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對語言的學習和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相當?shù)闹匾浴N幕瘜胱鳛橛⒄Z專業(yè)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注重原則和方法,注意文化導入的原則,掌握文化導入的方法才能使英語專業(yè)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關(guān)鍵詞]文化導入導入原則導入方法
近年來,在英語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文化導入”的重要性,認識到在教學中單純地對英語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進行講解不僅不能夠滿足學生語言知識的需要,而且還有可能打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種只關(guān)注“語言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英語教學如若脫離了文化這個大的背景,會直接導致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殘缺,不僅影響學生語言知識的全面性,對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也有不利影響,并會對學習者的日常語言交際產(chǎn)生障礙。在社會發(fā)展和世界一體化的進程迅速的當下,跨社會、跨國家、跨地域的文化交際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趨勢,人們?nèi)粢芎玫剡M行交流和溝通,減少交際中產(chǎn)生的誤解或減少因?qū)ξ幕町愔跎賻淼牧钊硕笸蟮暮蠊?,就必然要對不同文化增加了解和認識。這也就要求在語言教學的同時進行文化知識教學。
語言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成果之一,是人類進步的標志,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nèi)涵,兩者密不可分。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是文化形成的基礎(chǔ),是保存、記錄和傳播文化的方式之一;文化則是語言表達的內(nèi)容。學者金惠康的陳述為“可見部分主要是語言,它只是冰山的一角,隱藏在水下的巨大主體是文化,如價值觀、社會規(guī)范、傳統(tǒng),習俗和生活方式等”。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離不開語言,這是眾所周知的理論和事實,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對語言本身的使用和研究,同時語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也絕對不容忽視。而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強度應(yīng)該更進一步加大,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的同時,更加有效地運用語言交際交流;在語言教學的同時對學生文化思維及文化異同思維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本文將就針對在專業(yè)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文化導入需要注意的三個原則及可以采取的方法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文化導入需要注意的三個原則
(1)適度的原則
專業(yè)英語教學中英語文化背景的導入,必須根據(jù)教學需要,以實用為主旨,不可過度。課堂中文化導入要有選擇性,要精選典型的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慣常使用的英漢用語及其在語言形式和風俗禮儀方面的差異,英語國家普遍的價值觀及思維方式等。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涉及文化方面內(nèi)容的傳授雖應(yīng)廣泛且多方面,但在質(zhì)和量方面更加應(yīng)該有良好把握,在語言教學的基礎(chǔ)上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播,一定要堅持語言教學的首要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專業(yè)英語學生一般有文化相關(guān)課程的設(shè)置,因而在教學中要和其他課程任課老師保持良好溝通,避免課程內(nèi)容的重復(fù)。
(2)循序漸進的原則
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目的語文化導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目的語接受者對非固有文化的接受也是需要一定過程的。在接受過程中,所接受的不同于本有文化的文化信息與本有文化之間的異同均有可能對學習者產(chǎn)生或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因而,在文化導入時,要注重接受者的文化知識基礎(chǔ)、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的異同,針對不同學習者采取不同方案,分層次、分階段、分內(nèi)容的傳授講解。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深淺得當,輸出量多少適宜,從而使學生能由淺入深,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fù)雜,由單一到全面的吸收知識,并加以運用。
(3)實用性原則
語言教學的關(guān)鍵之一就是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文化導入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更好更深層次掌握語言,以便更好地達到交際目的。因此,文化導入在注重與所學語言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的同時,也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交際中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只有考慮到這一點,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及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語言交際能力和認知能力。課堂教學非常有限,而語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卻博大深遠,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做文化導入要在內(nèi)容上要選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同時也增加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日常交際能力。
二、文化導入的方法
(1)對比分析法
文化導入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對比分析,只有通過對比才可能發(fā)現(xiàn)不同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異同。對比分析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日常習慣、歷史宗教、文化習俗,地理環(huán)境、思維方式等等。比如,西方人習慣于將所要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放在首要位置,在英語的日常用語中“您先請”這樣一句話的表達是:“after you”,這樣的表達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謙讓和對他人的尊重;另外在中國校園中宿舍樓門前經(jīng)常有這樣的告示牌:“男士禁止入內(nèi)”或“女士禁止入內(nèi)”,不同與我們中國人思維方式的是,英語中將其翻譯為“girls only”或“boys only”,簡短明了地將內(nèi)容表達了出來;中文中有一句常用語“雨后春筍”,而在英語的常用語中有這樣的表達“spring up like mushrooms”,這樣的表達在句式和含義上毫無二致,但是其中有包含著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如果按照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將這樣一句常用語翻譯為“spring up like bamboo shoots”,只適用于中國人的所熟悉的文化環(huán)境,而不能為英語語言文化中的人所接受,換用為“mushroom”—“蘑菇”一詞,則更符合英語語言的社會文化。
(2)滲透熏染法
目前英語教學中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多樣化對語言的學習非常有利。在英語專業(yè)的教學中,多種教學手段相結(jié)合,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chǔ)上利用多媒體、影視和音像等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和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更加直接地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和文化。英文原本作品,報刊雜志等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材料,不論使用在課堂還是課外均能使學生很好的接觸純正的英語和英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大量閱讀,觀看或收聽這些材料,可使學生持續(xù)沉浸于一種英語語言的文化氛圍中,對學生直接或間接地起到滲透熏染作用,使學生在欣賞文字、聲音和畫面的同時亦能親密接觸到英語語言、英語社會文化和思維意識,體會英語語言在英語社會文化中的具體運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增長學生的不同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識別文化差異的能力。
(3)引入典故法
正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那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語言中有很多表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還有很多直接來源于歷史、神話傳說、寓言或文學作品等,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和鮮明文化個性。例如:“Its Greek to me.”(一竅不通),來源于莎士比亞戲劇《裘里斯·凱撒》;“met his Waterloo”(遭遇慘?。﹣碓从跉v史事件滑鐵盧戰(zhàn)役;“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或偽裝成朋友的敵人)來源于《伊索寓言》;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點)來源于希臘神話等。適時適量引入這些英語的典故習語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好地運用英語溝通交流,減少交際障礙和誤會。
(4)課內(nèi)外結(jié)合法
課堂教學活動十分有限,課外活動則是課堂文化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并且可以多樣化、多渠道、多手段的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jié)合,在課外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加深學生對所學文化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yīng)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以上幾種方法,不僅可以增加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還在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加深對中西方文化了解,培養(yǎng)其跨文化意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了他們的知識面,增加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與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在專業(yè)英語教學中,要意識到文化知識傳授的重要性,而文化導入作為語言文化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要在一定原則的指引下,有方法的進行。在語言教學的同時對學生的文化思維及文化異同思維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的同時,能夠更加有效的運用語言交際交流。
參考文獻:
[1]陳申.外語教育中的文化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9
[2]胡文仲.語言研究與文化教學.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2.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11.
作者簡介:曾幼冰(1982—),女,漢族,河南鄭州人,助教,碩士研究生,單位:河南中醫(yī)學院外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