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
在中國,凡帝王,穿上龍袍,坐上龍椅,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覺之后,都想在詩詞或者在藝文上,表現(xiàn)一下自己。
帝王寫詩,少有數(shù)十句、數(shù)百字以上者,通?;蚪^或律,五言七言,四句八句,省功省力。而且,上句沒有寫完,下句早有人擬好呈上來;而且,只要寫出來,誰也不敢當著陛下的面,說長道短,總是好得不得了。
中國寫詩最多的帝王當數(shù)清代的乾隆。他一生寫了四萬首詩,差不多接近《全唐詩》的總和,但沒有一句流傳開來。他平均每年得寫五百至六百首詩。日理萬機,肯定要槍手班子代勞了。
在中國帝王級的人物中間,真正稱得上為詩人的,曹操得算一個。曹孟德的詩,可以用十二個字來評價,一有氣概,二有聲勢,三有深度,四有文采。因此千古傳唱。在中國人的記憶里,至少曹操的三大名句,令人忘不了。第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第二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第三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也就是說,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要懂得珍惜上帝所給予的有限生命周期。中國有無數(shù)詩人,能夠在千年以后,被人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這幾句金玉良言者,有幾何?
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五代李煜,在帝王級詩人中,算得上一流水平,但他以寫詩的浪漫,去治理國家,以寫詩的激情,去抵抗外侮,最后,落下一個國破家亡、客死異鄉(xiāng)的下場,了此一生。
(選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