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杜志誠 王紹明 羅波 魏東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臨床醫(yī)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5)
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存在一定的復發(fā)率,有資料顯示其5年復發(fā)率約7%[1]?,F(xiàn)代醫(yī)學尚無較好方法預防保膽取石術后結石復發(fā),只能通過口服熊去氧膽酸或改變患者飲食及生活習慣來預防結石復發(fā)。近年來我科自擬中藥方劑消石湯預防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后結石復發(fā),現(xiàn)報道如下:
1.1.1 消石湯處方
柴胡15g、金錢草30g、姜黃15g、枳實15g,雞內金30g、白術15g、黨參30g、茯苓25g、白芍15g。
1.1.2 研究對象
1.1.2.1 一般資料
共選擇手術病人40例,年齡18~65歲,通過PEMS3.1軟件“完全隨機(兩組及多組)設計”程序產生隨機數(shù)字,根據(jù)手術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兩組病人治療前在年齡、性別、膽囊功能資料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組間均衡性較好,具有可比性。
1.1.2.2 病例選擇標準
腹腔鏡保膽取石術獲得成功,手術過程順利,術后恢復正常,無結石殘留、膽漏、膽囊管梗阻、出血、腹腔感染及粘連等術后并發(fā)癥。膽囊收縮功能正常。術前膽囊壁厚度<5mm,膽囊長徑50~80mm,橫徑20~50mm,術后半年B超復查未發(fā)現(xiàn)結石復發(fā)。無合并急性膽囊炎、胰腺炎、膽總管結石、膽總管梗阻等情況。
納入標準:非胃腸道的腹部手術;年齡18~65歲。
排除標準:有腹膜刺激征;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其它內分泌疾病;有嚴重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者。
1.2.1 給藥方法
對照組除術后指導飲食及其生活習慣改變外,不做其他處理;治療組:除術后指導飲食及其生活習慣改變外,給予口服中藥消石湯,術后第4d開始服用,第1~6m每2日1次,第6~12m開始每3日1次,每次125ml,晚飯后服,療程為1y。
1.2.2 觀測項目
術后1年進行下列檢查:
(1)用B超測定空腹時膽囊壁厚度;
(2)膽囊收縮功能[5]:上午8:30時許B超測定各組空腹時膽囊的最大長徑、橫徑及前后徑,計算出餐前膽囊容積 ,接著進食脂肪餐(兩個油煎雞蛋),1h后再次測定并計算出各組餐后膽囊容積,得出餐后膽囊相對收縮率= [(餐前容積一餐后容積)÷餐前容積]×100%,也即為膽囊收縮功能;
(3)術后一年B超檢查有無膽囊結石形成。
術后1年用B超測定空腹時膽囊壁厚度,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減小,見表1。
術后1年測定膽囊收縮功能,治療組明顯強于對照組,見表2。
表1 術后1年兩組膽囊壁厚度比較()
表1 術后1年兩組膽囊壁厚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 別 治療前膽囊壁厚度(mm) 治療后膽囊壁厚度(mm)治療組 3.57±0.53 2.60±0.34*對照組3.62±0.49 3.39±0.48
表2 術后1年兩組膽囊收縮功能比較()
表2 術后1年兩組膽囊收縮功能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 別 治療前膽囊功能(%) 治療后膽囊功能(%)治療組 38.07±5.03 57.53±4.32*對照組37.82±4.89 44.37±5.28
術后一年經B超檢查結果表明,治療組無膽囊結石復發(fā),對照組有1例復發(fā)。
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6-8],既達到了微創(chuàng)治療的目的,又保留了有功能的膽囊[9],使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提高,有很好的臨床價值,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多。但它和其它的保膽取石手術一樣存在一定的復發(fā)率[10]。膽囊結石的復發(fā)主要與膽囊的收縮功能、膽囊壁的炎癥(表現(xiàn)為膽囊壁的厚度)及膽汁的成分構成有關[11]。因此取石術后針對膽囊壁的炎癥治療及盡快恢復膽囊的收縮功能十分重要,是預防膽囊結石復發(fā)的關鍵措施[12]。
祖國醫(yī)學認為膽石癥當屬中醫(yī)“脅痛”范疇[13]。膽石癥主因飲食不節(jié),或過食肥甘,濕熱蘊結于肝膽 ,濕熱煎熬 ,結為砂石,阻滯膽道,致肝絡失和,膽不疏泄,故“膽郁”是主要病機。而同時結石為有形之邪,長期盤踞中焦,勢必妨礙中焦氣機,影響脾胃氣機出入,日久則脾虛之證形成;手術屬侵入性,亦會損傷中焦氣機,造成脾胃虛弱,所以術后病人常形成膽郁、脾虛、虛實互見的膽郁脾虛證型。脾胃與肝膽同居于中焦,彼此關系緊密,互相影響,由于飲食、勞倦內傷等原因,脾胃虛弱,脾虛不能升清,胃虛無力下降,水谷停滯中焦,蘊濕生熱,阻滯氣機,可引起肝膽疏泄失常,濕熱蘊結,氣滯血瘀,瘀久化熱,薰灼膽汁,膽汁排泌失常,再次化生結石。所以,術后結石的形成,脾胃虛弱是“始動因素”,肝失舒泄,瘀濁濕熱是結石形成的“直接原因”。故手術后盡管仍需疏肝利膽,祛除邪氣,但健脾益氣、扶正祛邪仍占有重要地位[14]。
本研究中采用的中藥消石湯處方由柴胡、金錢草、姜黃、枳實、雞內金、黨參、白術、茯苓、白芍組成。方中黨參、白術健脾益氣,脾旺則肝達,肝主舒泄正常,則膽汁排泌通暢,故為君;柴胡、白芍、枳實疏肝利膽,輔助君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肝木條達,則脾土健旺,故為臣;雞內金、甘草健脾益氣和胃;金錢草、姜黃清熱利濕,是謂佐。[15]諸藥和用,共奏健脾舒肝,清熱利膽之功,主治肝郁脾虛,濕熱蘊結所致的膽石癥。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后中藥組膽囊壁厚度小于對照組,膽囊收縮功能強于對照組,表明消石湯能能減輕膽囊壁的炎癥,增強膽囊的收縮功能,有利于促進膽囊內淤積的膽汁及有形微粒排出,減少膽囊結石的形成機會,有助于防止結石復發(fā)。在結石復發(fā)的比較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病例較少及觀察時間偏短等因素有關。這也正是今后研究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1 張寶善.關于膽囊結石治療的爭論一與Langenbuch理論商榷[J].中國醫(yī)刊,2007,42(5):2-5.
2 王惠群,傅賢波.我國內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10(6):481-485.
3 劉京山,李晉忠,趙期康,等.纖維膽道鏡下膽囊切開取石保膽治療膽囊結石612例隨訪結果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09,47(4):279-281.
4 葉臨湘,李健.中醫(yī)藥對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后預防膽囊結石復發(fā)的研究[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9(4):19-21.
5 劉禹翔,李健,郭紹舉.中醫(yī)藥對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后結石復發(fā)的預防作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6,18(4):389-390.
6 卿伯華.腹腔鏡、膽道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治療膽囊結石62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2(12):173-174.
7 李智勇,徐旭,丁虹.應用纖維膽道鏡行保膽取石術的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8):891-891.
8 劉振惠,李金明.內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的臨床進展[J].臨床醫(yī)學,2008,28(11):107-109.
9 徐明,周新宇,盧明柱,等.新式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的應用體會[J].常州實用醫(yī)學,2010,26(3):157-159.
10 王旭,王翔翔,唐彤,等.內鏡保膽取石術臨床研究現(xiàn)狀[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9,16(9):773-775.
11 范思行,龐國明.結石病診療常用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0,93-94.
12 黃彬,李健,黃明河,等.防石膠囊預防保膽取石后結石復發(fā)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8,11(23):986-987.
13 黃文玉.膽結石癥中醫(yī)藥治療近況[J].中國醫(yī)學雜志,2008,6(10):30-32.
14 郭紹舉,李健,馮春霞,等.利膽健脾法預防膽囊結石復發(fā)的研究中華中醫(yī)藥學刊[J].2008,26(6):1265-1266.
15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0,5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