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萬萍,吳緒波,孫克興,張海蒙,黃昭鳴
痙攣型與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患兒口咽腔共鳴功能的比較研究①
金星1,萬萍1,吳緒波1,孫克興1,張海蒙1,黃昭鳴2
目的 探討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的口咽腔共鳴功能是否存在顯著的類型特征。方法采用聲學測量,對這兩類患兒核心韻母/ɑ/、/i/、/u/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值(F1、F2)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患兒中口咽腔共鳴障礙發(fā)生率分別為71%和95%;兩類患兒的/ɑ/、/i/、/u/的F1、F2值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兩類腦癱患兒口咽腔共鳴障礙的發(fā)病率較高,且其口咽腔共鳴功能不存在顯著的類型特征。
腦性癱瘓;言語障礙;口咽腔共鳴障礙
[本文著錄格式]金星,萬萍,吳緒波,等.痙攣型與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患兒口咽腔共鳴功能的比較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10):913-915.
言語產(chǎn)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首先從呼吸開始,依次通過發(fā)聲、共鳴、構音、語音等數(shù)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承接的環(huán)節(jié),最終產(chǎn)生言語聲[1]。從言語障礙的產(chǎn)生機制上,可細分為言語呼吸障礙、發(fā)聲障礙、共鳴障礙、構音障礙、語音障礙這五類功能障礙,各類型下還有若干子類型[1]。從近年來發(fā)表的國內腦癱言語障礙的研究報告來看,人們的研究內容概括來講主要集中在呼吸及構音方面,針對共鳴障礙等的言語障礙子類型的研究較少。臨床上腦癱患兒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說話聲音尖細或者沉悶或聲音發(fā)“緊”現(xiàn)象,屬于共鳴障礙的范疇,此障礙輕者影響言語音色,重者影響言語清晰度[2],妨礙患兒與人交流,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本文從言語共鳴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客觀聲學測量的方法,探索痙攣型及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間的各共鳴聲學參數(shù)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從而分析兩類兒童的口咽腔共鳴功能[2]是否體現(xiàn)出典型的類型特征。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5月~2012年6月來本院言語障礙專科門診就診的2~10歲的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51例。診斷標準:2002年歐洲腦癱監(jiān)測組織推薦的臨床樹狀分型法[3]。
根據(jù)運動障礙診斷將全部病例分成兩組:①痙攣組(n=31):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64.90個月;②手足徐動組(n=20):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齡64.25個月。兩組患兒的男女比例均約為3∶1,全部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語語言障礙。納入標準為:①年齡在2~10歲;②家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心肺疾患;②明顯智力或精神障礙;③伴癲癇發(fā)作;④有自發(fā)性出血傾向;⑤測試時患有感冒等影響測試指標的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設計 單因素隨機區(qū)組實驗設計,自變量為病例的臨床分型(痙攣型腦癱、手足徐動型腦癱),因變量為/ɑ/、/i/、/u/的第一、第二共振峰值(F1、F2),無關變量為病例的年齡、性別。
1.2.2 測試方法 錄音環(huán)境噪聲控制在40 dBSPL以下。錄音硬件為:帶專業(yè)聲卡及線性輸入接口的筆記本電腦,單向麥克風,LA01型前置低通濾波放大器(Dr.SpeechTM,泰億格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放大器參數(shù)設置為:濾波20 kHz,增益25 dB。錄音軟件為:“言語測量儀”(Real Speech,泰億格電子(上海)有限公司生產(chǎn)),采樣頻率44100 Hz。每位被試均采用坐位,錄音時麥克風傾斜為45°,口距麥克風10 cm左右。囑患兒盡可能自然地發(fā)漢語核心韻母/ɑ/、/i/、/ u/,每個音至少發(fā)3次,取其最長和最平穩(wěn)的語音段進行分析。
1.2.3 聲學分析及統(tǒng)計方法 使用“言語測量儀”對所獲聲音文件進行聲學分析,排除聲音的起始和結尾段,選取其中最平穩(wěn)段,利用該儀器的“線性預測譜”模塊得出/ɑ/、/i/、/u/的F1、F2。共振峰值的臨床意義是:F1反映咽腔的大小和共鳴狀態(tài),受下頜運動的影響。當下頜向下運動時,口腔體積增大,咽腔體積減小,則F1增加;當下頜向上運動時,口腔體積減小,咽腔體積增大,則F1減??;F2反映口腔的大小和共鳴狀態(tài),主要反映舌的前后運動情況。當舌向前運動時,咽腔體積增大,口腔體積減小,F(xiàn)2增加;當舌向后運動時,咽腔體積減小,口腔體積增大,F(xiàn)2減少。如/ɑ/的F1值大于參考標準值的上限(xˉ+2s),即為喉位聚焦;如/u/的F2值大于參考標準值的上限(xˉ+2s),即為前位聚焦;如/i/的F2值小于參考標準值的下限(xˉ-2s),即為后位聚焦[1]。
1.3 檢測指標 根據(jù)萬萍等(2010)制定的各年齡段(兒童及成人)中國人核心韻母共振峰參考標準值[4],對兩類患兒的口咽腔言語共鳴功能進行分析;對兩類腦癱患兒間的共振峰值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測得的兩類腦癱患兒的共振峰值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并進行組間兩獨立樣本t檢驗。
痙攣型腦癱患兒中存在口咽腔共鳴障礙的有22人(71%),其中前位聚焦4人(13%),后位聚焦5人(16%),喉位聚焦1人(3%)。存在口咽腔共鳴障礙的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19人(95%),其中前位聚焦1人(5%),后位聚焦5人(25%)。且兩類患兒中/ɑ/、/i/、/u/的F1、F2出現(xiàn)異常的比率也較高。見表1、表2。
表1 兩類腦癱患兒口咽腔共鳴功能異常指標統(tǒng)計[n(%)]
表2 兩類腦癱患兒口咽腔共鳴異常類型統(tǒng)計[n(%)]
兩類患兒的/ɑ/、/i/、/u/的F1、F2值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類腦癱患兒共振峰值的比較
3.1 腦癱患兒口咽腔共鳴異常情況分析 從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在存在言語障礙的腦癱患兒中,口咽腔共鳴障礙的發(fā)生率相當高。這可能與患兒的口咽腔運動障礙有直接關系。言語共鳴腔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與口咽腔共鳴功能有關的主要為咽腔和口腔[5]。這些存在口咽腔共鳴障礙的腦癱患兒中,雖然有部分僅為單純的某一種聚焦障礙,但更多的患兒表現(xiàn)出混合型的共鳴障礙,即前位聚焦、后位聚焦、喉位聚焦這3種情況中同時伴發(fā)兩種以上。
3.2 對腦癱言語康復的思考 近年來隨著ICF觀念的推廣,腦癱的臨床樹狀分型法漸漸不能滿足其康復治療的需要,人們紛紛探索更詳細、能更好指導臨床治療的功能分級方法。目前腦癱的粗大運動功能分級系統(tǒng)已得到廣泛應用[6],手功能分級系統(tǒng)也在逐步推廣[7],但言語功能分類尚未在腦癱言語康復中得到有效應用。
縱觀國內以往的研究,按照言語功能模塊對腦癱進行研究的較少,但各研究報告中各類型腦癱的言語康復方法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構音器官的運動功能訓練,包括改善構音器官的肌張力,提高其肌力,促進其運動功能的方法;②呼吸訓練:包括口鼻呼吸分離訓練、呼吸支持能力訓練等;③構音訓練:糾正錯誤發(fā)音,掌握不會發(fā)的音等[8-12]。從言語的五大功能模塊看,患兒的呼吸功能和構音功能所受關注較多,發(fā)聲功能、共鳴功能及語音功能所受的關注較少。這說明,人們對言語產(chǎn)生過程的關注還不夠全面,對較為直觀的呼吸及構音問題比較重視,對較為隱性的發(fā)聲、共鳴、語音問題則重視不足,而本文的測量結果說明,至少對腦癱患兒來說,口咽腔共鳴障礙的發(fā)生率相當高,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國內也有研究者開始嘗試對腦癱言語障礙進行分類研究。余志華等發(fā)現(xiàn),不同腦癱類型患兒的構音障礙表現(xiàn)有所不同[12]:痙攣型主要表現(xiàn)為舌、唇運動功能差、口腔周圍肌肉張力增高、軟腭抬高降低、語音異常;失調型主要表現(xiàn)為語速緩慢、發(fā)音含糊不清、聲調高低不一;不隨意運動型主要表現(xiàn)為首音困難、發(fā)音短促、斷續(xù),發(fā)音嚴重異常;肌張力低下型主要表現(xiàn)為聲音沙啞、鼻音過重、話語短、有連續(xù)的氣息聲。侯梅等認為,不同類型腦癱患兒的構音障礙嚴重程度不同,徐動型、失調型、痙攣型四肢癱患兒構音障礙發(fā)生率高且程度較嚴重,痙攣型雙癱次之,偏癱型則較少出現(xiàn)構音障礙[13]。這些研究主要按臨床樹狀分型對病例進行分類比較,但從言語功能的五大系統(tǒng)來看,上述研究結果也表明腦癱各臨床分型的言語特征雖有一些差異,但交叉甚多,不具有典型的類型特征。
本文對痙攣型腦癱和手足徐動型腦癱的言語共振峰值的比較分析也發(fā)現(xiàn),兩類患兒間共振峰值無顯著性差異,這說明,至少在口咽腔共鳴功能方面,兩類患兒沒有顯著的類型特征。對患兒口咽腔共鳴障礙子類型的分析也發(fā)現(xiàn),兩類患兒中,僅少部分表現(xiàn)為前位或后位聚焦,大部分為混合型聚焦障礙。因此,如能在腦癱臨床樹狀分型的基礎上,結合言語功能分類,對腦癱言語障礙進行進一步區(qū)分,有利于對各型腦癱患兒的言語障礙進行有效識別及干預。
在后續(xù)研究中,筆者將進一步收集病例資料,增加病例類型,拓寬數(shù)據(jù)覆蓋面,對腦癱患兒言語功能的五大模塊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為臨床康復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jù)。
[1]黃昭鳴,杜曉新.言語障礙的評估與矯治[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2-88.
[2]Boone DR,M cFarlane SC,Von Berg SL.Voice and Voice Therapy(6th Edition)[M].Boston:Pearson/Allyn&Bacon,2000: 301-306.
[3]史惟,楊紅,施炳培,等.國內外腦性癱瘓定義、臨床分型及功能分級新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9):801-803.
[4]萬萍,黃昭鳴,鄭欽.中國人嗓音共鳴功能的聲學基礎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3(6):250-252.
[5]萬萍,黃昭鳴.嗓音保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184-189.
[6]史惟,王素娟,楊紅,等.中文版腦癱兒童粗大運動功能分級系統(tǒng)初步研究[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6,(2):122-129.
[7]史惟,李惠,蘇怡,等.中文版腦癱患兒手功能分級系統(tǒng)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9,4(2):129-135.
[8]劉際英,魚小敏.腦癱患兒構音障礙的言語康復[C].北京:第五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2010.
[9]衛(wèi)冬潔.腦癱兒童言語障礙及康復[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5,11(9):779-780.
[10]陳靜,諶筱晗,劉衛(wèi),等.綜合治療小兒腦癱語言功能障礙31例總結[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1,(5):37-40.
[11]盧紅云,曹建國,郭新志.發(fā)音器官運動障礙矯治結合構音訓練治療腦癱兒童言語障礙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04,(12):897-899.
[12]余志華,董小麗,何雁梅.腦癱患兒構音障礙語言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4(2):182-183.
[13]侯梅,趙榮安,李玉堂,等.腦癱患兒構音障礙特點與言語治療[J].中國康復,1999,(6):86-87.
Comparison of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Function between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JIN Xing,WAN Ping, WU Xu-bo,etal.ShanghaiUniversity 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whether there is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the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function between children w ith spastic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M ethodsThe acoustic parameters(F1、F2)of/ɑ/、/i/、/u/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children.ResultsThe incidence of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disorderwere 71%and 95%in the childrenw ith spastic cerebralpalsy and athetoid cerebral palsy respectively.Therewas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F1and F2of/ɑ/、/i/、/u/between these two kindsof children.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disorder is high in both two kinds of children,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function between them.
cerebralpalsy;speech disorder;oral-pharyngeal resonance disorder
R742.3
A
1006-9771(2012)10-0913-03
2012-07-12
2012-08-07)
書訊
上海市教委預算內課題(2010JW 18)。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市201203;2.華東師范大學言語聽覺科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200062。作者簡介:金星(1981-),女,四川中江縣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聽力及言語語言康復。通訊作者:萬萍。
10.3969/j.issn.1006-9771.2012.10.005
《腦癱嬰幼兒發(fā)育的促進方法——中級康復工作者工作指南》該書由世界物理治療聯(lián)合會及世界作業(yè)治療聯(lián)盟選派的Lia Carrington女士和M ichaelCurtin先生起草,經(jīng)世界衛(wèi)生組織六個區(qū)域富有經(jīng)驗的物理治療師和作業(yè)治療師評閱、修訂,是一部權威的參考書。定價:25元/冊,郵購另加郵資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