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高中語文教師應該轉(zhuǎn)變閱讀教學理念,上好高中語文閱讀課。
1.轉(zhuǎn)變閱讀教學的目標觀:變“一維目標”為“三維目標”。
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往往只考慮“知識和能力”這一層面上的目標,這樣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其實,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實現(xiàn)三維目標、七個方面:“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提出,是當今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同時也為高中閱讀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正確把握三維目標,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呢?
第一,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要認清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維目標的實施,絕不是三維之間的幾何相加,它是在閱讀教學的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
第二,在實施的策略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選擇恰當?shù)慕虒W突破口。例如,可以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入手,實施三維目標;可以從誘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入手,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豐富他們的內(nèi)心體驗,實施三維目標;還可以從交流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入手,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在閱讀中享受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
第三,在評價的方法上,要采用綜合評價的方法。例如,對“知識和能力”的評價,可采用常規(guī)的口頭和書面的測試方法。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評價,一是可以采用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判斷學生對這一目標是否實現(xiàn)。在課堂上,我們常??梢钥吹綄W生有各種各樣的情緒表現(xiàn),或活躍、高興、激動,或痛苦、冷漠、無動于衷,這些情緒表現(xiàn)都是我們評價“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是否實現(xiàn)的依據(jù)。二是可以采用訪談的方法,教師設計簡要的開放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個別訪談、團體座談、公開討論,從中了解他們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判斷他們對這一目標的是否實現(xiàn)。
2.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辯證、客觀、理性的評價。
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和鑒賞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學生透過人物外在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認識其內(nèi)在性格特征,從而準確理解人物形象所蘊涵的社會意義,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質(zhì)。而這些正是欣賞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的關鍵和核心,也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作品的人物形象本身具有主體化的特征,加之閱讀活動個性化的特征,學生眼中的人物形象理應不同。比如在研讀《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時,學生提出:“我覺得藺相如是一個不講信用的人,他開始已經(jīng)約好和秦王換,怎么又把璧送回家,還要別人講信用?!彼麆傉f完,教室里一片嘩然。我先是一愣,繼而肯定了他的看法,并要求同學們思考他提出的問題。最后得出結論:(1)藺相如的做法是為了國家的利益;(2)對不講信用的人就不要跟他講信用;(3)兵不厭詐。從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體會到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可能轉(zhuǎn)化為一種極有探究價值的資源,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實現(xiàn)評價的民主性。
3.把影視藝術引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
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意識地把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引入閱讀教學中,引起了學生的欣賞原作的興趣,同時適時進行一些觀后感、讀后感、對比閱讀體會的寫作與交流。
比如,《林黛玉進賈府》、《香菱學詩》這兩篇課文,盡管我先對《紅樓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還是不濃,對人物的把握也較為單一,比如說起林黛玉,基本只談到美麗、體弱、注意說話、行事小心等;說起香菱,更是單一,主要就認識到她刻苦認真。對賈府的背景、黛玉香菱的身世等考慮不多,或不愿深究。后來,我把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中的這兩部分剪輯后放給同學看,要求用心看,與文本對照著看??赐旰笸瑢W們自發(fā)地熱烈討論起來,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很多同學又拿起了課本。我趁機讓他們搜集資料,寫觀后感、讀后感,并辦了一期紅樓專題板報。這之后,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不少原來很不愛看書的同學課間捧起了《紅樓夢》。
學生有了對文本的閱讀興趣,又有了探究、對話的興趣,對閱讀教學大有幫助。何況,學生熟悉《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影視藝術功不可沒,對文本的閱讀何不就從影視開始?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經(jīng)嚴順開的演繹成了經(jīng)典,把電影引入教學,相得益彰?!读_密歐與朱麗葉》、《雷雨》等話劇,也可以進行劇本和話劇的演出的對比、議論、分解、評價,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會更加主動,更加深入。
4.在閱讀鑒賞中創(chuàng)造美。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xiàn),引領著學生們?nèi)バ蕾p,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口去讀,用自己的腦去想,給了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同時,還以鼓勵為主,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這樣才更有利于對知識的領悟,同時更能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成功的語文教學,往往能夠在學生獲得新知識,接受思維能力訓練的同時,又為學生展現(xiàn)絢麗多姿的美的畫卷,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審美的愉悅,提高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識辨能力。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一個為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美育的實際就是給學生以美感,以美的熏陶、感染和體驗,進而提高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目前高一學生所使用的必修課本中所選入的大量文學作品,諸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其中的美育蘊含十分豐富,信手拈來,作品中的內(nèi)容和形式均不乏其美。就內(nèi)容而言,主題思想的健康與深刻本身就是美,題材的豐富多彩也是美,還有人物形象的美、環(huán)境的美、情節(jié)的美;就形式而言,語言文字的暢達與生動本身就是美,表達的靈活多變也是美,至于層次建構的美、抑揚的美、跌宕的美也在閱讀教學中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