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了,有很多人選擇去泡溫泉,既暖和又健身,但是溫泉雖好,也要注意安全,以下事項,是喜歡泡溫泉的你需要了解的:
●根據(jù)水質劃分,溫泉一般分為中性碳酸泉、堿性碳酸氫鈉泉、鹽泉和硫磺泉四種。溫泉的水質不同,則對不同的病癥具有不同的療效。如各種成分都有的單純泉,對于神經(jīng)痛、風濕、皮膚病等有療養(yǎng)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碳酸泉,則對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有好處。
●最好不要獨自一人泡,以免發(fā)生意外。
●避免空腹、飯后、酒后泡溫泉,泡溫泉與吃飯時間至少應間隔1個小時。
●一定要記得把身上的金屬飾品摘下來,不然首飾會被硫化成黑色。
●選擇適應自身的高、中、低溫度的溫泉池,從低溫到高溫,每次不宜超過15分鐘。
●溫泉不宜長時間浸泡,否則會有胸悶、口渴、頭暈等現(xiàn)象。在泉水中感覺口干、胸悶時,就得上池邊歇歇或喝點飲料補充水分,要注意科學補水,最好是選擇20℃至25℃的白開水、檸檬水或淡鹽水來補充體內水分,避免出現(xiàn)脫水等癥狀。
●過燙過酸的溫泉不要泡,溫度在30℃~45℃比較適宜。
●皮膚干燥者浸泡溫泉之后最好立刻抹上滋潤乳液,以免肌膚水分大量流失引起不適。
●強酸性溫泉和硫化氫溫泉刺激性較大,泡后最好還是再沖洗一下,以防有副作用,皮膚容易過敏的人更要注意了。
●在泡溫泉的時候,感覺身體不舒服時,就應該離開,不可以繼續(xù)泡溫泉。
●溫泉所含的硫黃及其他酸堿物質可以消炎殺菌,對一般感染性或寄生性皮膚病頗有療效,但有時也會刺激皮膚傷口而造成惡化,甚至導致“溫泉性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