.05)。入院后第3天時CRP和PCT含量均明顯升高達高峰,之后CRP和PCT含量均有所下降。但SAP組CRP和PCT含量仍明顯高于MA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標本PCT、CRP含量的測定
2.2 在SAP伴感染組的患者中PCT的含量顯高于SAP不伴感染組的患者(P<0.01),而CRP在SAP伴感染組和不伴感染組的患者中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AP伴感染組與不伴感染組標本PCT、CRP含量測定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急重癥,病情變化快,并發(fā)癥較多。部分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后期常并發(fā)腹腔感染或肺部感染,繼而出現(xiàn)感染性休克,病死率很高[2]。
CRP是一種炎癥急性時相蛋白中出現(xiàn)較早的一種,升高水平與病變嚴重程度成正相關,可作為動態(tài)監(jiān)測病情變化的指標,但CRP起病48 h后才呈陽性以及低敏感性限制了其早期評估的價值。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發(fā)病初期MAP組和SAP組患者CRP升高不明顯,而在發(fā)病第3天起,CRP開始明顯升高,且在SAP組升高顯著(P<0.01)。SAP合并感染組與非感染組相比較,CRP的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與國內研究報道基本一致[3]。因此,血清C-反應蛋白可敏感反應急性胰腺炎炎癥程度,可以用來作為區(qū)分MAP和SAP的指標之一。但CRP在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癥中也可明顯升高,特異性不高,也不能用于區(qū)別細菌性與其他類型的炎癥。故不能作為判斷SAP是否合并感染的指標。
降鈣素原是機體受感染時內毒素刺激各器官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而產生的一種炎癥介質,在正常機體含量較低。國內研究顯示,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采用定量檢測PCT可早期預測和鑒別胰周感染的發(fā)生[4-5]。國外研究報道,PCT值是區(qū)別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患者感染與非感染的最好指標。Luzzani等[6]將70例患者分為四類:一般炎癥、SIRS、局部感染和嚴重感染,并進行相應的血清PCT檢測,發(fā)現(xiàn)PCT濃度的高低和患者感染程度呈明顯的相關性。SAP合并感染與SAP不合并感染者相比,PCT水平顯著增高,而CRP無論有無感染都升高。本實驗研究得出相似的結論,在SAP合并感染組,入院時感染組的PCT值即明顯高于非感染組(P<0.01)。
本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PCT和CRP在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均顯著升高,且在SAP組升高明顯,故可用來作為早期區(qū)分MAP和SAP的指標。但PCT在入院時便開始明顯升高,且在感染組含量明顯高于非感染組。Hensel等[7]對PCT與CRP等因子進行系統(tǒng)比較發(fā)現(xiàn),PCT是最敏感、最特異的指標,最能即時反映炎癥或敗血癥過程。因此,PCT的升高程度不僅能在早期反應病情輕重,而且可以早期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或敗血癥,以便于更早期地選擇合理的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發(fā)生。
[1]毛恩強,湯耀卿,張圣道.重癥急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并發(fā)腹腔感染的早期診斷和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4,24(6):339-341.
[2]劉保安,王豫徽.急性胰腺炎120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31):143-144.
[3]馬炳永,潘榮明,呂大回.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的變化及意義[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2(7):807-809.
[4]詹勇強,王成友,張敏杰,等.降鈣素原在早期預測和鑒別重癥急性胰腺炎并胰周感染中的作用[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9,8(4):252-254.
[5]Balcl C,Sungurtekin H,Gurses E,et a1,Usefulness of procalcitonin for diagnosis of sepsi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2003,7(1):85-90.
[6]Luzzani A,Polati E,Dorizzi R,et a1.Comparison of 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markers of sepsis[J].Crit Care Med,2003,31(2):1737-1741.
[7]Hensel M,Volk T,Docke W D,et a1.Hyperprocalcitoniemia in patients with noninfectious SIRS and pulmonary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esthesiology,1998,89(1):9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