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真正的現(xiàn)代設計發(fā)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特別是從1953年結束的朝鮮戰(zhàn)爭之后開始。20世紀50年代是日本設計的一個轉折期,海報設計雖然受到了西方風格的影響,但它并沒有失去自我,堅持強調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特別是美學傳統(tǒng),重視細節(jié),重視自然,講究簡單、樸素,講究美學中精神含義的和式風格,這個時期對于日本海報設計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醞釀準備階段。
關鍵詞:日本;二戰(zhàn)后;海報設計;風格探析
[中圖分類號]:U21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3-0101-01
一、二戰(zhàn)后海報設計“日本風格”的形成
日本在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西化”是一種帶有強制色彩的政治行為,設計受到戰(zhàn)勝國英國和美國的直接影響。包豪斯的設計理念也深深地影響了戰(zhàn)后日本招貼設計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日本設計師融合了日本傳統(tǒng)藝術的表現(xiàn)技法與創(chuàng)作思維方式,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理念與現(xiàn)代元素及構成手法相結合的日本招貼設計風格。
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日本海報從各種西方海報設計藝術流派中廣泛吸取了自己所需要的有益成分:法國卡桑特爾英雄主義風格強骨霸悍的章法構成,瑞士蘇黎世派和馬塞爾派冷抽象主義嚴謹、秩序、簡約的風格,以及波爾·蘭德為代表的美國本土設計的生辣、自由與不羈等等,這些,都為以后日本海報設計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參考依據(jù)。50年代對日本海報設計來說可謂一個轉折期,盡管在海報設計的章法結構等方面仍受制于西方,但他們在吸取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融會了大量的日本傳統(tǒng)視覺文化因素,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同時更加強烈地意識到弘揚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性,如強調平面性,注重留白,追求平淡內斂的陰柔美的意境等,形成了獨特的“日本風格”。因此,這個時期的設計既有強烈的國際語言和時代感,又蘊含著深邃的東方文化精神。我們從日本設計大師龜倉雄策、田中一光、福田繁雄、佐藤晃一等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深厚的日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民族人文精神的火花。他們在國際上設計地位的奠定一方面依賴于自身的天賦及對新材料、新工藝、新科技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得力于他們注重設計中發(fā)掘日本民族最具深遠意義的傳統(tǒng)文化。
二、二戰(zhàn)后的日本著名設計大師
龜倉雄策被尊稱為“日本現(xiàn)代設計之父”。他注重設計語法的嚴謹、對印刷技術的把握,以及強化視覺心理要素的構成。他的作品在擁有極強的現(xiàn)代性的同時又具有日本傳統(tǒng)族徽式的象征性和簡潔性。他非常清醒地認識到日本傳統(tǒng)文化強調求意、求氣的同時不免流于率易,而對西方設計理念的嚴謹、秩序不無心儀,因此明確表示應以本國文化為根本的同時而兼取西洋理念。
出生于1930年的田中一光,十分喜愛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縱橫線條和簡單幾何圖形,同時對包豪斯發(fā)展起來的設計上的國際語匯和國際主義平面設計的風格也很感興趣。田中一光的設計還經常采用日本傳統(tǒng)的繪畫、戲劇場景或臉譜、書法、面具、浮世繪作為裝飾動機,把高度民族性的裝飾主題融入方格網(wǎng)絡中,顯得既理性統(tǒng)一又富有韻味。
佐藤晃一是繼田中一光等老一輩平面設計師之后走上設計舞臺的新一代平面設計師。色漸變的隱隱約約依然清晰肯定的形體、弱化了的明暗和相對強化了的色彩,形成了佐藤晃一作品的基本特征。他的設計作品有著明顯的民族風格,不但繼承了日本文化中肅靜、悠遠、清雅、柔和的意味,還提煉出了日本文化中最精要的精神內涵。
福田繁雄是日本當代天才的平面設計家。他總是棄舊圖新,并系統(tǒng)地將各種創(chuàng)意、革新加以融會貫通。他的作品緊扣主題、富于幻想、令人著迷,同時又極其簡潔,具有一種嬉戲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視幻覺來創(chuàng)造一種怪異的情趣。
三、1964年東京奧運會海報對形成“日本風格”的深遠影響
東京是亞洲第一個奧運會主辦國,此時的奧運會設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64年,由龜倉雄策負責東京奧運會平面設計項目,包括標志、海報、視覺傳達系統(tǒng)等,他在整個設計中融合了日本傳統(tǒng)太陽初升的形態(tài)之美,正中由金色奧運五環(huán)托起的日本國旗——太陽圖案顯得十分醒目,紅色的太陽與金色的奧運五環(huán)標志以及金色粗體TOKYO和印刷體1964遙相輝映。海報帶有顯著的地域烙印,“東京1964”字樣突出了舉辦的時間和地點,讓公眾對奧運會的地點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并且從形象、色彩以及整體視覺編排上都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簡約的美感,單純的色彩,簡潔的圖形,反映當時的國際平面設計風格,帶有辨識獨特性和易于大眾記憶的特點。海報也取得了既有民族特征、又有準確的國際認同的效果,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系統(tǒng)設計中的杰出作品。東京奧運會圓滿結束后,由龜倉雄策推崇的簡單實用的設計理念對日本后起設計師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廣告攝影飛速發(fā)展,大大開拓了招貼表現(xiàn)形式的前景?;艨四岷臀只魻柕人囆g家賦予了海報新的含義,即把人體描繪成人類進取精神的象征,而不僅僅表面化地表現(xiàn)人體。一直到1964年東京奧運會,海報才開始運用攝影技術記錄當代運動員的完美和力量,以解構、象征的手法展示人體,呼吁觀眾要更加熟悉奧運會標識及其特性的寓意,而不是古典美的概念。
在龜倉雄策1964年東京奧運會系列海報中,百米運動員起跑瞬間的勢態(tài),奧林匹克的競賽精神被生動得定格在畫面上,從前到后,從左到右,屏住呼吸奮力一搏的畫面,體現(xiàn)了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生命力量,給人強烈的震撼與共鳴。這種運用新型的攝影技術使龜倉雄策的海報真正捕捉到了人類體育競技精神的瞬間,因此獲得了國際平面設計界的普遍認可。
四、結束語
20世紀50年代初絕大部分日本設計師都奉行了一個不約而同的信條——建立在民族風格基礎上的這種“日本風格”的設計使日本的平面設計在國際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自己的、富有個性的形象?!霸绞敲褡宓木驮绞鞘澜绲摹?,日本設計師做出了一個成功的典范:學習傳統(tǒng)不是拷貝,不是再現(xiàn),而是在精神上的繼承并賦予時代的色彩。
參考文獻
[1]、朱鍔.視覺語言叢·書龜倉雄策[M]. 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3-15
[2]、日本現(xiàn)代平面設計之父——龜倉雄策海報作品探析(J). 中國平面設計在線 [20100305]
[3]、王受之.王受之設計史論叢書·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244-248
[4]、文藝.平面設計史[M]. 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76-79
[5]、林家陽.招貼設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