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立體化是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學立體化,必須信任學生、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自信、自主學習,并與其他學科教學相配合;必須家庭、社會與學校相配合,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立體化;實施方法
語文修訂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指出,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還應進一步激發(fā)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這表明,語文不僅是交際工具,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既有使用功能,又有教育功能和發(fā)展功能,必須“準確地把握語文教育的功能性質”。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修訂大綱對語文功能性質的定位是“立體化”的,語文教學也必須走“立體化”之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小語教學既能消除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又能使小語教學具有前瞻性、發(fā)展性和時代性,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和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需要,為學生的終身持續(xù)發(fā)展和健康茁壯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立體化”教學呢?
一、小學語文教學立體化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立體化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社會發(fā)展一日千里,突飛猛進,社會對人們語文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僅僅會寫字讀書是遠遠不夠的,說的能力被擺到了突出的位置。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人們不僅能說會寫,而且能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歸根結底,要求人們能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做好本職工作,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這就要求語文教學必須改變現(xiàn)狀,實施立體化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二)小學語文教學立體化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原有的教育以傳授知識、傳授技能為目的,而現(xiàn)在的教育以終生學習為目的,“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育改革的中心,應以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的社會為目標,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運用他們的天賦,從幼年到成年不斷地學習,隨著世界本身的變化而不斷學習”。世界步入新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而語文教學改革則更是迫在眉睫。小學語文教學立體化,就是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愿學、會學、自學,教師的職責現(xiàn)在已經(jīng)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是給出現(xiàn)成答案的人。他必須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學生。如果不這樣,它就不是現(xiàn)代的、民主的教育。
二、小學語文教學立體化的實施辦法
(一)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夸美紐斯認為:激發(fā)興趣是創(chuàng)造歡樂和光明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多創(chuàng)造能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條件,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古今中外,許多科學家、發(fā)明家等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某種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提問、設置懸念,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學中我就常常通過設置懸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促進了學生自主發(fā)展。比如,我在上《月光曲》一課之前,先讓學生聽一首鋼琴曲的錄音,并讓學生聽后說出這首曲子的名字。這時,學生的興趣來了,大家認真地聽著,都想知道這是一首什么曲子。當學生回答出這是《月光曲》時,我又設置了第二懸念:“這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一百多年前創(chuàng)作的,他在創(chuàng)作這首曲子時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看誰能清楚地表述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蔽以捯魟偮?,學生們就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這樣,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營造了一種濃厚而積極的自主學習氛圍,效果非常好。
(二)創(chuàng)造空間,充分信任。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每個人能做的比他實際所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做的要多得多。教師要看到學生的潛能,放手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主動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去探索與實踐。然而,不少教師總是對學生不放心,擔心他們這不懂那不懂,講解面面俱到,學生的耳朵都聽起了“繭子”。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沒有自由發(fā)展的時間與空間,也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我在教學中,始終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領悟、體驗、揣摩、探求、發(fā)現(xiàn)課文的真諦。我在課堂上只是起組織、引導、點撥、調控的作用,讓課堂教學活躍起來。如《金色的太陽》一課,我是這樣教學的: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學生們情緒高漲,有的個人讀,有的雙人讀,有的小組讀,整個教室書聲瑯瑯。然后,我給學生一個自主的機會:“同學們,你們愿意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呢?”學生們更加活躍了,點子層出不窮。有的主張通過朗讀比賽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的主張通過表演的方式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我充分尊重和采納學生的建議,以學生閱讀興趣、解釋疑難點作為教學重點。這樣就把一個呆板講解的過程變成了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這樣就做到了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完全自主地學習。
(三)賞識教育,培養(yǎng)自信。
“如果沒有了自信心的話,你永遠也不會有快樂!”可見,自信是學生快樂、積極學習的前提。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用愛來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沒有教師的關愛,學生就缺乏學習的自信;沒有了自信,學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發(fā)展。教師的愛,對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起著促進、催化的作用。教師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對喚起學生的自信心都是非常有效的。學生一旦有了自信,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就會快樂自主地學習。如學生回答問題時,答對了,給予表揚、鼓勵;答錯了,面帶微笑,耐心啟發(fā)、誘導,熱情幫助,直到學生弄懂為止,特別是對后進生的進步需及時給予肯定,報以親切的微笑,以贊許的目光,讓他體會到教師的關愛,認識到“我能行”,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永遠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四)體驗成功,愉悅自主。
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愿望,這與人們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開的。同樣,成功是每個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愉悅自主地學習,則是老師進行情感調控的重要策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一次體驗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于是,我就充分利用學生期望成功的心理,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知識。
(五)多渠道培養(yǎng)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單靠語文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渠道、多途徑,齊心協(xié)力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每周學習一首古詩。古典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瑰寶。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必須重視語言的積累。開展“每周一詩”活動,通過背誦古代名詩詞,可豐富語言積累,豐富文學積累,為提高語言能力奠定基礎。古代詩詞背下來,才有可能轉變成為自己的精神財富,才能學以致用。
2.積累名人名言、成語、警句、優(yōu)美句段。要求學生背誦些名人名言、成語、警句、優(yōu)美句段等,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在這方面,應該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有一定的數(shù)量要求。
3.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素質,這需要從小培養(yǎng)。關心國家大事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辦法。為此,可以要求學生看新聞聯(lián)播,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同時,還可以要求學生看看當?shù)匦侣劊稍L本村、本鄉(xiāng)鎮(zhèn)、本地區(qū)、本學校的新人新事,定期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讓學生匯報自己了解到的新聞。通過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可使學生的采訪、會話與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還可以就某個學生感興趣的新聞或話題開展討論,使學生各抒己見,在提高表達能力的同時學會分析問題,受到思想教育。
4.舉辦故事會。愛聽故事,愛讀故事書,喜歡模仿表演是兒童的天性。我們要從兒童的天性出發(fā),鼓勵兒童多讀書,多聽故事,并且讓他們把聽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看誰講得好。這對學生擴大知識視野,提高表達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定期召開故事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是歡迎的,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讀書活動的開展。
5.建立小記者站。建立小記者站,辦好校園電視臺、校園網(wǎng)、廣播站、校刊、校報、班級手抄報等,完全由學生自行組織完成,對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十分重要。例如辦紅領巾廣播站,小記者要深入各班采訪,編輯要對各班來稿進行篩選、編輯,廣播員要朗讀、會使用廣播設備,等等,其工作性質與地方辦的廣播電臺相似,這些工作都要求學生去完成,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鍛煉。這些活動的開展,會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及其他能力的提高。
6.召開讀書匯報會。指導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幫助人們學會讀課外書,對學生的成長和讀寫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益。在布置和指導學生讀書的同時,還應該定期舉辦讀書匯報會。通過交流讀書的經(jīng)驗和體會,激發(fā)他們的讀書熱情,使他們更愛讀書,更會讀書。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及時記好讀書筆記,定期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與評比,并對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彰和獎勵,以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讀寫能力。
7.指導學生搞社會調查。社會調查的面很寬,有文學性的,也有非文學性的。例如要求學生從老人那里了解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并記載下來,這就是文學積累,在文學積累中鍛煉語文能力。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名人就走了這條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就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加工潤色而成的。西部歌王王洛賓,一生致力于西部民歌的采集、改編和傳播,使我國西部民歌以其獨具的魅力,風靡全國,風靡世界。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或德育工作的需要,讓學生調查、了解家鄉(xiāng)的物產(chǎ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就等,并形成調查報告,盡管不是文學積累,但畢竟使學生學會了調查,學會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提高了寫作能力。
8.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wǎng)絡的應用,增加了信息的來源,提高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計算機上網(wǎng),學習使用學習軟件,進行閱讀與寫作的練習。也可以訪問相關網(wǎng)站,下載有關資料,進行自學。
9.多學科滲透語文能力培養(yǎng)。為了齊心協(xié)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除語文學科外,其他學科在考慮本學科教學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如何滲透語文,恰到好處地培養(yǎng)語文能力,為語文教學做些輔助性的工作。例如數(shù)學教學重視指導學生讀書自學,說理辨析,把數(shù)學課、數(shù)學活動等用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使文理水乳交融,相互結合。再例如自然教學重視指導學生讀書、觀察、實驗、總結規(guī)律、進行匯報等,在完成自然教學任務的同時,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如果真正實現(xiàn)全方位、立體化,著眼于學生更全面地發(fā)展,必將利于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善于交際、善于表達、能說會寫、有創(chuàng)新頭腦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