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原因
通用技術課有一單元內容是“控制與設計”。課本為該單元提供的例子只能看和想,卻不能操作,學生得不到親自的體驗,特別是自動閉環(huán)控制,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利用這個教具,學生可以進行安裝和拆解操作,這樣就能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和體驗,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
太陽能作為低碳能源的代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利用這個作品,還可對學生進行太陽能應用方面的科普宣傳。
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
◇光傳感器(3個),可以感受上下、左右光線的強度。把信息傳給控制器。
◇控制器(RCX),編好程序,接收來自傳感器的信號,輸出命令來控制電動機的運行。
◇電動機(2個),控制太陽能板左右旋轉及上下傾斜。
制作過程
我先利用機器人元件進行巧妙設計,組裝了1個模型(見圖1),在組裝、編程后,模型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為了提高演示效果和進行太陽能知識普及,我又設計制作了1個大型的裝置。
首先利用我們的作品向同學介紹太陽能的應用知識:當太陽光照到太陽能電池板上時,能夠產生約24V直流電,為了電壓的穩(wěn)定和保存,一般要配置相應的蓄電池,讓蓄電池給用電器供電,為了防止過度充電,還需要加1個太陽能控制器。
經過比較實驗,我們發(fā)現,當太陽能板與光線垂直時,板的輸出電壓最大。但人工調節(jié)太陽能板使之處于最佳角度,過于費力、費時、費事,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擁有的器材,設計了一個自動跟光的太陽能應用裝置。
跟光裝置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支架底部采用1.2m×1.2m大芯板,它起到了固定作用,同時也增大受力面積,讓輪子可在上面移動。
轉軸是把椅子的旋轉部分卸下來固定在底面上,外面套上1根粗鐵管。為了防止鐵管底部與轉軸直按摩擦,在鐵管下端加了1根螺栓。為了防止螺栓與轉軸直接作用,在螺栓和轉軸間又加了1根短鐵管。在粗鐵管下部焊接1根鐵管,中間鋸開,放1塊三角鐵,用螺絲連接,三角鐵另一端固定1個12V的電機,電機上安裝1個輪子。三角鐵可上下自由運動,左右運動就會帶動粗鐵管左右旋轉。
粗鐵管上部焊接1根鐵管,與鐵管垂直,再在粗鐵管上焊按1塊三角鐵,一端固定另一電機,電機輪上纏上漁線,漁線另一端與太陽能板上端中間相連。
在太陽能板中間位置打孔,固定1塊三角鐵,三角鐵中間焊接1根鐵管,讓它能與粗鐵管上的鐵管對按,太陽能板另一端同樣有1塊三角鐵,只是要后安裝。
在太陽能板的上部中央,我們安裝了3個光傳感器并利用計算機進行編程,利用RCX進行按收信號和發(fā)出命令,先判斷水平方向2個光傳感器處光的強弱,根據結果使電動機驅動底座處的輪子左右移動,調整到最佳水平方向。然后以同樣方式,根據上下2個光傳感器的信息,驅動支架上的馬達拉動繩子,調節(jié)到最佳仰角。
完成后的裝置見圖2。
使用方法
打開控制器電源,運行程序,裝置會讓太陽能板自動與光線保持垂直。
展望
這個裝置可以用作教具,進行自動控制與閉環(huán)控制演示講解,同時經過這種結構設計,用這種方法可以實現太陽能板的最大利用,減少了勞動量,減小了誤差,實現了智能化。
該項目獲得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科技輔導員創(chuàng)新成果科教制作類一等獎。
專家評語
本項目是基于目前高中通用皮術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而提出,具有明確的教育指向。作品設計得當,科學和技術原理依據充分。完成人基于作品安排設計了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使作品良好的功能作用體現出了更好的教育價值。