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云水謠這個古韻依存的村落,就仿佛走行在優(yōu)美的山水畫中。 當我沿著溪旁那條被歲月磨得光滑的卵石古道漫步時,映入眼簾的是十多棵臨風搖曳,傍水舞蹈的百年老榕。
洋溢著生命的榕樹是云水謠古村的象征,所以也有人把云水謠古村稱著榕村。據(jù)說一個村有十多棵老榕在全國也是少見的。古村舊圩尾有一溜的吊角樓,吊角樓旁的兩棵老榕,都有四五百年歷史,其地面樹莖要十多個人手拉手才能合攏,其中一棵樹冠覆蓋面積1900多平方米,樹丫長達30多米,是目前福建省已發(fā)現(xiàn)最大的榕樹,被稱為“八閩第一榕”。 來到榕下抬頭仰望,只見這些罕見的小葉榕樹,微風吹拂時,樹葉顫動起來,就像千百萬只綠色的蝴蝶扇著翅膀,紡織著生命的織綿。
古村盤根錯節(jié)的老榕樹,雖歷經滄桑卻依然枝繁葉茂,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站在彎曲多變的榕樹巨枝下,我的靈魂就像被搖撼著似的,我分明看到了榕枝在不斷的突破、掙扎、發(fā)展、挺進,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向人們唱響一首綠色的生命進行曲;以其別樣的風姿,迎接著風雨的洗禮。這些老榕,有的枝干像巨蟒盤纏,有的像鱷魚張口,有的像老猴爬樹,有的像大象登高,形象生動傳神。這些充滿詩意的樹廊,給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遐想。幾百年來,古村的老榕就像母雞溫暖的羽翼,用巨大的樹冠,蔭護著古村;以刻錄著年輪的壯碩軀干,親歷著古村的深蘊與古典。
其實古村的一棵老榕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傳說。舊圩尾是長教溪與半山坑溪交匯處,原來兩溪在這里沖積成一個深潭,潭邊是一塊沙灘地,每逢山洪暴發(fā),便殃及到這里的居民,圩邊的小屋不時被沖走。為防堤固土,村人就在圩尾潭邊種植了兩棵榕樹。半山坑溪出口處那棵榕樹,還有“制煞”的作用。因為溪出口正對岸有一座潭頭祠,為避與潭頭祠“對沖”,村人在此種植榕樹,茂密的樹冠低垂至河面,人們站在潭頭祠,就看不到半山坑溪出口了。
古村榮洄樓前那棵老榕被人當著祈盼平安康寧的象征,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庇護著古村人。榮洄樓對面山崠“案山有缺”,加上溪水在此遷回瀠繞,古時樓附近的居民常有災禍發(fā)生,村民便在樓前的左右兩邊幽道旁各立了一塊“石敢當”,用于辟邪制煞與鎮(zhèn)宅,無奈,對面山缺煞氣重,那兩塊“石將軍”壓煞禳災神威不夠,無法?!耙环狡桨病?,村人就在樓前右邊種了一棵“保幸福、辟邪妖”的榕樹,榕冠遮掩著山崠,村人便相安無事,安居樂業(yè)了。
古村人對榕樹是有感情的,有的還把榕樹當作神來朝拜。舊圩尾吊角樓旁的一棵老榕下,設有祭壇,逢年過節(jié),古村人就到這里祭拜“榕樹公”。所以村人說,這些榕樹是有生命的,是古村人的靈魂。
來到老榕樹下,沐鄉(xiāng)風徐徐,看淳樸安閑的村民在這里品茶弈棋,吹歌奏樂,一種親近鄉(xiāng)土、回歸自然的感覺便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