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青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由支原體(包括解脲脲原體UU和人型支原體Mh)、衣原體(CT)引起的尿路感染,是一種最常見的性傳播疾?。?],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對于其治療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四環(huán)素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是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藥物,作為一種新型半合成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阿奇霉素能夠殺滅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抑制梅毒螺旋體、支原體和衣原體的生長繁殖。本研究對阿奇霉素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臨床療效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臨床確診的359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阿奇霉素治療組和多西環(huán)素治療組,男205例,女154例,平均年齡(32.7±12.3)歲,多數(shù)患者具有冶游史。所有患者病原體感染例數(shù)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所有患者排除淋球菌(NG)感染、對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四環(huán)素類藥物過敏者,妊娠及哺乳婦女不作為入選對象,治療前重要臟器功能體檢指標正常。
1.2 診斷依據(jù) 臨床一般表現(xiàn)為尿道口充血,尿道刺癢或疼痛,尿道分泌物或宮頸分泌物增多,有尿頻及尿急的病史等[2]。男性患者在尿道口采集尿道分泌物,女性患者采集宮頸分泌物進行一般菌、衣原體、支原體、及淋球菌的檢測,并同時做藥敏試驗。
1.3 治療方法 阿奇霉素組口服阿奇霉素,采用飯后2 h1 g頓服,多西環(huán)素組采用鹽酸多西環(huán)素,飯后口服,一日2次,100 mg/次,7~10日一個療程,治療期間夫妻性生活采取避孕套避孕,多飲水、禁止飲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觀察療效及副作用,停藥2周后復查相關病原學指標。
1.4 療效判定 痊愈:無相關臨床癥狀和體征,病原學檢查陰性;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好轉,病原學檢查陰性;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好轉,病原學檢查陽性;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病原學檢查陽性。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判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病原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病原學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阿奇霉素組治愈率和有效率顯著高于多西環(huán)素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病原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3 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在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出現(xiàn)了輕度的惡性、嘔吐癥狀,某些患者還伴隨輕度腹瀉癥狀,這些癥狀在停藥后均消失,阿奇霉素組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患者相對較少,與多西環(huán)素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情況
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開放,非淋菌性尿道炎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在性傳播疾病中,發(fā)病率在國內外均居首位[1,3]。
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體是支原體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是一種最小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易于粘附到泌尿生殖道表面的上皮細胞,并引起細胞損傷,導致炎癥發(fā)生,衣原體是靠寄生生存,通過吸附到易感細胞表面被吞噬細胞吞噬進入到宿主細胞內,進一步復制繁殖,引起疾病的發(fā)生[4]。男女均易感,感染后若治療不當,可使男性患上前列腺炎,甚至睪丸炎,女性可能患上宮頸炎,甚至附件炎引起不孕。
目前,針對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療方法較多,但復發(fā)率高,難以從根本上去除病因,可能與抗生素的選擇及菌株的耐藥性有關。據(jù)報道支原體對四環(huán)素、乙酰螺旋霉素、紅霉素等的耐藥性高達70%。而阿奇霉素的耐藥性在15%以下[5]。本研究結果表明阿奇霉素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有效率和治愈率較多西環(huán)素組顯著增高,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口服阿奇霉素與多西環(huán)素相比的患者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阿奇霉素是紅霉素的衍生物,是一種新型的半合成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抑菌能力強,半衰期長,藥物療效作用持久等特點,從代寫方面來講,52%的阿奇霉素經過肝臟代謝,而45%經過腎臟代謝,相對較為平衡,減輕了肝腎功能負擔。另外該藥較易從胃腸道吸收,有更高的組織和細胞內濃度。其突出優(yōu)點,單一劑量口服后,4 d后組織中仍有藥物存在,是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效果較好的藥物。
總之,阿奇霉素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臨床效果較好,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譚開明,王箭.328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中支原體感染的檢測.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235-237.
[2]Taylor BD,Haggerty CL.Management ofChlamydia trachomatisgen-ital tract infection:screening and treatment challenges.Infect Drug Resist,2011,4:19-29.
[3]Al-Mutairi N,Joshi A,Nour-Eldin O,et al.Clinical paltern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associate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and sexual practices in the Farwaniya region of Kuwait.Int JDermato,2007,46(6):594-599.
[4]章美英,王建.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調查與藥敏試驗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1:139-140.
[5]柴澤英.阿奇霉素聯(lián)合交沙霉素陰塞治療宮頸炎衣原體、支原體感染效果觀察.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10(10):1994-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