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個性化學習的策略: 注重拓寬領域;注重實際運用;注重梯度設計;注重方法多樣……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化學習 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b)-0000-00
興趣是學習和探究的動力源泉,培養(yǎng)、發(fā)展、強化、優(yōu)化學生的探究興趣,是促進個性化學習的服務型課堂教學獲得成功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進步乃至日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質。
1注重拓寬領域
好奇,對什么事物都要問個為什么,這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但是,低年級小學生只是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而且,其興趣范圍并不是很廣泛,其廣度有限。究其因,一是低年級小學生認識能力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二是他們的活動面比較窄,基本上是“學?!彝ァ眱牲c一線,對世上的絕大多數(shù)事物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當然,就談不上什么探究以及探究的興趣了。為此,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著力幫助學生擴大生活面,拓寬涉及領域,提高其探究學習興趣的廣度。具體說,就是要引導學生走向大自然,介入現(xiàn)實社會,參與家庭生活,為產(chǎn)生探究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客觀條件。走向大自然。不僅是要求學生春天遠足,秋天郊游,而且應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把各學科教學場地盡可能的移到大自然之中。介入現(xiàn)實社會。就是讓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成為社會政治生活、經(jīng)濟生活、文化生活中的一員。具體說,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區(qū)服務、學校服務、敬老服務;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義演、義展、募捐等社會公益活動等等。
總之,不能把學生關在學校內(nèi),坐在教室里,僅靠幾本教科書開展探究性學習和各種探究性實踐活動,要充分開發(fā)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拓展產(chǎn)生探究興趣的空間,創(chuàng)設產(chǎn)生探究興趣的情境,以優(yōu)化其探究興趣的廣度。
2注重實際運用
只有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成功地解決問題,從而在內(nèi)心深處真正地認同、體會到所學知識具有的力量和價值,才能永久地保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教師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多多選取與學生實際有關的問題進行探究,探究的課題和實踐活動的主題應該盡量具有實用性,具有應用價值,能夠給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長帶來益處。簡言之,就是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心理學家指出“:與日常生活有直接關系的事情能抓住兒童的興趣。一個有生動想象力的教師可以使學?;顒优c兒童的興趣直接相關。”我們在具體操作中,一是要重視校本課程。與人教版、蘇教版等統(tǒng)編教材相比,校本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較為接近,因此能夠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受到學生的歡迎。二是在具體的教與學活動過程中,要時時注意生活的影子,譬如說,在舉例的時候,要盡量舉學生身邊的人和事為例;在作比較的時候,要以近比遠,以今比古,以中比外等,要用學生最熟悉的東西,來激發(fā)和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生活學習化。就宏觀而言,要幫助學生樹立“社會就是學?!?、“家庭也是課堂”的理念。筆者執(zhí)教語文,就要幫助學生確立“大語文”觀,要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就微觀而言,要引導學生隨時運用課堂學習的知識于實際生活之中,即把語文學習的課堂延伸至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譬如,學習了“說話要講究對象、場合、分寸”等口語交際的知識后,上課發(fā)言、討論交流、課后交談、外出辦事、在家接人待物等,就要實際運用,有所講究,有所長進。
3注重梯度設計
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認識興趣與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有關,只有那些學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東西,有點了解而又不是很了解的事物,才能激起其探究的興趣;學生經(jīng)過一番思索,探究工作能略有進展,才能進一步激起并保持其探究的興趣。據(jù)此,教師在組織開展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活動時,應當考慮適當?shù)奶荻?、密度和難度等因素,也就是說,要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讓學生隨著問題的解決和興趣的滿足,不斷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不斷發(fā)現(xiàn)更新、更深的問題,不斷生成新的目標、新的主題。
在實際操作中,首先,要量化細化達成目標,或是橫向細化:把一個大目標分成若干個小目標,積少成多,積小為大;或是縱向細化:由低至高,由外到內(nèi),由淺入深,從零星到集群。然后,從通過一定努力就可以達成的小目標、低層次目標開始,一個目標接一個目標,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一個臺階接一個臺階。在學生可接受的前提下,難度逐漸提高,密度逐漸加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相應調整難度和密度,切切不可操之過急。如果學生屢次努力而未果,則會影響其興趣,挫傷其信心??鬃诱f的“過猶不及”,
就是這個道理。
4注重方法多樣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形式單一的活動容易使人產(chǎn)生厭倦和疲勞感,從而導致興趣消失,注意分散;反之,多樣化的活動則有利于提高大腦的興奮性,維持興趣和注意的穩(wěn)定性。筆者長期執(zhí)教低年級小學生,在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常常隨機創(chuàng)設情境,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借助生動形象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展開思維訓練。譬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第三段時,先讓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讀一邊想象:你們好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讀完后展開討論):
生:我看到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
生:我看到花蝴蝶在美麗的花叢中飛來飛去。
生:我好像聞到花的香味了。
生:我還聽到蟈蟈在唱歌呢,歌聲真好聽!
生:我好象真的來到花叢里了。
師:小朋友們真會欣賞。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
生:我知道,是“穿梭”!
師:你平時還看見誰在什么地方“穿梭”?
生:小魚在水草里穿梭。
生:小蜜蜂在花叢中穿梭。
生:小鳥在樹林里穿梭。
生:汽車在馬路上穿梭
師:如果現(xiàn)在你就是一只美麗的蝴蝶,你最想做什么?
生:我最想在花叢中穿梭。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大花園里,小蝴蝶們,飛舞起來吧!
(學生戴上頭飾,體驗“穿梭”。)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現(xiàn)在的感受?
生:我好像真的變成一只蝴蝶,在花叢中快樂地穿梭,我真開心。
生:我在親親小花朵。
生:我在為蟈蟈伴舞呢!
師:(出示第三段內(nèi)容)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筆者先指導學生通過想象把語言文字具體轉化為可感形象,再據(jù)此教學研究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維,然后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游戲中正確理解語言文字,借助形象感悟進行理性提升獲取更深層次的認識。如此,學生不僅較好地理解了“穿梭”的含義,詩的意蘊也自然融入了孩子的心田。正如心理學大師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科學》中指出的那樣:“當兒童游戲的時候,也是在發(fā)展他的知覺、他的智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