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備急方》中記載:對于雙手怕冷的人,可以從上至下捶打,打熱為止。這是有記載的較早的拍打健身法。其實,拍打不同部位可以有針對性地祛病防病。
拍打頭頸部 取站立或坐位,全身放松,然后舉起雙臂,用手掌從后頸部開始拍打,至前額部,再從前額部拍打到后頸,反復(fù)拍打5~8次。通過拍打頭頸部,可以防治頭痛、頭暈等頭部疾病,另外,還有延緩中老年人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拍打胸背部 站立,全身放松,然后半握拳,先用左手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拍打右胸,然后用右手拍打左胸,左右各拍打200次。接著將左手伸至頭后拍打右背部,右手拍打左背部,每側(cè)各拍打100次。通過胸背部的拍打,有助于減輕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癥狀,同時可防止中老年人肌肉萎縮,增大肺活量,增強免疫力。
拍打胸腹部 站立,全身放松,然后半握拳(手掌亦可),腰部自然轉(zhuǎn)動。當腰向右轉(zhuǎn)的時候,帶動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時右上肢及手背向右腰部拍打,反之亦然,每側(cè)拍打200次。腰腹部拍打可用來防治腰痛、腰酸、腹脹、便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拍打肩部 坐在椅上,用左手拍打右肩,用右手拍打左肩,每側(cè)拍打100次。拍打肩部可防治肩痛、肩酸、肩周炎以及老年性關(guān)節(jié)僵硬。
拍打肢體 用左手拍打右上肢,用右手拍打左上肢,一般每側(cè)拍打100~200次。拍打下肢時宜采用坐位,先拍打左腿,再拍打右腿,每側(cè)各拍打100次。通過拍打肢體,可防治肢體麻木,延緩肌肉衰老,解除機體酸痛。
拍打全身 可以自上而下拍打全身。拍打時取站立姿勢,兩腿自然分開,全身放松,頸直胸挺,先用雙空心拳輕輕捶打后頸部,然后改用雙手手指并攏,呈勺狀,自然甩動交叉拍打肩部和后背,再從上而下拍打胸部、雙腿及腰部,往返重復(fù),一般一次15~30分鐘。拍打動作應(yīng)先輕后重,先慢后快,快慢適中,不宜過猛,有病變的關(guān)節(jié)肌肉處,用力可稍大些,節(jié)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肝肋部及腰背部時,動作要稍輕,千萬不可重拍重捶,以免損傷內(nèi)臟。
據(jù)《健康生活報》
編輯/平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