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民辦高校的迅速崛起和發(fā)展,我國又有了一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教師的信仰也起著舉足輕重的的作用。只有對馬克思主義有著堅定信仰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師,才會在正確引領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信仰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民辦院校的迅速崛起和發(fā)展,民辦院校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的主要陣地。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信仰狀況出現(xiàn)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虛無主義的信仰現(xiàn)狀,民辦教育者的信仰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民辦教育者自身素質的發(fā)展,而且關系到整個民辦教育事業(yè)的興衰和成敗,更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乃至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做好民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關系到我黨教育事業(yè)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
一、信仰概念的理解
在西方文化中,“信仰”一詞來源于拉丁文“fides”,意為“確信”、“虔信”。19世紀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認為“信仰不外意味著堅定不移地確信主觀的東西——跟限制、也即本性與理性之規(guī)律相對抗的主觀的東西——具有現(xiàn)實性,也即確信其具有無條件的有效性和真理性?!?《說文解字》中對信仰的解釋是:“信,誠也,從人言,仰,舉也,從人,從卬?!焙隙灾叛鼍褪菍δ撤N理論體系、理想主張以及宗教或者個人的信任與尊敬。
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師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本身要對馬克思主義有堅定的信仰,這是進行教育的先決條件。早在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時,馬克思主義的學說就遭受到嚴重的抨擊,西方資本主義學者開始鼓吹“馬克思主義的終結”,甚至是“歷史的終結”。正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堅持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繼續(xù)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的實踐。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闊步向前、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西方又開始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妄想孤立中國。然而,馬克思主義從其產生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都對全人類的歷史進程有著重大的影響,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社會主義國家的范圍。
其次,有著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教師會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自己的的終身事業(yè),才會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我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扎實的掌握基本理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用激情和熱情改變教學環(huán)節(jié),拒絕絕對化、僵化、教條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只要你渾身散發(fā)著熱情,周遭的人們自然而然地會以熱誠來回應你。” 同時,也需要我們加強自我修養(yǎng),樹立高尚品德,努力做到既具備學識魅力,也具備人格魅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人格魅力去感染他們。“子曰:子師以正,孰敢不正?”
最后,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缺失,會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信仰的缺乏或錯誤,會使教學工作難以有效進行,這樣的課堂,要么方式呆板,照本宣科,要么就成了私人泄憤的場所。如此的教學不僅會影響大學生對基礎理論的學習與理解,更重要的是會導致大學生多種觀念的扭曲。這不僅是教師個人職業(yè)道德的缺失,更是人性的墮落、教育的悲哀。
三、對策思考
首先,建設合格的師資隊伍。在用人機制上,不能只是考查教師的基礎理論掌握情況、衡量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而是否有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也應該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標準。在日常工作中要著力培養(yǎng)教師科學的教學信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形成科學有效的獎懲制度,對長期沒有改正的教師要加以規(guī)勸、教育或予以辭退。教師本身不僅要具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還要將信仰教育納入到自己的教學任務之中。
其次,不斷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革。馬克思主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與時俱進。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的進步。而另一方面,人們的精神世界卻越來越荒漠化,出現(xiàn)了信仰缺失,信仰危機等嚴重問題,在片面物質化的條件下,很多人成了馬克思所說的“拜物教”的教徒,人類本身的精神家園缺逐漸喪失。可以說“青年是各種信仰力量爭奪的對象,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會占領。” 如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更顯得尤為重要。
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任何時候都不應是某種指示的盲目執(zhí)行者,某種理論的“復讀機”。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者,只有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揚棄所接觸的理論知識,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培養(yǎng)出新時期合格的建設者。
注解:
①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商務印書館1984年月10月第1版)
②瑪麗凱掌握人性的管理[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
③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④徐向秀,馬慶林信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題?教育探索,2007年第一期
參考文獻:
[1]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商務印書館1984年月10月第1版)
[2]瑪麗凱掌握人性的管理[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2
[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徐向秀,馬慶林信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題?教育探索,2007年第一期
作者簡介:鄒洪偉(1984—),男 ,吉林農安人,碩士,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