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廣東省惠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一門診,廣東惠州 516002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疾病之一,且其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發(fā)病率甚至可達到5%以上[1],其可導致多種不良情況出現,如食管狹窄及出血、潰瘍等,因此其治療不容忽視。在本病的治療中既要保證療效,又要保證安全性。胃力康為中成藥,具有行氣活血、泄熱和胃的功效,本文中筆者就其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進行研究分析,并與常規(guī)應用的枸櫞酸莫沙必利進行比對,現報道如下:
將本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的9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隨機分為胃力康組和枸櫞酸莫沙必利組各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反流性食管炎內鏡分級標準》[2]。胃力康組的46例患者中,男 26 例,女 20 例;年齡(38.8±10.4)歲;癥狀積分(16.4±5.6)分。枸櫞酸莫沙必利組的46例患者中,男28例,女 18 例;年齡(39.2±10.9)歲;癥狀積分(15.9±5.8)分。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癥狀積分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且4周內均未采用其他藥物進行治療。
胃力康組給予胃力康(四川寶光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0 g口服,3次/d;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組給予枸櫞酸莫沙必利(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5 mg口服,3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8周為1個療程。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比較。
①對患者的反酸、燒心及反食癥狀嚴重程度及發(fā)生頻度進行評分,其中嚴重程度和頻率均采用0~3分4級評分法,且癥狀和頻率與評分呈正比,分值越高則程度越嚴重,頻率越高[3]。②《我國反流性食管炎內鏡分級標準》[2]:0級為可有輕微組織改變,但外觀整張,Ⅰ級為有輕微臨床癥狀但無融合現象,Ⅱ級為有癥狀體征及非全周性融合,Ⅲ級為有全周性融合或潰瘍存在。③臨床綜合療效評估以上述①的中的積分降低4/5及以上為顯效,降低1/2至4/5為有效,以未達到1/2為無效,其中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
采用SPSS 14.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胃力康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枸櫞酸莫沙必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0級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胃力康組高于枸櫞酸莫沙必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經研究發(fā)現胃力康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枸櫞酸莫沙必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綜合療效評估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食管炎評級比較[n(%)]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多種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機制減弱和反流物對食管黏膜攻擊作用[4-6]。本病多因飲食不節(jié)等損傷脾胃,脾失健運,肝氣犯胃,胃氣上逆,酸水上泛,損傷食管黏膜而發(fā)病。其不僅對患者的消化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對其生存質量也極為不利。而在治療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其綜合臨床療效,安全性也是需要考慮的重點方面。胃力康為中成藥,主要包含柴胡、赤芍、枳殼、木香、丹參、延胡索、莪術、黃連、吳茱萸、大黃、黨參及甘草,上述藥物綜合運用具有行氣活血、泄熱和胃的功效,并且可以行滯消痞、疏肝利膽的作用,用于胃脘痛氣滯血瘀兼肝胃郁熱證,臨床上對于促進胃動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并且可以防止胃液反流[7-8],食管動力也相應得到改善,而上述情況的改善體現了消化道動力方面的改善,而消化道動力方面的障礙為本病發(fā)病的主要機制,而胃力康恰恰為針對本病的發(fā)病情況進行了相應的改善,故胃力康在臨床具有較好的療效。另外因其為中成藥,故臨床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也更低,安全性基本可以得到肯定。
本文中筆者就胃力康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觀察,并與臨床常用的西藥枸櫞酸莫沙必利進行對比,發(fā)現胃力康在臨床綜合療效、食管炎改善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均表現出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從表1~3中的數據不僅可以肯定療效,更肯定了其安全性,故認為其在本病治療中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林三仁,許國銘,胡品津,等.中國食管反流病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07,12(4):233.
[2]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方案(試行)[J].臨床薈萃,2003,18(20):1177.
[3]高舒達臨床協作組.法莫替丁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多中心臨床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7):411.
[4]許國銘,鄒多武.蘭索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多中心臨床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1999,19:243-245.
[5]陳利平.加味半夏厚樸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180例[J].河南中醫(yī),2004,24(1):9.
[6]朱美群.四逆散加味治療反流性食管炎52例臨床觀察[J].現代醫(yī)院,2007,7(z1):19-20.
[7]李曉暉,李賀薇,李明.謝晶日教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經驗淺析[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19(8):1345.
[8]石生寶.不同方法治療基于幽門螺桿菌的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