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現(xiàn)象”
莫扎特的頭很大,有個雙下巴,高鼻子,滿臉麻子,并不英俊。不過,他一雙眼睛大而明亮,流露出對生命的追求,對愛的渴望以及對死亡的感受。他把這些錯綜復(fù)雜的感情譜成曠古絕倫的音樂,是為“莫扎特現(xiàn)象”。
1791年秋天,身在維也納的作曲家沃爾夫?qū)斶_伊斯·莫扎特吐氣揚眉,他的《后宮誘逃》問世差不多10年后,另一出歌劇《魔笛》終于上演,魏登歌劇院幾乎夜夜演出,他也再次名利雙收。匈牙利和荷蘭更有貴人向他招手,開出的終身年金足夠他此后專心創(chuàng)作。不用靠開音樂會和教授學生來勉強維持生活,在外人眼中莫扎特應(yīng)該高興,但他毫無欣喜之情。他不舒服,感到頭疼。
在著名的普拉特游樂場里,莫扎特一邊走,一邊向妻子康絲坦絲呻吟道:“哦,我一定是被人下了毒?!蹦貨]有指名道姓。不過很快有一個名字在流傳:安東尼奧薩里埃利。這位皇家音樂總監(jiān)是意大利人,在維也納以至其它地方的音樂圈子里手握大權(quán)。他和大詩人博馬合合作填詞的時候,莫扎特能夠為博馬舍的《費加羅的婚禮》譜曲已經(jīng)算不錯了。薩里埃利為什么要置莫扎特于死地?由于妒忌?他妒忌莫扎特什么?不管怎樣,謠言不脛而走。
求愛的神童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出世。他一生似乎都擺脫不了一些“妖魔”的糾纏,薩里埃利是其中之一。莫扎特無時無刻不在逃避那些“妖魔”,希望得到保護,希望家人愛他。在他小時候會不厭其煩地問父親和姐妹以及仆人和訪客:“你愛我嗎?”他在現(xiàn)實生活里找不到足夠的愛,只能在音樂里得到滿足,即使臨近生命盡頭,也是如此。莫扎特幼年練琴,胖胖的小手張開來也彈不到一個八度,但他照彈不誤,音樂似乎是隨他而來。
1773年,莫扎特已經(jīng)由神童長大成為壯健的年輕人,而且很有名氣。他長住薩爾茨堡,新的親王兼主教科羅拉多延攬了他。主教很聰明,不乏“開明”觀念。他想推行改革,精簡政府,提高生產(chǎn),以改善經(jīng)濟,但卻害怕革命。他尤其不喜歡革命家。他欣賞莫扎特的音樂才華,卻懷疑他會鬧革命,因為莫扎特有反叛性格。莫扎特的反叛脾氣后來終于爆發(fā),起因不過是個小事,有個包裹科羅拉多要他送回薩爾茨堡。但莫扎特沒有雇郵車的錢,事情弄糟了。科羅拉多咬牙切齒地說:“我再也不要和你這小人有糾葛!”莫扎特回敬說:“彼此彼此?!比缓篑R上遞上辭職信。
不久,莫扎特連自己的父親都頂撞了。他童年時曾經(jīng)說:“父親的地位僅次于上帝?!爆F(xiàn)在,父親的神圣形象也開始動搖。
因死樂生
莫扎特不理父親的反對,娶康絲坦絲為妻子。她的父親是個沒成就的樂師,姐姐雅洛西亞是歌劇主角演員,莫扎特真正愛的其實是雅洛西亞。但襄王有夢,神女無心。莫扎特在鋼琴前自彈自唱:“不要我者,見鬼去吧?!笨到z坦絲要他,他也要康絲坦絲。父子間的嫌隙一直沒有消除。1787年他父親去世,莫扎特正埋頭創(chuàng)作歌劇《唐璜》,這出經(jīng)典歌劇節(jié)拍沉郁,回蕩著莫扎特對亡父的敬畏。死亡更以“石客”的身份出現(xiàn)。
莫扎特對死亡一點都不陌生。他幼年染上天花和傷寒,漫游歐洲時看到絞刑架上掛著的死人。有生必有死!他忘不了死亡的形象。在寫給父親的最后一封信里,莫扎特說每晚入睡前,他都擔心明天不會醒過來。因此,他要盡量享受人生,賭博、酗酒、女人,無一不好。
揮金如土導致貧窮拮據(jù)
不過,撇開這些,莫扎特還有創(chuàng)作。其樂章之堂皇華美富于變化,可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在人生路上誤打誤撞,四處尋歡停不下來,真不知道怎么會有時候靜下來創(chuàng)作。
莫扎特的彌撒曲、交響樂、鋼琴協(xié)奏曲以及《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女人心》等歌劇,為他帶來了名氣和金錢?!澳厣钋蹇唷钡膫髡f其實是無稽之談,他收入豐厚,只是揮金如土。他從來沒學過理財,少年時一切由父親打點。他不僅要享受人生,還要享受奢華的人生。
他非綾羅綢緞不穿,有自己的仆人,自己的馬匹,夜夜上餐館用膳,也許是因為太太康絲坦絲的廚藝拙劣不堪吧。而莫扎特也慷慨得驚人,他向乞丐布施,從無節(jié)制;借錢給同事,也從不猶豫,而借出的錢從來不見歸還。很多人來聽他的音樂會,卻不買票,因為他會叫守門人“放他們進來,不要小家子氣”。終于,有人見他在黃昏時分,大衣下顯然藏著什么,匆匆走過維也納的小巷,朝最近的當鋪走過去。
18世紀80年代末,莫扎特開始不斷寫信請人接濟。那些信多半是寫給邁克爾普茲保的。邁克爾是生意人,也是莫扎特在共濟會的兄弟,非常照顧他?!暗芊遣坏靡?,豈敢復(fù)請吾兄……”但他依然人不敷出。
患上嚴重抑郁癥
莫扎特工作非常努力。這邊要為普魯士的公主寫一首鋼琴協(xié)奏曲,那邊歌劇《女人心》已經(jīng)寫成,而這只是他的日常作業(yè)?!短┨厮埂肥撬詈蟮淖髌分?,為波希米亞新主利奧潑德的加冕禮而作,前后只寫了幾個星期,有部分更是在郵車上寫就。繁忙的工作損害了他的健康。
莫扎特得了嚴重的抑郁癥,他的對策是服藥,很可能是服用高咖啡堿的藥物。
劇院經(jīng)理舒良內(nèi)德和莫扎特相識多年,勸他創(chuàng)作《魔笛》。這類神怪題材其實不值得莫扎特費神,但他需要錢。他妻子康絲坦絲又去了上流社會的度假勝地療養(yǎng)身體。
莫扎特振作精神,快馬加鞭工作。其間還要兼顧《泰特斯》的創(chuàng)作,還有一位神秘灰衣人委托他不具名寫一首安魂曲。今天,我們知道這灰衣人是奧地利伯爵史特圖柏克的至交。伯爵因為年輕太太過世,要給她譜寫安魂曲,于是請人捉刀,當作是自己的作品,這做法在當時頗為常見。不過,對莫扎特而言,這個灰衣人仿佛是死亡使者,而那首安魂曲就是他自己的挽歌?;乙氯擞谑怯殖蔀橐粋€“妖魔”,就如宮廷里那些“意大利人”一樣。莫扎特總覺得那些意大利人在說他的壞話,在迫害他,而不斷出現(xiàn)在他腦海里的就是彬彬有禮、笑容可掬的薩里埃利。
1791年10月13日薩里埃利和莫扎特一起坐在魏登歌劇院里,聽《魔笛》的演出,薩里埃利贊不絕口地說:“優(yōu)美極了!”
莫扎特一臉春風。
每個人都安排好角色
但他時日無多了。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因“出痱子”而去世。所謂的“出痱子”和今天流行的“心臟衰竭”一樣,指什么病都可以。莫扎特的遺孀手頭拮據(jù),只能花8個銀幣,把他葬在公墓里。她和舒良內(nèi)德都沒有送殯,薩里埃利據(jù)說反而出席。
薩里埃利后來一直和莫扎特家有來往,還義務(wù)指導莫扎特最小的兒子學習音樂。但謠言始終流傳不息,都說殺莫扎特的就是他,這大概也是莫扎特傳奇的一部分。他不單在音樂里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人物,在現(xiàn)實生活里,也給別人指定了角色。
于是,在后世人眼中,莫扎特的父親無非是個典型嚴父,莫扎特的姐姐總是逃不出弟弟的影子,科羅拉多是個專制君主,而薩里埃利則永遠是謀殺莫扎特的兇手。
只有莫扎特自己沒有固定角色。他是混蛋?是謫仙?還是集二者于一身?不管怎樣,他是天才,一個不可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